高战强
(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 河北 廊坊 065700)
肝脏多发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一种由肝细胞与肝脏纤维基质组成的良性肿瘤性病变,在临床中较为少见,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可知[1],该疾病的发病率约为3%,临床中该疾病并无显著的临床表现,因此若想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治疗,则需要对其进行良好的检测。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检测效果[2]。本文将探讨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肝脏多发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肝脏多发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变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龄为47~63岁,平均年龄为(55.1±4.9)岁,经病理诊断可知,12例为良性肿瘤,20例为恶性肿瘤。
1.2 纳入标准:①经病理诊断较为均符合肝脏多发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变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未患有其他肝脏疾病。
1.3 排除标准:①未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②患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家属了解相应的研究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患者进行分析处理。
1.4 方法
①MRI 扫描。选用GE 1.5T 超导MRI 扫描仪与Torso 相控表面线圈,视野为34*40cm,矩阵设定为256*320,层厚设定为5~8mm,层间距设定为1~3mm。T2WI 检查采用呼吸触发脂肪抑制FSE 序列,标准为回波链长8~16,TR/TE 为2000-5000/86-104ms。T1WI 采用2D 快速扰相位梯度重聚成像序列与化学位移成像。增强扫描采用脂肪抑制3D LAVA 序列,标准为56-80层,使患者进行16~20s 的屏气。使用高压注射器为患者注射0.1mmol/kg 的扎钡葡胺,注射速度为2.0ml/s,18~25s后对患者进行第1次动脉期扫描,之后在门静脉期进行3次的重复扫描;随后采用FSE 序列予以横轴面延迟扫描;最后对患者予以肝胆期扫描,错做时间需要延迟90-120min。由2名专业医师分析扫描图像结果。
②常规超声检查。选用GE logic9彩色超声显像仪,机械指数设定为0.08~0.13,配备编码相位反转技术,观察患者的病灶位置、大小与数目等情况。
1.5 观察指标
MRI 扫描与常规超声扫描结果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扫描结果为计数资料,采用例或例(%)表示,两组间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MRI扫描与常规超声扫描结果情况比较
MRI 扫描的诊断率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MRI扫描与常规超声扫描结果情况比较[n(%)]
肝脏多发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一种少见的临床肝脏疾病,并未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因此若想对患者予以针对性的治疗,则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检测。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目前临床中多采用MRI 方式进行扫描,此种方式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出患者的病理与生理方面,同时该种方式依据不同的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能够从不同侧面获得病灶特点,从而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测结果[3]。同时该种检测方式无需对患者造成不良损伤,因而对患者具有较大的保护性。依据实验结果可知,通过采用MRI 扫描后,患者的诊断率显著提升,与常规的超声检测相比,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检测结果,便于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综上所述,本研究为与常规的超声检测相比,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肝脏多发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可作为诊断肝脏多发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变的首选检测方式。但临床检测人员仍然需要提升对该疾病的认知能力,以便能够更加全面的对图像信息予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