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静 李 坤 任冬梅 杨玉涛 高丽花 李小满 贾 宁
(蠡县医院 河北 蠡县 71400)
剖宫产已在近几年呈递增趋势发展,患者会在术前进行平卧位腰硬联合麻醉,低血压为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这不仅对母婴安全造成了威胁,也影响了手术效果。临床上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所以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减轻仰卧引发的综合征。因此,本文针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患者仰卧综合征的预防及手术护理取得良好效果,做出以下分析: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l0~12月20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100例/组。对照组患者年龄均在19-40周岁,平均年龄30.5岁,平均(27.0士1.8)岁,体重为49 ~80k 异,平均(62±12)kg;观察组患者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为(26.5±2.5)岁,体重为50~76kg,平均(65±10)kg。两组患者均因社会因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手术,排除患有其他重大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传染性病史。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产妇在手术前均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饮食内容。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术前4h 禁饮、禁食;对腹部,外阴,脐窝较深者做好清洁工作;备皮(用剃毛刀刮去腹部、腰部、外阴处等毛发)。同时,对患者进行静脉取血,了解患者血型,做好术中供血准备。并做好留置导尿管和消毒腹部皮肤工作。如患者术前准备就绪,且不立刻进行手术,产妇应保证侧卧位4个小时。如立刻实施手术方案,应进行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留置18号留置针管,行腰硬联合麻醉。两组患者开展不同护理方案,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实施干预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实施如下:首选,协助麻醉师将患者送往手术室,并对患者进行扩容,建立上肢静脉通道,所采用药物为胶体羟乙基淀粉20010.5氯化钠注射液,避免麻醉前患者出现低血压症状,也有利于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的增加;其次,为增大子宫左移,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将手术床迅速向左倾斜,以减少压迫下腔静脉现象发生;最后,在行腰硬联合麻醉,药物应采用小剂量低浓度缓缓注入蛛网膜下腔,置人硬膜外管。以达到起效快,完善的麻醉效果。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身体进行固定,消毒工作,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手术。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孕妇及胎儿死亡情况,但是观察组仰卧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
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 面色苍白不安 血压下降观察组 100 2(2.0)) 4(4.0) 3(3.0)对照组 100 8(8.0) 10(10.0) 10(10.0)X2值 / 9.76 8.45 8.97 P值 / <0.05 <0.05 <0.05
伴随孕妈妈子宫逐渐增大,就会造成孕妇在仰卧时对脊柱造成压力,进而导致脊柱两侧的大血管也受到压迫,无法保证血液正常流向心脏,这一过程被称之为仰卧综合征。心脏在血量输出时会出现明显减少的现象,这就无法保证了子宫的供血量,也就造成腹中胎儿发生缺氧。胎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胎心增快,减慢或不规律等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对胎儿的生命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孕妇的下腔静脉受妊娠后期子宫增大的压迫,会出现下肢静脉回流受限,如孕妇此时采取平卧位,就会出现下腔静脉受阻,而导致产妇出现仰卧位综合征。产妇出现仰卧位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有程度不同的低血压、心动过速、晕厥,尤其是麻醉后腹肌及子宫附着韧带的松弛而导致妊娠子宫失去支撑而愈加明显ISl。结合产妇临床症状,减少下腔静脉的压力感,产妇应在妊娠晚期行剖宫产手术前采取左侧卧位,并采取上肢输液增加血液回心,稳定血压指标。与此同时,在行麻醉时,应保证麻醉药物的剂量和浓度,避免麻醉药物过量而造成不良反应和后发症。本文选取了20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在临床上介入不同护理方案,结果显示介入护理干预的观察产妇术中血压下降面色发白。心悸、头昏、恶心等情况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此外,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减少胎儿窘迫时间,肌肉松弛好,镇痛完善的优势,是一种安全、可靠、方便的麻醉方法。护理人员应提升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发生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认识,以提升整体手术效果,也要掌握蛛网膜穿刺后头痛发生率低的特点,更适合急诊剖宫产手术。为避免腰硬联合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产妇发生短暂的低血压对成熟胎儿造成损害,应做好稳定产妇血压指标的护理工作,保证产妇血压的稳定性。手术室护理人员还应加强产妇心理护理干预,舒缓产妇紧张、恐惧、焦躁的心理,并结合产妇易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临床表现制定针对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保障母婴安全,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