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娜
◆摘 要:本文基于布鲁姆对于人的认知层次的划分,从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板块的出题类型以及出题者想要训练学生的何种能力出发,去分析阅读题需要学生掌握的陈述性知识以及程序性知识。主要以2017年宁波中考语文篇蔡澔淇的小说《蜕变》为例进行研究。
◆关键词:认知层次;小说阅读;中考
在中考语文试题当中,阅读题目所占的分值都是很大的,阅读在语文试卷当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些列问题,部分教师会过分注重分数,单纯进行做题技巧上的指导,通过“题海战术”的方式进行提升阅读成绩,导致学生思维被禁锢。最终不仅成绩难以提高,还会使阅读的真正意义消散。
一、对文章整体或局部感知类
小说是一种通过描写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围绕人物形象展开,目的是反映社会生活现实的文学体裁。因此首先由小说的文体特征决定,小说的三要素包括情节、人物、环境。其次是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出发,关注于小说阅读的整体或者局部的感知题目是小说阅读避不开的部分。在中考命题时,此类题型出现的次数较为频繁,那么这类题型该如何分析,如何应对呢?以《蜕变》中的第一、二小题为例进行了如下解析。
1.阅读小说先关注故事。请根据故事内容,各用一个词填空。(4分)
小小的毛毛虫、伴随着“她”走过童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
小小的婴儿床,承载了“她”、“ ”、“ ”的童年。
故事以毛毛虫为线索,始于初遇时的 ,历经再见时的恐惧,终于凝望时的 。
本题的考点即考察学生对小说整体内容的把握同时注重对局部情节的聚焦,考察的知识点时学生对小说人物主体的把握,根据小说的情节发展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
在回答此题时学生错因在于,可能会将文中的出场人物与“童年”错位,以及对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的提炼出现偏差。那么具体的答题思路以及注意事项如下:回答第二小问时注意关注三个关键词,文本内容——出场人物——童年。回答第三小问时,结合文本整体内容,行怒着各时期主人公的关键情绪点,总结成词,初遇毛虫时期:尖叫、惊慌——总结提炼关键情绪,恐惧。凝望的时期:老年,笑笑说“那是蝴蝶的幼虫”——笑着给毛虫赋予了美丽的名字——理解提炼关键情绪,安然。
2.画线句中,“她”两次说“不要怕”,仅仅是在安慰女儿吗?请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学生的错因为学生对语境的把握不准确,没有联系上文主人公的感受,可能会认为只是在安慰女儿。应对的答题策略以及注意事项为:首先关注题干区分题干要求回答两个问题,一是看法,二是理由。“看法”等于观点,“理由”即为什么存在这样的观点。第一次的“不要怕”在语境中能体现在安慰谁,第二次的“不要怕”又在安慰谁。主体是“她”,并注意两次。因此答题思路首先是对句子进行切分,按照两次“不要怕”的前后语境进行划分。然后分条赏析,前一个句子的“不要怕”对应的是“她”强抑制住自己胸腹的翻腾,并结合前文“她”看到毛毛虫吓到晕厥,吓到腿软。暗示“她”对毛毛虫存有恐惧。后一个句子的不要怕对应的是“她”轻抚着女儿苍白面颊告诉她“不要怕”。从具体语境出发,则为安慰女儿。最后,对应观点,两种安慰。
二、对人物形象分析理解类
此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写作人称的掌握,以及写作手法的运用。例如:《蜕变》中的第三题:小说中没有出现主人公的名字,都是用“她”来代替。请说说作者的意图。(4分)
本题的考点就在于对文章中人称运用的把握,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知识考察点在于对文章信息进行梳理,能力考察点在于“分析”对两个问题点进行分析。第一,进行对比有名字和无名字的区别,两者对作者想表达的主旨有无分别。第二,作者用笼统的第三人称代替名字,这个第三人称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错因为可能不会从这一个“她”去联系一类的“她”,没能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答题注意事项与思路为,首先注意题干的理解,“意图”的意思有两个层面,如下:①为什么没有出现主人公的名字;②为什么用“她”来代替。答题时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第一步:通过对比分析,理解有无名字对于文章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是无关紧要的。第二步:从用第三人称的她来代替进行分析,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她”映射的是不断成长的一类人。
三、文章主题或标题意义理解类
与标题相关的题型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文章中心主旨的理解以及标题对文章内容与中心阐述的作用。例如《蜕变》当中的第四小题: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小说标题“蜕变”的理解。(6分)
本题的考点在于,对文本内容的梳理,对主旨的深层次理解。知识考察点在于对“蜕变”这个词语意义的明确,以及对小说人物与情节的整合。能力考察点为“理解”从文题出发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对于主人公的变化由浅入深,逐层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的内容进行综合。
学生错因在于,可能看到的层次较为肤浅,不能看到人物深层次的心灵的成熟变化过程。因此答题注意事项与思路首先在于对“蜕变”词义的理解,明确“蜕变”的意思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变化。然后再结合文中主人公的变化发展逐层分析,第一层次:人物的年龄、身份变化。从小女孩到母亲,到奶奶,身份变化。第二层次:人物的心理变化成熟。由恐惧到平和的一个心理的成长变化。第三层次:人物心灵成长成熟变化。主人公在经历了不同角色的转变后,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接纳。在接纳中,生命获得了更多的领悟,心灵变得安宁,对周围的人、事、物给予尊重,从而更好地与世界相处。
本文根據小说这一文体以及阅读题型,进行了分类例举,并以宁波市2017年中考题《蜕变》为例进行了具体的区分。总结下来,在进行阅读题的分析时,首先是判定这个题目的考察点是什么,所考察的知识点与能力点是什么,根据这些进行具体分析,最后系统的得出最终的分析思路以及注意事项。以这样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阅读体验,既关注了学生语言的运用分析能力同时建构了学生的认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