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嘉峪关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探究

2019-08-22 04:51樊立洁李建明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嘉峪关市嘉峪关景区

樊立洁 李建明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旅游业成为甘肃经济的又一支柱产业,嘉峪关市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节点城市,要抓住大好机遇,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总结成功经验,正视困难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大力開展文化与旅游的联合宣传推广,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创新融合和互动发展,使文化和旅游高度融合,达到以文化促进旅游,以旅游弘扬文化的目的,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全面实现工业旅游城市定位发展战略。

引言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过程也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过程,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才能突显旅游的内涵与灵魂。文化因素的注入逐渐成为旅游业竞争力的核心,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是枯燥无味的,不具备吸引力。大力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创新融合和互动发展,实现以文化促进旅游,以旅游弘扬文化的目标,是嘉峪关市工业旅游城市定位发展战略以及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必然要求。

一、嘉峪关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

(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适逢机遇叠加

第一,从外部发展环境看,甘肃省根据国家振兴“一带一路”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已制订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方案,积极将陇原特色文化与我省丰富旅游资源深度融合。第二,嘉峪关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旅游与工业带动,是一个典型的“工业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强调旅游与工业、旅游与文化的交互融合发展。第三,近几年嘉峪关市重点实施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项目:方特欢乐世界、观礼古镇、边关第一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镇等建设项目,有力推动了城市旅游目的地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格局的初步形成。

(二)地理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

嘉峪关市位于河西走廊中西部,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也是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段中心城市。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呈立体格局,是通往中亚和辐射甘、青、新、内蒙四省区的关键控制点,交通枢纽地位十分明显,交通条件优越。

(三)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以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新城魏晋墓等为典型代表的丝路文化、长城文化体现了嘉峪关市的文化气质,也是嘉峪关市最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嘉峪关国际滑翔基地是世界上三大理想的滑翔基地之一;有以地质地理知识为主题的七一冰川景区,省级地质公园——讨赖河大峡谷、国家级湿地公园——新城草湖,全国第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的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适合开发体育运动的延伸项目有滑翔、登山、热气球、汽车、摩托车、攀岩、钓鱼、风筝、讨赖河水上漂流以及峡谷速滑等,为开发参与性强、互动性大的极限运动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

近几年,全市旅游产业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2016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702万人次,同比增长23.2%,全社会旅游收入45.3亿元,同比增长25.9%。2012-2016年,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33%,旅游人数年均增长率达到27%。2017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857.1万人次,同比增长22.1%,较“十二五”末净增旅游人数285.7万人次,同比增长26.2%,较“十二五”末净增旅游收入21.3亿元;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占GDP比重27.1%,较“十二五”末增长8.2个百分点,旅游业已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嘉峪关市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努力

(一)坚持规划先行,总体布局景区建设

第一,完善景区发展规划。在完成长城文化产业园区、魏晋民俗文化旅游园区、讨赖河大峡谷地质公园、新城草湖湿地公园、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专项规划的同时,做实项目储备、建好承接平台。第二,实施城市休闲产业发展规划。依托讨赖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嘉峪关市水文化开发利用项目,通过高标准规划建设龙王滩遗址公园、讨赖河水岸风情街等项目,完善城市休闲消费功能,大力发展休闲消费产业。第三,高起点重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将城市整体作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建设“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和“旅游休闲消费型城市”为总体目标,推进“景、城一体化”建设。

(二)实施项目带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第一,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方特欢乐世界一期项目已于2015年正式开园,收效显著。目前二期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预计将于2019年开园。第二,开展长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第三,观礼古镇文化休闲生态旅游综合景区建设项目稳步推进。第四,水文化开发利用项目、新城草湖国家级湿地文化公园项目、讨赖河大峡谷国家级地质公园项目、紫轩葡萄酒庄园项目等4个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第五,长城边关第一镇和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镇项目正在启动。以上文化旅游项目的建成实施,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

(三)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目前,嘉峪关市拥有一个国家5A级景区——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景区、2个国家4A级景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和紫轩葡萄酒庄园、2个国家3A级景区——嘉峪关城市博物馆和中华孔雀苑。经过多年持续培育和发展,形成了四个区域联动发展旅游区:

河西走廊东段历史文化旅游联动区(东向酒泉—张掖—武威等地)、丝绸之路旅游精品文化长廊旅游联动区(西向敦煌—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祁连山宗教和生态文化旅游联动区(西南向肃南祁丰宗教民俗风情+七一冰川自然生态探险)、科技和生态旅游联动区(东北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额济纳旗胡杨林)。嘉峪关现已成为甘肃省文化旅游的王牌和河西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中心。

三、嘉峪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资源挖掘深度不够

嘉峪关关城景区是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的交汇地,但参观关城景区后,并不能让游客体会到这两种文化的内涵。无论是讲解和展示设计,都不能引起游客对文化的探求兴趣,只是观景,听传说故事,不能深刻体会关城、第一敦、悬臂长城构成整体军事防御体系,体系所蕴含的丰富古代军事文化。对嘉峪关地区丝路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力度不够,对丝路文化的研究、挖掘、传承、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传统展示手段的全新的保护传承观念相结合等方面的工作不到位,不能展示历史时期丝绸古道嘉峪关段的繁荣景象,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旅游主体文化特色不明显

旅游项目差异化、主题化开发不夠,旅游景区仅仅为游客提供了观景看景功能,缺乏能让旅游者真正融入其中的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项目,欠缺具有轰动性和市场带动力的产品,难以留住游客,导致旅游带动策略的作用大打折扣。

(三)宣传手段不够新颖

目前,嘉峪关市主要采用传统的宣传方式,参加旅游推介会,广告宣传,分发宣传材料等,较少采用现代新型的微信、微博、手机短片等宣传方式。缺乏体验性宣传意识,对旅游景区的经营仍停留在“门票经济”思维模式。由于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难以结合现代生活思想实现创新,导致宣传内容比较单调乏味,宣传用语过于实在,缺乏想象力,未能对游客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四、促进嘉峪关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找准战略定位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嘉峪关市旅游业发展应紧紧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总要求,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以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为契机,坚持旅游发展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旅游项目建设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加快旅游与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更多旅游精品线路,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加强旅游品牌及旅游小产品开发建设,建设河西走廊游客集散中心等,通过打造丝绸之路旅游目的地城市,推动旅游业转型跨越发展。

(二)深挖文化内涵

进一步加大对现有文化内涵的宣传力度,发挥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作用,借助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我市文化旅游资源、优良投资环境、重大项目建设等,做到文化建设的重点在哪里,宣传工作就跟进到那里。充分利用文博会、艺术节、旅游节等平台,通过精美的彩页、震撼的视频、丰富的产品向海内外朋友推介嘉峪关,逐步提高嘉峪关旅游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

依托新城魏晋墓历史文化内容建设,充分挖掘魏晋时期我市及周边人民富足和谐的生活内涵,将当时的农耕、放牧、种植、宴饮、出巡、驿使等进行仿制并让游客体验,复原历史场景,体验远古文化,同时带动城乡群众创业积极性。关城景区围绕重大历史题材、重大活动、经典传奇故事,历史名人发掘特色文化资源,以影视、文学、动漫等方式创作,展现嘉峪关历史文化特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旅游产品融入景区,加大其在景区内的宣传与展示力度,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

(作者单位:1.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2.嘉峪关市文化和旅游局)

猜你喜欢
嘉峪关市嘉峪关景区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产业兴了 乡村美了 村民富了——嘉峪关市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摘牌”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在嘉峪关“吹牛”
勿使环保佳绩昙花一现——嘉峪关市环保局在工作中力推治污“强心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