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梦兰 李俞霖
乡村旅游是带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乡村旅游发展是乡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较大的开发潜力和优势,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山地型地区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过程中缺乏科学和完整的规划,开发方式较为粗放,对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旅游项目的选择方面比较单一,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缺乏重视,大兴土木的现象较为常见。文章以四川省通江县为例,在对通江县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乡村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得出山地型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途径和策略,以期为山地型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引言
我国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中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建成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国。同时,国务院将打造秦巴山区生态文化旅游区纳入特色旅游功能区推进计划。为了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大力发展旅游业,政府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可有效带动山地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农村地区的就业率,是地区实现区域脱贫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区域之间经济和生活水平的差距,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山地地区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人文风貌在我国旅游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是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山地型乡村旅游主要以山地为基础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为主,可开发与其他地形区不同的特色旅游项目。由于地形地势方面因素的影响,山地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相对较慢,因此,山地型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受城市化的影响较小,对发展自然生态旅游具有更大的后发优势。
一、通江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研究区域概况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有“依三巴之旧域,控全蜀之左隅”之称,属于四川盆地周边的远山区,通江县东邻达川,西接广元,南邻南充,北边与陕西省的南郑、西乡、镇巴三县接界。离省会城市成都市508公里,通过成巴高速公路溝通;距巴中市70公里,离广元市210公里,通过广巴高速公路连接两地;距南江县125公里。
通江县地处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的缺口处,属于中、低山区,区域内呈现“三山夹两谷”地形特点。低、中山界限明显,纵向切割较深,多窄谷、“V”型谷,平低谷,如图1所示。通江县北部区域海拔为1 500~2 000米,喀斯特地貌特征突出,地下溶洞和地下暗河在该区域内广泛分布,平均海拔为500~1 000米,最低点为澌滩口,海拔305米,最高点为挂榜岩,海拔2089米。
(二)通江县旅游资源
通江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多年平均气温16.7℃,植被茂密、森林资源丰富,生态景观优良。通江县具有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诺水河旅游景区,景区内溶洞密布,初步发现的溶洞已有138个。诺水河旅游景区与南江县光雾山景区共同构成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于2018年4月1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我国第三十六个世界地质公园。此外,在原空山林场的基础上建成的空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1 511公顷,共有人文景点19个,自然景点60多个。园区森林覆盖面积达到90.6%,物种丰富,有多种保护动物,如云豹、大鲵、金钱豹、红腹锦鸡等。
通江县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红色革命旅游资源较为突出、特色鲜明。通江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全国第二大苏区”,石刻标语和革命遗址遍及全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总政治部旧址、红场、列宁公园、巨幅石刻标语等遗迹多达50多处,“五一村”“空山坝大捷”战场遗址都得到了一定保护。其中,位于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总面积4.2公顷,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大型红军烈士陵园,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通江县还有村寨擂鼓寨新石器文化遗址和张家河的汉代遗址等多处历史文化遗迹,广纳乡白乳溪、涪阳佛爷涯、文胜佛爷洞等唐代摩崖造像,其中,县郊千佛崖的七层浮雕宝塔为全国独有。通江县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遗址,如楼子乡鲁板寺、唱歌乡靳家坝牌坊、文胜白石寺、板褥口乡二郎庙和兴隆“通江三李”故居等。
近年来,通江县新农村的快速建设使农村地区展现了新的人文风貌,以村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如田间拔河比赛、捕鱼节、广场舞大赛、银耳节等,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吸引了外来游客,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三)通江县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
1.通江县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优势
通江县,地形条件复杂,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可发展多种潜在山水旅游项目,如观光、漂流、山地自行车、探险、蹦极等。同时也可开发较为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将自然风光与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特色各异的风俗文化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延伸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2.通江县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劣势
(1)受地形限制内外交通不便。通江县作为边远贫困山区,受山地地形因素的制约,交通建设的难度大、成本高,目前区域内仍没有建成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在对外交通运输方面面临极大的困难。对内由于域内山地纵横,城镇扩张和交通建设呈狭长型的沿着山谷河流延伸,增加了游客出游的交通距离,打击人们出游的积极性。
(2)乡村旅游资源整合程度较低,开发形式较为粗放。通江县政府部门没有及时有效为开发建设者提供科学的指导和信息的传达,且乡村旅游的开发者多为当地村民,他们在开发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导、合理的规划和旅游开发建设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得通江县乡村旅游开发的方式较为粗放,游玩项目单一且雷同,可替代性强,没有深度挖掘乡村旅游的深层价值和巨大潜力,无法实现乡村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较高的利用率。
(3)过度建设,缺乏特色产品及品牌。由于通江县乡村旅游的开发缺乏科学的指导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大兴土木,不顾实际需要,建设大型旅游设施,如高档酒店、餐馆、商业街巷、接待中心。过分追求现代化,破坏了乡村原有的乡村风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景点打造和游乐设施没有新意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旅游项目的设置与当地的文化内涵相脱节,缺乏地域性和个性化表达。
(4)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卫生条件差。由于地形因素的制约,乡村的空间分布较为分散且规模小,难以建设完整的卫生排污系统。垃圾和污水处理的方式较为原始,固体废弃物大多只能通过直接焚烧的形式加以处理,焚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导致农村空气质量下降。污水则造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破坏。随着时间的累积和人口的增多,破坏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3.通江县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机遇
2018年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指出,要建设美丽宜居村庄、旅游小镇、风情县城以及城市绿道、慢行系统,支持旅游综合体、主题功能区、中央游憩区等建设。新农村建设为通江县的乡村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发展动力,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为通江县的乡村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新农村建设还能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参与家乡的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同时,正在建设的巴万高速公路使通江在成渝经济区辐射带动的作用下,能更好地进行优势资源开发,实现区域协调。同时,由于地形的限制,通江县受外来影响较少,保留着许多独特的、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极具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潜力。
4.通江县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挑战
通江县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和旅游项目的创新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目前,通江县旅游发展现状较为落后,缺乏立足乡村旅游市场的特色项目和品牌,不能实现长远的经济效应,提升当地村民生活水平。创新成了通江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当务之急,立足于各个村镇的特色和长处,发展出自己的优势项目,有利于形成各自的特色分区,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出游选择,增加出游次数,实现整个区域内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二、通江县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基础设施
通江县为山地地形,基础设施的建设施工面临更大挑战。在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注重实地勘察与研究,因地制宜,因势导利的建设适合当地的项目和方案,而不是照搬其他地形区的模式。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建设完善的交通道路体系是通江县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在交通的发展方面积极学习其他山区道路建设的经验,融入更多的科学成果,减少多土地资源的占用,避免过度建设。
(二)发挥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力量,共同开发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其中,财政方面的优惠政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制定科学合理、生态绿色的发展政策,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指导。借助企业的力量,开放多渠道筹资,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可通过招标或开发建设承包的方式将旅游开发区的建设项目进行统一外包。在景区或项目运营方面,企业和政府合作运营,经济利润按投资成本进行分配。企业是创新管理模式和开发方式的中堅力量,有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要鼓励当地村民积极参与旅游项目的建设中来,使发展更具活力,允许当地居民在合理的范围内以自建自营的方式进行开发。充分利用各方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整合山地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强宣传推广
山地型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山地特有的开发环境和生态环境,包括利用由山地地势、坡度、坡向、地貌、海拔等因素所形成的不同景观特征来打造丰富多彩的景观。通江县的地形条件呈现出“三山夹两谷”的整体特征,山势起伏较大,水资源充足,可在相关村镇利用地势特点打造一些特色水上项目,如山间漂流。通江县受地形因素影响,温度受海拔和山风风向的影响较大,乡村地区的气温适宜,为游客夏季避暑、疗养等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富有地域独特性和内涵的乡村旅游品牌,能充分调动游客的感官,有效强化体验心理。提高产品的针对性和差异化,打造独特的品牌,有利于通江县在乡村旅游发展上解决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盲目性和旅游产品单一粗放的问题。同时,通江县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特色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让更多人了解,吸引更多外来游客,促进旅游投资向收益的转化。
(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山地地形的生态环境更具脆弱性,在开发经营过程中一旦造成破坏,将会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通江县的乡村旅游开发建设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检测和管理,建立完整的环境监测体制和评价机制,在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前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并严格执行。保护好当地的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当地的动植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
(五)发掘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质
受不同地形和历史文化风俗的影响,乡村间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乡村景观形成差异,形成了乡村文化的地域性和独特性。在开发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各个区域的文化内涵,立足于当地独特的文化背景,使旅游的项目和文化内涵相互融合。通江县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具有发展红色旅游的巨大潜力,通江县可在相关区域发展红色旅游将游览和体验相结合,提升游览体验,打造以红色革命旅游为主,其他历史文化旅游为辅的精品旅游路线。
三、结论
通江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只是我国山地型地区的一个缩影,具备山地地区乡村旅游法发展的共性。通过通江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研究,在进行山地型地区的旅游发展时要规划先行,根据开发区的地形地势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详规,因地制宜的开发适宜自己的发展模式,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旅游项目的开发方面应当立足于条件,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避免项目与当地社会文化、民俗习惯相脱节,只有单纯的项目设置不能满足游客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难以打造特色品牌和树立自身的口碑。
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不能单纯的依赖政府力量,可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到市场机制中,鼓励企业与个人通过自己的方式参与开发,创新经营和管理模式,使乡村旅游发展更具活力。在开发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严格实施环境影响监测,避免引发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