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紫寒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档节目中这样说道:肯定要打回去。孩子不能欺负别人,这是家教问题。防止孩子被欺负,也是父母们要教会的问题。
其实,孩子被打、被欺负,到底要不要打回去,可以用6个字概括:分情况,看形势。
有一位同事诉苦,说她儿子可能是个傻子。玩具被人抢走了,他竟然不去要回来。等人家玩够了扔回来,他又笑呵呵地捡起来。有几次,她鼓励儿子去要回自己的玩具,儿子犹犹豫豫地去了,结果玩具不但没要回来,还被人推倒了。而儿子站起来像没事人一样,完全不当回事。
當时她在旁边快急哭了,回家把儿子打了一顿。
其实,这位妈妈过于焦虑了。绝大多数孩子之间的冲突并无危险性,争抢、推搡都属于正常。只要孩子情绪上没有委屈、愤怒、恐惧,也没有向父母求助,那就没必要焦虑和干涉。孩子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学会思考和社交的。
但是,对于较大年龄的孩子,一旦遭到了恶意的被打或被欺负,父母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就十分必要了。
亲戚家有个男孩,被校园欺凌长达一年。直到他出现严重的抑郁、焦虑、难以继续学习时,才被妈妈重视。
妈妈责怪他为什么不早点说出来,其实他早就发过求救信号,只是每次妈妈都说:“没关系,大家都是同学,你躲着他点。”“多大点事,好好学习要紧。”
如果被打、被欺负的孩子向我们求助,请父母一定不要说没关系。一次次被伤害,父母还不站在自己这边,孩子就会自卑、懦弱、胆小。
教孩子用语言震慑对方:
“住手!这是我的玩具,不是你的,快还给我!”
“你再打我,我就还手了!”
警告不成,就可以打回去
如果语言震慑不起作用,孩子就可以择机打回去。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教孩子一些防身术,保护自己。当然,父母还要告诉孩子,哪里可以打,哪里不可以,避免孩子不知轻重,伤到对方脆弱的部位。
告诉孩子,打不过就跑不丢人
如果打人者强大又残暴,这时候一定不能硬碰硬。可以看准时机,撒腿就跑。父母要告诉孩子,面对欺凌,逃跑也是一种英雄主义。
在欺凌中,教孩子学会打回去,并不是提倡暴力,而是提倡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和面对暴力的态度。
要让孩子有不容易被欺负的气场
这里说的气场就是孩子的自信心。内向、胆小、害羞的孩子,也最容易成为被欺负、欺凌的对象。很多孩子被欺负了,不敢告诉父母,因为他们不知道父母是否真的会站到自己这一边。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尊重和安全感,让孩子有强大、安定、果敢的内心。
面对被打、被欺负,我们教孩子打回去,不是为了以暴制暴,而是为了保护自己。
(摘自《37°女人》)(责编 悬塔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