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煜(南京图书馆)
受行政壁垒影响,国内图书馆“各自为政”状态由来已久,虽有益于图书馆自身个性化演进,但不利公共文化体系的统筹建设。同时,国内图情优质资源一直掌握在少数“大型公共图书馆”“名校馆”的手中,导致图书馆间发展不平衡、不均匀。为了改善这种局面,从2006年起,原文化部历次印发的“五年规划纲要”愈发重视公共文化的“均等化”发展。在此期间,国内的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行政院(党校)馆以及民间图书馆等都在积极开展各类合作,以实现共建共享,总分馆、通借通还、数字共建、信息共享、“一卡通”等系列馆际联盟实践广泛开展。[1]随着历次五年规划依次落地,国内公共文化资源布局趋于完善,基本实现图书馆功能全域覆盖,为图书馆联盟发展打下基础。但目前图书馆联盟服务模式单一,图情服务缺乏优质内容,新的联盟模式亟待被挖掘探索。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Paul Dickson指出,智库是以公共策略为研究对象、独立且非营利的决策服务机构。[2]可见,智库以“现实”问题为主,注重信息的“掘”和“用”。而图书馆注重“学术”机理,倾向文献服务的“编”与“藏”,二者具有交叉性和互补性。鉴此,本文尝试以现有图书馆联盟为基础,探索智库建设的融入方案,并就联盟创新模式发展提出建设意见。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推进我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规范发展。《意见》 印发后,江苏[3]、湖南[4]、广西[5]等地相继制定本省新型智库建设的配套文件,拉开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序幕。一些地方的党政智库、行政院(党校)智库、科研院所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也因此迅速发展。同一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国家文化振兴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同为重要战略。[6]而图书馆作为国家文化战略前沿,更应当助推新型智库的建设。图书馆联盟服务、内容、理念层面的智库思维革新,是推进社会人文全方位升级的必由路径。对此,智库建设与图书馆联盟二者在国内的建设使命和发展轨迹几乎一致,传统联盟结构提档升级方式值得探讨。
在政府积极推动下,图书馆联盟趋势受到公共文化与图情界的高度关注。2013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提及图书馆联盟,意味着图书馆联盟发展正式被官方关注与认可;[7]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强调图书馆联盟既要有形式规范还要有内容提升;[8]2017年,《“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图书馆联盟的专业指导和业务合作双线发展模式,将津京冀、长三角等地区作为图书馆联盟试点区;[9]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二十六、四十、四十八条分别从文献、数字、信息、业务、人力等角度规定了联盟细则,推进图书馆联盟的法制化进程。[10]
梳理近三年的相关研究文献,国内图书馆联盟的研究方向如下:① 国外图书馆联盟案例的启示和借鉴,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② 国内外图书馆界关于联盟事项的重要会议、立法和政策解读;[11,12]③ 分析图书馆联盟资源建设,如信息资源、文献资源、专家资源、数字资源等;④ 图书馆联盟治理体制与机制的研究,包括系统运作、区域运营、跨系统运作、跨区域运营等;⑤ 国内图书馆联盟实践,如郑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13]、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14]等。从国内图书馆联盟研究现状看,联合合作发展逐渐成为行业共识。“点”到“点”的单馆业务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而“点”到“面”、“面”到“面”的多维度立体化联盟网络将成为未来图书馆联盟化建设的新视角。从图书馆联盟的实践水平看,其本质是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其原则是“馆藏”资源的有效流通,其过程是聚焦多元、多样及多层次的实践,其目标是借助“均等化”公共服务创造“1+1>2”的社会价值。然而,由于学科限制,图书馆联盟整体服务呈现单一、片面的特点,结合我国图书馆优质资源分布不平衡、水平参差不齐、多数联盟流于形式等现实状况,有必要进一步创新其联盟模式。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即“中国思想”“中国声音”“中国主张”等。[15]2017年1月,《省级(副省级)图书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就智库服务制定了5分加分项,助推公共图书馆对智库服务的探索。[16]
从近三年的理论研究看,图书馆与智库研究主要集中于:阐述图书馆联盟与智库建设的宏观规划,为公共图书馆智库建设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17-20]探索图书馆与智库微观实践的细节,为图书馆与智库的业务交叉操作打下基础。[21-23]李刚提出“政策企业家”的观点,即智库的人员管理问题被学界普遍认可。[24]在全国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后,学界进一步关注图书馆与智库之间的联系。
国内图书馆与智库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性、战略性、规划性等宏观研究较多,而实践性、战术性、建设性等微观性研究相对较少,对于图书馆联盟创新的研究则更为匮乏。事实上,图书馆联盟的出现,是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所驱,更是中小图型书馆“抱团取暖”谋求发展的现实。智库作为咨询功能的研究实体,能为图书馆联盟中的传统业务注入活力,进一步丰富联盟实践内涵,提高中小型图书馆的生存机会和价值。“大型公共图书馆”“名校馆”既要注重自身业务水平,还要通盘考虑整个联盟网络上的中小型图书馆生存机遇。因此,未来智库与图书馆联盟要围绕“大馆抓大利益,小馆抓小利益”命题,产出更多、更高效能的业务观点,提炼更有现实意义的对策及建议,盘活图书馆行业整体的能动性。继而为图书馆、智库、联合发展类项目提供新参考,探索开发创新型图书馆业务,扭转传统图书馆业务日渐式微的处境。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图书馆联盟已经在知识管理、情报采集、文献贮藏等领域取得一些成就。但始终没有突破图情事业圈,片面性、单一性的特点限制了联盟网络的进一步扩张。而智库产出的思想产品既能提升资源利用率,又能增加学科馆员个人学识的曝光率,增加智库主体的知名度,规避了图书馆发展的单一、片面问题。为此,以传统图书馆联盟为基础,纳入智库作为新生元素,构建新联盟网络框架,是联盟创新模式的基础。
为了区别传统研究机构,智库的研究目标是从“高端学术成果”向“高端思想产品”转移,受众群体则从行业“学者”向“决策者”群体转移,以研究现实热点问题为主。“一元”元素是联盟网络的基本元素,包括机构(即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直属图书馆和直属智库。本文的机构“一元”元素是在理想环境下构建的,现实中机构组织架构较为复杂。如,由于不同地方资金、体制、人事等因素限制,机构的智库建设并非十分规整。然而,作为联盟网络趋势的学术探讨,理想环境下的局势分析还是有必要的。同时,“一元”智库均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未来智库会成为中国机构的标准配置。
“一元”基本元素功能定义如下。①“一元”元素中的机构具备统筹、协调及决策等功能,扮演管理者角色。在我国,一般以社会科学领域的“明星”机构为主导。②“一元”元素中的图书馆要具备学术性和开放性特征,逾越行政、人事、学科和信息等壁垒因素,在联盟网络扮演桥梁角色。③“一元”元素中的智库一般以“研究室”“研究所”“研究院”“研究中心”等后缀命名。
“二元”互联网路即两个“一元”元素联系,“二元”互联网路能有效改善图书馆发展的单一、片面问题:采用了泛化理念,目光不再局限于实体图书馆、实体智库;纳入智库功能,为图书馆联盟注入新的发展活力。①“机构A”互联“机构B”网路是指党政机关、行政院、党校、高校、科研院所、民间等机构间两两互联,还包括“图书馆A”互联“图书馆B”网路、“智库A”互联“智库B”网路,构成业务交流体系的基础。其中,既有同级信息交流,亦有上下级指令传递,构成了纵横条块基础。② 机构直属图书馆,即“机构”互联“图书馆”网路。图书馆具备知识管理、文献收藏、信息采集、情报搜集等功能,为机构决策层提供资料参考。③ 机构直属智库,即“机构”互联“智库”网路。智库具备分析研究功能,为机构提供智力供给。机构直属图书馆与直属智库的联系,即“图书馆”互联“智库”网路。图书馆专注资源的“集”与“藏”,智库善于资源的“析”与“用”,网路中图书馆与智库形成业务互补。
“三元”是机构、直属图书馆和直属智库两两互联网路的结构(见图1),也是本文联盟网络的基本单元,致力于构建“知悉权”“思想权”“话语权”权利集成的联盟单元。“三元”结构工作流程描述如下:信息资源从图书馆采集开始,经历智库处理加工,形成思想产品,从而影响机构决策,最终将决策报告存入图书馆储存,以便下一次遇到同类情况时使用。①机构对内为绝对主导,直属图书馆与智库均为其服务,进一步完善机构内外事务机制,巩固新型联盟单元联合能力。② 图书馆对内是机构业务项目的记忆库、信息库和经验库,对外是学术开放、信息交互的桥梁,使新型联盟单元初步具备打破壁垒因素的能力;③ 智库对内提供可行性报告从而影响机构内部决策,对外则是业务机构之间“思想”的纽带,是新型联盟单元的联合新势力。
图1 “三元”功能结构联盟单元
“多元”复杂立体网络结构是以国家、省、市、县不同层次为基础、联合所有联盟单元构成的立体网络(见图2),即将我国社科系统分为国家网层、省市网层、市县网层,每个网层平面代表横向联盟网络,每个圆圈代表不同机构“三元”结构,即新型联盟单元(见图2)。纵观“多元”复杂立体网络,网层越高专业性越强。① 国家网层主要包括中央党政机关、部级事业机关、部级高校、中央行政院、影响全国的民间组织等系列机构。对此,“三元”功能结构,即新型联盟单元既能让国家机构发挥更好的宏观统筹效益,又能促进跨系统、跨体系的交流,进一步完善国家网层间的和谐程度。② 省市网层主要代表国家层的对应机构,即省级、直辖市机构。国家层纵深省市层的联系有行政指令、业务指导等,只要是被新型联盟单元内图书馆与智库过滤后的信息,皆可界定义为立体网联盟的行为范畴。③ 市县网层是最基层的,有着专业交叉大、现实问题多等特征。过去,市县网层是传统图书馆联盟流于形式的重灾区,一方面源于地方领导重“经济”轻“文化”的发展观,另一方面市县级资源匮乏导致联盟建设确实力不从心。然而,在复杂立体网络层中,只要高层重视信息速率,可让市县网络层获取同样资源,使市县层有能力组建高效的“课题组”“攻坚组”“实践组”,对应的成果转化效率必然会提升。
图2 联盟创新复杂立体网络架构
图书馆联盟网络创新模式建设既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还要注重联盟单元中机构、图书馆与智库的内部建设。其中,图书馆要发挥“桥梁”作用,智库要注重“思想”传递,机构要侧重于管理,整个联盟单元要有决策力。然而,目前图书馆与智库联盟建设的下行压力较大,基层图书馆、智库、联盟均为了建设而建设,思想守旧,理论与实践发展滞后,缺乏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调节机制。因此,资源要多向基层倾斜,否则基层联盟单元很难发挥作用。
狭义上,图书馆是指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等。广义上,图书馆是指具备情报文献功能、提供社科研究服务的机构,如机构档案室、资料室等。图书馆联盟建设要打破传统束缚,拓宽研究视野,积极探索广义图书馆联盟建设。① 受不同地方财政、政治、人事等客观环境影响,图书馆建设思路需要因地制宜。针对资金匮乏的区域,机构班子应认真研究国家、省、市、县公共文化、智库建设的相关政策,探寻对接联盟创新模式发展路径,争取定向政策的支持,最好能将建设资金纳入地方年度财政预算,形成常态化的资金供给。② 地方公共馆、高校馆等实体图书馆的领导是推动图书馆新型联盟发展的主力,应认真研读高端智库建设内容,助推“馆库”合作、“馆库”共存主张。同时,积极与职能部门领导沟通交流,推演创新联盟模式对地方发展的意义。③ 联盟网络中的机构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培养,而未来联盟网络的拔尖人才需要具备学科研究、图情知识和智库服务等一系列的综合技能,从而形成网络单元中的有效成员和活跃个体。
我国智库机构数量呈高速增长态势,可成立一批国家、省市级高端智库,充分发挥其资政辅政、启迪民智、平衡分歧、聚贤荐才的作用。我国基层虽有智库发展意识,一些地方机构通过挂牌、重组、借调等方式确实组建了一批特色智库,但受限于资金、人才、环境等因素,多数地方智库依旧流于形式,距离我国智库高端普及与发展预期还有一定差距。鉴于智库“思想”特征,建设本源还是要解决“人治”问题,具体建议如下。① 我国新型智库建设需要成体系发展,长期健全的智库建设需要法人代表、研究人员、行政人员、人事奖惩、评价体系等系列要素。② 智库建设是动态的过程,没有一劳永逸的建设方案。因此,新型智库主体要有前瞻意识,主动磨合,形成合理性的“人治”体系,实现智库健康发展。③“人治”是解决智库建设的表面问题,而公益性、独立性、研究力、问题导向性等则是鉴定智库内在建设的重点,更是智库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利用图书馆与智库创新联盟渠道,实现舆论合理布局、形成快速的成果检验机制。
国家鼓励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智库,近年关于图书馆的评估、政策、立法也在强调联盟联合创新发展要求。① 联盟单元的建设主体成员既包括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机构,也要鼓励私营企业、民间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赋予各主体合理的责任与使命,构建科学化指标,解决基层“馆办”单元创新力不足的问题。② 联盟创新模式平稳延伸至基层,牵头主体可以是地方政府文化部门,亦可以是地方图书馆,但要下放一定权限给主体:定向政策议定权、资金定向使用权、定向人事权。不过,这一建议涉及地方机构利益群体,是否可行还有待商榷。③ 考虑到三四线城市图书馆建设现状,主管部门要善于运用联盟网络的互联互通作用,即通过联盟网络争取一些“大型公共图书馆”“名校馆”的优质资源,以资金帮扶、智力供给和交流学习的方式助力本馆发展。
虚拟元素概念源自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启发。计算机随机存储系统的功能类似于数据“中介”,也是数据中转运算的虚拟空间,能释放计算机存储系统大量的空间资源。因此,地方在缺乏资金、人才资源的前提下,可以参照虚拟系统特征构建虚拟元素。当然,该构想初期最可行的方式需引入“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既能简政机构、又能节省开支。① 一般由地方基层政府引导,利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构建全市、县区域唯一的“馆库”第三方机构,兼备图书馆和智库功能。市县层联盟单元可交替使用,形式上的联盟单元初步形成。② 对虚拟“馆库”元素的实效性进行合理考核,保障各联盟单元业务资源的流通率。③ 虚拟馆库规范化运营,即要有人事体制、考核机制、资金保障和业绩目标等,通过座谈、培训、媒体宣传、置办刊物等方式提高影响力。④ 虚拟元素创建初期依靠行政扶植,且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待各方面成熟后完全交付给市场运作,其目的是保障联盟的公益属性,实现可持续发展。⑤ 虚拟元素要嵌入科学绩效,有效提升人才能力、构建人才晋升渠道平台、形成人才队伍的评价体系,为地方“旋转门”机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