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儿童移动终端阅读行为特征研究——对上海市等4个地区部分学校的抽样调查

2019-08-22 06:20姜洪伟汪汇芳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年7期
关键词:阅读器电子书纸质

姜洪伟,汪汇芳(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不断冲击着传统的纸质媒介,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其更容易接受新媒介,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以其便携性和交互性等为儿童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因此,了解儿童使用移动终端阅读的行为和习惯,利用儿童认知和心理特点开展阅读指导,对提高儿童阅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的“阅读”包括阅读书籍报刊、在线网络阅读、查阅资料等在内的各种文字阅读;“读书”指单纯的书籍阅读,既包括纸质书,也包括在终端上阅读电子书。

1 文献回顾与研究目的

国外对儿童智能移动终端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较为完善,国内学者对移动终端阅读的研究大多是从阅读载体的界面和交互性、阅读现状和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从主题和内容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移动终端阅读影响因素研究。部分学者认为,影响儿童移动终端阅读的因素包括信息技术接受、家庭环境和使用意图。儿童过度依赖电子阅读设备的辅助功能,会造成独立思考能力降低。Margaret K.Merga等在一项关于电子阅读设备对儿童阅读行为的影响中发现,儿童阅读频率与电子设备的使用模式有关,电子设备功能越多,越可能干扰儿童的阅读行为。[1]

(2)儿童移动终端阅读策略研究。Tseng K H等认为使用电子阅读器并不能保证阅读过程的改善,要增强电子阅读设备的可用性,提供家长与儿童之间的协作及阅读社区分享等支持功能,为儿童提供参与式学习的机会,从而提升电子阅读设备的阅读体验。[2]

(3)儿童移动终端阅读的重要性。Buckleitner Warren通过研究美国电子阅读设备的发展阶段,发现电子阅读设备促进了儿童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发展;[3]赫思源认为,电子阅读设备缓解了图书资源不足与儿童阅读需求的矛盾,特别是交互式技术的嵌入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4]

以上研究为了解儿童移动阅读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具体到中国各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移动终端阅读行为,则缺乏相应的研究。四年级是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时他们已经知道如何阅读,开始通过阅读来学习。因此,本文以9-10岁的四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在一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分别选取数百名样本进行调研,从而了解该年龄段儿童使用移动终端的阅读行为、用途、接受程度、父母支持程度等,以便为儿童阅读指导提供建议。

2 调研目标与方案设计

本文拟考察三种主流移动终端的使用情况: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具体问题和步骤如下。

2.1 调研目标

拟调研的问题有:① 不同地区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客观情况,包括使用类型、使用时长和频率、基本用途、阅读电子书情况等,以期全面了解小学四年级学生接触终端的基本情况;② 儿童使用移动终端进行阅读的主观感受,以期了解儿童对移动终端的接受程度;③ 家长的态度与支持情况;④ 使用移动终端阅读与语文成绩的关系,以期了解使用移动终端进行阅读是否会对语文成绩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

2.2 样本选择与调研方法

选取上海市、河南省郑州市、安徽省黄山市、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的部分学校作为本次调研的样本学校,随机挑选四年级学生为调研对象。选择的依据:考虑到智能终端的拥有率与家庭经济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地域上选择一个一线城市(上海)、一个中部省会城市(郑州)、一个中部地级市(黄山)以及一个中部县城(光山),以便将东部发达城市与不同层级的中部县市进行对照。在学校性质上,上海市抽取了多所公办和优质民办、以及少量国际或双语学校的学生,其他三个县市均以公办小学为主。

在调研方法上,以问卷调查法为主,以访谈法为辅。前期先通过小范围访谈,确定要调研的主要问题与范围,据此设计调查问卷。然后通过大范围发放问卷采集数据,包括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

在抽样方法上,第一次调研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方便抽样,共选取了700多名小学生参与。第二次调研针对使用过Kindle的学生,共邀请到60名小朋友参与调研。

2.3 调研步骤

调研共分两次进行:针对三种主流移动终端进行调研;针对电子书阅读器,以亚马逊的Kindle阅读器为例进行补充调研。

通过第一次调研发现,就阅读功能来说,这三种设备有所区别。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属性上比较接近,即具有多种功能、可以安装多个App、可以上网进行在线阅读,各种信息和资料获取便捷丰富;电子书阅读器功能较为单一,不能安装其他App、仅供读书使用,虽然也能连接互联网,但主要用于购书和简单的交流,使用者大多数时候用该设备进行离线阅读。第一次调研结果显示,电子书阅读器使用者相对较少,其所面临的问题也与其他两种移动终端不尽相同。因此,以Kindle为例做了一次补充调研,设计了一份针对性的问卷,逐个邀请使用过Kindle的小朋友填写,并在文中单独进行分析。

3 调研结果分析

3.1 问卷发放与回收

第一次问卷发放的时间为2017年10月到12月。共发放问卷710份,其中包括网络问卷510份,纸质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675份,有效率95%。第二次问卷发放时间为2018年1-2月,邀请60位使用过Kindle的儿童通过“问卷星”平台填写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51份,有效率85%。

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分析中,为方便对比观察,将同类题目合并分析。凡特别指明为“Kindle”、并进行单独分析的,均为第二次调研结果。其余为第一次调研结果。

3.2 样本基本情况

第一次调查回收的675份有效问卷中,包括上海地区201人,占比30%,其他3个地区474人,占比70%。其中,68.4%的儿童就读于公办小学,22.5%就读于民办小学,1.3%的儿童就读于国际学校。

第二次调查回收的51份有效问卷中,上海市25人,占比49%,其他3个地区26人,占比51%。其中,82.4%的儿童就读于公办小学。

3.3 智能移动终端使用情况

(1)三类移动终端的接触情况。该项询问“你使用过以下哪种设备”(多选题),从表1可以看出,儿童接触最多的移动终端是智能手机,其次是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由调查结果可见,从未接触过移动终端的儿童占比不足10%,即90%以上的儿童已经接触过移动终端。其中,接触过智能手机的儿童在75-80%之间,说明智能手机已经相当普及;在平板电脑和电子书阅读器方面,河南省郑州市、安徽省黄山市、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接触过这两类移动终端的儿童比例远低于上海。

表1 三类移动终端的接触情况

(2)拥有或使用终端设备的时长。很多儿童拥有自己的手机,而拥有自己平板电脑的儿童相对较少,一般是和大人共用。因此,题项分别设计为“你拥有智能手机多久了?”“你使用平板电脑多久了?”(见表2)。① 上海地区19.4%的儿童至少从二年级起就拥有自己的手机,其他3个地区这一比例为15%。到四年级,上海和其他三个地区儿童拥有手机的比例分别达到57.1%、52.6%,即半数以上的四年级学生拥有智能手机。② 在平板电脑使用时长上,四个地区的差距较大。上海只有9.4%的调查对象没用过平板电脑,其他3个地区则有29.4%的调查对象未使用过平板电脑。上海地区,调查对象中使用平板电脑2年以上的儿童比例高达61.8%,其他3个地区仅为24.6%。③ 四个地区儿童使用Kindle的情况较为相近。调查的样本中,47.1%的儿童拥有自己的Kindle阅读器,其中,11.8%的儿童拥有阅读器超过2年,5.9%在1年以内,17.6%在半年以内。另外,52.9%的儿童一直在使用家长的Kindle。

表2 儿童拥有或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时长

(3)移动终端的主要用途。① 手机的用途,调查对象中21.5%儿童用手机查阅资料,其余依次为:打电话发短信(17%)、使用QQ或微信(16%)、玩游戏(14%)、看电影听音乐等(12.1%)、使用学习软件(11.8%)、阅读电子书(7.2%)。② 平板电脑的用途,调查对象中23.3%的儿童用于上网查资料,其余依次为:看电影听音乐等(21.1%)、玩游戏(18.3%)、使用学习软件 (17.9%)、阅读电子书(10.5%),使用其他App(8.8%)。可以看出,儿童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主要用途均为“查阅资料”,而“阅读电子书”的比例基本居于末位。

(4)移动终端的使用频率。调查结果与“移动终端的主要用途”相对应(见表3)。调查对象中56.5%的儿童使用手机查阅资料的频率在每周1次以上,56.2%的儿童使用平板电脑查阅资料的频率在每周1次以上(含“每周1-6次”和“每周7次以上”),即半数以上的儿童每周至少使用1次手机和平板电脑查阅资料;“从来不用”两种终端查资料的儿童分别为10.5%、21.3%。作为对照,使用手机和平板“每周1次以上”读书的比例,分别为36.1%、37.2%,即每周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1次以上阅读电子书的儿童约占1/3;“从来不用”两种终端阅读电子书的儿童分别达到38.3%、42.7%。使用Kindle读书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调查对象中每周使用Kindle 7次以上的儿童占比9.8%,每周1-6次的占比35.3%;而每周使用不到1次的占23.5%,极少使用的有31.4%。

表3 移动终端的使用频率

(5)使用移动终端阅读电子书的数量(见表4)。调查对象中,分别有16.4%和13.8%的儿童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阅读数量超过10本。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读完一本书”,“翻一翻”也会被计算在内。同时,选择“0本”的儿童占比分别为38%、47.2%,与“移动终端的使用频率”调查结果相近。此外,Kindle的阅读量在30本以上的约为4%,“10-19本”的占19.6%。“1-9本”的占45.1%,“0本”占29.4%。

表4 儿童使用移动终端阅读书籍的数量

(6)儿童是否会使用Kindle购买图书。调查对象中,“经常自己买书”的仅占3.9%;“多数由家长买”的占15.7%;60.8%的儿童不会使用Kindle购买图书,需要由家长决定是否购买。

3.4 儿童对移动终端阅读的使用感受

(1)移动终端与纸质书的阅读体验。① 对手机和平板阅读,认为“比纸质书好”的儿童占到19.5%,“与纸质书差不多”的有17.4%,“内容不同,感觉不同,各有各的好处”占28.5%。② 对Kindle阅读,认为“比纸质书好”的有3.9%,“与纸质书差不多”的有15.7%,认为“内容不同,感觉不同,各有各的好处”高达56.9%。可见,在移动终端阅读体验上,大多数儿童对三种终端都很认可。

(2)针对题项“用Kindle读书是否容易感到眼睛疲劳”,25.4%的儿童认为用Kindle读书“很轻松”“轻松”,45.1%的儿童认为“一般,不太疲劳”。可见,Kindle阅读器因使用电子墨水屏,较好地还原了纸质书阅读体验,基本不会给儿童的眼睛造成负担。

(3)对于题项“是否喜欢使用移动终端阅读”,37.8%的儿童表示“喜欢”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阅读,27.7%的儿童表示“很喜欢”;29.4%的儿童表示“喜欢”使用Kindle读电子书,13.7%的儿童表示“很喜欢”。

综上所述,儿童对这三种移动终端整体评价不错,使用感受较好,认可度较高。但是,儿童更倾向使用手机和平板进行阅读,而Kindle阅读器还未在儿童中普及。

3.5 父母对使用移动终端阅读的支持程度

对于题项“父母是否支持你使用手机和平板查阅资料/读书”,68.1%的儿童表示父母支持其使用手机和平板“查阅资料”;51.4%的儿童表示父母支持其使用手机和平板读书。

表5 父母对使用终端查阅资料和读书的态度

3.6 使用移动终端阅读的效果:对语文成绩的影响

长期使用移动终端阅读是否会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以及是否对提升其语文成绩时候有帮助?为此,问卷设置了对语文成绩的调查,通过相关性分析观察其影响程度。

笔者将“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阅读课外书的频率”“阅读纸质课外书的频率”分别与该生语文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检验(见表6),结果显示:手机、平板、电子书阅读器、纸质书四种媒介与语文成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79,-0.194,-0.046,0.161。4个数值的绝对值均处于0.0-0.2之间,为“极弱相关或无相关”。

表6 使用移动终端阅读与语文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可见,经常使用或不使用何种媒介读书,并未影响到儿童的语文成绩,但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移动终端阅读对于儿童语文成绩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调研。

4 调研结论与讨论

(1)关于移动终端的接触与拥有。三种移动终端中,手机接触和拥有的比例最高,达到75-80%;调查对象中,50%以上的四年级儿童有自己的手机。在平板电脑和电子书阅读器方面,地区差距较大,其中,上海地区儿童接触和拥有的比例最高。需要注意的是,这4个地区分别有不到10%的儿童从未接触过移动终端,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究。

(2)关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使用。调查对象中,儿童使用手机和平板最主要的用途是上网查资料;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社交、玩游戏看电影等均比“读书”比例高。儿童对两种终端的使用感受良好,2/3以上的儿童认为与纸质书体验相近甚至更好。但是,实际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阅读电子书的儿童数量却很低。

(3)关于Kindle阅读器的使用。调查对象中,儿童认为Kindle阅读器适合读书,使用感受也很好,对其认可度很高。但是,却并不太喜欢使用Kindle阅读器进行阅读,每周使用1次以上的人数不足一半,阅读量在5本以下的占74%。

(4)家长对移动终端阅读的支持程度。家长更支持儿童使用手机和平板查阅资料;少部分家长支持儿童使用电子书阅读器读书并为孩子购买设备,但实际阅读效果并不理想。

(5)移动终端阅读对语文成绩的影响。经常使用或不使用移动终端阅读与语文成绩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该问题还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行深入探讨。

5 对移动终端阅读与“读书”的思考

虽然学界对“深阅读”和“浅阅读”的定义还有诸多争议,但一般而言,将“读书”视为“深阅读”,将浏览新闻、查阅资料、吸取各类信息等视为“浅阅读”。本研究对4个地区的四年级儿童进行抽样调研,了解儿童使用移动终端阅读的行为和习惯,其目的在于观察儿童是否能够培养或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使用移动媒介进行深阅读。

(1)对儿童来说,移动终端的定位应当是浅阅读,即不适合用来培养儿童的“深阅读”习惯。虽然从理论上讲,数字媒介可以进行深阅读,如有学者提出,“基于数字阅读、移动阅读的数字化‘深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模式和形态,有别于基于纸质读物的传统‘深阅读’,是一种全时空、跨终端、超链接的移动智能‘深阅读’”。[5]但需要指出的是,相对于纸质图书丰富多彩的设计以及纸张带来的阅读舒适感,电子图书千篇一律的外表很难吸引儿童进行深阅读。

(2)应当正确引导儿童使用移动终端进行阅读。当儿童使用移动终端阅读时,如果完全不加干预或一味禁止其使用,会导致儿童无法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因此,引导儿童正确使用移动终端进行阅读,学会辨别健康、有价值的信息,在网络海洋中能够迅速获取目标内容,提高网络素养,是家长和老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重视“在线阅读”,培养儿童在线阅读能力。从2012年上海初三学生参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 的成绩看,其在线阅读能力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差距。自2016年起,针对四年级儿童的“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PIRLS)阅读测试增加了一个新版块“ePIRLS”,即在线阅读能力测评,说明在线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儿童的一个基本能力。而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中还未展开该方面的教育,需要教育者加以关注。

猜你喜欢
阅读器电子书纸质
基于反向权重的阅读器防碰撞算法
The Magna Carta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Winner Takes All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谈谈电子书
基于图论的射频识别阅读器防碰撞算法
电子书可以帮助提高儿童的词汇量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我与电子书结了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