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艺钟,林德荣,郭绍举,李健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2.深圳市中医院, 广东 深圳 518000)
慢性胃炎是与病因及宿主反应密切相关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为常见病、多发病[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一种S形、微需氧的革兰阴性菌,被临床公认为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2-3]。目前西医主要采用三联疗法对Hp感染进行根除治疗,虽然有良好疗效,但因Hp对抗生素日益增长的耐药性及药物毒副反应的增多,使Hp治疗失败的病例越来越多。中医中药在辨证论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上的独特优势逐渐显露,可有效提高Hp的清除率[4]。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接受治疗的134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研究组患者:男性35例,女性32例;年龄23~72岁,平均(46.29±2.07)岁;病程10.62个 月~8.36年,平均(3.18±0.41)年。对照组患者:男性34例,女性33例;年龄25~70岁,平均(46.32±2.15)岁;病程9.21个月~11.33年,平均(3.24±0.38)年。纳入标准:①符合2006年9月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制定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5]的西医诊断标准及2006年颁布的《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6]的脾胃虚弱型辨证诊断标准,并经14C尿素呼气实验检查为Hp阳性;②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不能配合本研究或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研究;②合并心脏疾病、肝脏疾病、肺脏疾病和肾脏疾病等重要脏器严重疾患者或造血系统、免疫系统严重疾病;③合并神志/精神障碍;④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有高度恶变;⑤对本研究药物存在禁忌证或过敏反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1 对照组患者给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奥美拉唑(锦州九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60172)口服20 mg/次,2次/d,早晚各1次;阿莫西林(石家庄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3233)口服500 mg/次,2次/d,早晚各1次;克拉霉素(广东逸舒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9139)口服500 mg/次,2次/d,早晚各1次,持续4周。
1.2.2 研究组患者给予清胃祛湿方进行治疗,方剂组成:川楝子10 g,延胡索15 g,蒲公英15 g,蛇舌草15 g,茵陈15 g,黄连10 g,枳实15 g,厚朴15 g,鸡内金15 g,海缥峭15 g,党参15 g,白术15 g,甘草6 g。上述方剂以常规方法用水煎熬,1剂/d,300 ml/剂,分早晚2次进行温服,持续4周。嘱两组患者服用上述药物期间不能使用其他治疗胃病的药物。
1.3.1 临床证候积分参照2002年6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制定的证候分级量化标准,主症:胃脘疼痛、脘腹胀满、食欲减退及胃部灼热;次症:神疲倦怠、大便稀溏、烧心泛酸及口干口臭。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对每一项症状按照主次不同进行计分。
1.3.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改善,证候评分≥90%,病理组织学检查和胃镜征象恢复正常;②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证候评分≥70%,病理组织学检查和胃镜征象好转;③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一定改善,证候评分≥30%,病理组织学检查和胃镜征象有所好转;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8]。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该组例数×100%。
1.3.3 Hp根除情况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采用14C尿素呼气实验评估Hp根除情况,实验结果显示为阴性,则定义为Hp根除。
1.3.4 血清指标检测患者于本院检验科抽取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血清后置于Eppendorf管中保存待测。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 Ⅰ, PG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 Ⅱ, PG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试剂盒均由福建迈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证候积分比较,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证候积分(胃脘疼痛、脘腹胀满、食欲减退、胃部灼热、神疲倦怠、大便稀溏、烧心泛酸、口干口臭)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8、4.085、8.603、6.994、5.888、8.758、8.915和6.242,均P=0.000),研究组临床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见 表2。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9,P=0.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积分比较(n =67,±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积分比较(n =67,±s)
注:1)与对照组比较,P <0.05;2)与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主要症状次要症状胃脘疼痛脘腹胀满食欲减退胃部灼热神疲倦怠大便稀溏烧心泛酸口干口臭研究组 治疗前4.23±0.664.05±0.733.74±0.962.68±0.941.82±0.621.46±0.581.52±0.662.27±0.79 治疗后1.73±0.871)2)1.48±0.961)2)1.18±0.581)2)1.09±0.681)2)0.67±0.441)2)0.38±0.291)2)0.46±0.371)2)0.92±0.721)2) t值18.73917.44318.68311.11612.38113.49213.17610.558 P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对照组 治疗前4.31±0.683.96±0.773.78±0.922.71±0.891.84±0.581.49±0.541.53±0.622.31±0.74 治疗后2.62±0.742)2.13±0.882)2.08±0.632)1.93±0.712)1.16±0.522)0.90±0.392)0.94±0.352)1.67±0.672) t值13.76512.81012.48010.54712.05213.26812.8215.248 P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67,例(%)]
两组患者治疗后HP根除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1,P=0.002),研究组患者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77.61% VS 52.24%)。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EGF、PGⅠ及PGⅡ水平比较,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1、0.017和0.147,P=0.912、0.986和0.883)。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GF、PGⅠ及PGⅡ水平同治疗前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GⅠ水平高于治疗前,而血清EGF与PG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GF、PGⅠ及PGⅡ水平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09、6.684和10.881,均P=0.000);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GⅠ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清EGF、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GF、PGⅠ及PGⅡ水平比较(n =67,±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GF、PGⅠ及PGⅡ水平比较(n =67,±s)
组别EGF/(μg/L)PGⅠ/(ng/ml)PGⅡ/(ng/ml)研究组 治疗前3.61±1.5981.72±13.6219.05±2.74 治疗后1.38±0.54158.71±18.5212.46±1.79 t值10.87023.08016.121 P值0.0000.0000.000对照组 治疗前3.58±1.5481.68±13.5919.12±2.77 治疗后2.23±0.89114.93±15.0716.22±2.19 t值6.21315.2275.850 P值0.0000.0000.000
慢性胃炎是由饮食、环境及自身免疫等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在各种胃病中已居于第1位[9]。Hp作为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其在慢性胃炎发病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相关部门统计,全球Hp感染率≥50%,在我国已高达59%,其中有80%~95%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10]。目前,西医根除Hp最有效的方法是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其疗效得到广泛认可[11-12],但由于Hp菌株的变异及抗生素滥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Hp耐药率上升,对三联疗法疗效产生极大影响。祖国医学在治疗本病时,尤其是逆转病理及提高Hp根除率方面有独特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在祖国医学中,Hp相关性慢性胃炎并无明确概念,中医将其归为“胃脘痛”“胃痞病”等范畴,其病位在胃,与脾、肝等密切相关,属本虚标实之证。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病因主要由情志失和、饮食不节、疲劳过度及外邪犯胃(包括Hp感染)等因素所致,脾胃虚弱是其病理基础,故在治疗上应以清热除湿,疏肝健脾为原则。本次研究选用的清胃祛湿方是以金铃子散为基础方,结合20余年临床经验而逐渐形成的经验效方。既往有研究指证,该方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有良好的效果[13]。方中川楝子又名金铃子,有清肝泄热、行气止痛之功效;延胡索有理气活血、止痛消胀之功效;蒲公英苦甘而寒,有清热利湿、解毒杀虫之功效;蛇舌草、茵陈、黄连均能清热利湿,可助蒲公英清胃利湿之功效;枳实、厚朴能行气通腑消胀,与川楝子、延胡索合用,可助二者行气之力、和胃止痛之功效;鸡内金有消食化滞、收湿敛疮之功效;党参、白术有健脾益气、祛寒温经之功效;最后结合甘草缓解止痛、调和诸药。纵观全方,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共奏扶正固本、健脾利湿、清热解毒、制酸和胃之功效。本次研究结果说明,应用清胃祛湿方治疗脾胃虚弱型Hp相关性慢性胃炎可以提高Hp根除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修复病变的胃黏膜、恢复胃部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的效果。
PG是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物质,由泌酸腺主细胞合成,根据不同免疫及生物化学性质可分为PGⅠ和PGⅡ两种类型。有研究表示,血清PGⅠ和PGⅡ由胃体黏膜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可以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同时也能反映不同部位胃黏膜外分泌功能。当慢性胃炎发生时,胃主细胞和腺体数量减少,被幽门腺或肠上皮化生代替,从而导致血清PGⅠ水平降低,而血清PGⅡ水平保持稳定或升高[14]。EGF是一个有53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多肽,能与靶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使效应细胞内低分子化合物转运和糖酵解增加,从而促进RNA合成和促细胞分裂,使机体上皮组织增生。有学者发现,EGF的受体与癌基因CerbB2的蛋白产物高度同源。EGF可以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促进上皮增殖、营养胃肠黏膜及促进鸟氨酸脱羟酶活性等途径来发挥调节胃肠道生长发育、促进溃疡愈合及保护胃肠道黏膜等作用[15]。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血清PGⅠ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清EGF与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清胃祛湿方对脾胃虚弱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通过降低血清EGF与PGⅡ水平来加强胃黏膜营养及防御技能,从而促进胃黏膜分泌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清胃祛湿方治疗脾胃虚弱型Hp相关性慢性胃炎可以获得肯定疗效,其不仅可以提高Hp根除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对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对促进胃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