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知正
【摘 要】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和信息化的广泛应用,教育事业的跟进改革也被社会重点关注。而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创新改革,跟上时代所需必然成为趋势。本文将从立体化数字音乐曲库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目前高校音乐专业建立数字音乐欣赏曲库的重要性和具体建设举措,通过研究分析促进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数字音乐;曲库建设;计算机网络;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3-0157-02
近几年数字化被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音乐艺术也不例外。数字化音乐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市场化的主流音乐。面对这种趋势,高校音乐学专业建立立体化数字音乐欣赏曲库供学生欣赏和学习变得尤为重要。
一、数字音乐曲库的现状
我国的数字音乐曲库算是一个新兴产业,并没有国外那么发达,建立立体化的数字音乐曲库有助于抢救和保护现有的音乐资源,同时最大化的发挥资源价值。目前的数字音乐曲库主要分为公益类和商业类,公益类的数字音乐曲库主要由高校或者图书馆去建设和完善,大多以教学和科研为目的;而商业类的数字音乐曲库主要由门户网站、杂志或出版社等媒体去创立和建设。
音乐虽然是被广大群众喜欢的一门艺术,可是音乐资源却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些人各自为政,很少有交流与互动,现有的音乐曲库建设仅仅是用于满足自己的应用需求,并不贴合市场实际。在目前存在的很多音乐资源中,部分音乐资源库更是空有其表,仅仅是停留在对原有内容的表面转载,没有深层次的实质性内容。
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国内数字音乐服务商酷狗音乐集中展示了2000万正版数字音乐曲库在创新技术的推动下,如何改变人们传统的听歌方式。同时,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硬件产品,让数字音乐延伸至早教等多种领域,让音乐拥有更多新玩法。[1]酷狗音乐正是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紧紧抓住“创新”这一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握数字音乐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为数字音乐注入“智慧”,满足用户对高质量音乐日益增长的需要。
目前高校的数字音乐曲库相对来说检索方式和交互方式都较为单一,数字化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分析,不具备多维度检索和下载功能;其涵盖内容有所局限,收录的作品种类不全,收录量不是很大,内容少,数字化资源规模较小。随着多媒体教育的飞速发展,在人们对因材施教、定制教育的需求下,通过人工智能打造“一对一”的教育模式已是大势所趋,而在“互联网+”的教育创新模式下,增加教育资源供给,高校建立健全立体化数字音乐欣赏曲库迫在眉睫。
二、高校建立数字音乐欣赏曲库的重要性
数字音乐曲库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兴领域,它的用户使用数量多,使用频率也高,受到整个信息化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专业音乐院校大都在计算机软硬件设备方面做了很大的投入,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建立数字音乐欣赏曲库,实现初步的尝试,但调研发现,大型数字音乐曲库仍然是市场空白的现状,虽然我国的音乐文化资源充沛,受众面广,但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时代特色的音乐都没有被数字化。与此同时,国外成熟的数字音乐曲库已经进入国内市场,对比国内数据库,国外音视频数据库项目起步早、涵盖面广、数据挖掘深、索引方式全面,更符合专业客户的需求。[2]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数字音响技术的发展都为音乐专业教学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数字音乐不仅音响效果好,而且更容易保存,建立曲库后也更容易查找。随着各种合成器、音源设备的不断发展,文件在新的音源上音响效果也会被不断更新。数字音乐曲库的建立并不困难,一般的院校都有条件去配置,后期只需要在原有的曲库内容上不断更新和添加新的内容,院校选择范围的自由度也很宽泛。数字曲库的内容会随着时间和管理人员的流动不断扩充,内容不断丰富,期延续性、扩展性和包容性是原来磁带曲库所不能比拟的,而且建立数字音乐欣赏曲库的消费也比建立磁带曲库低很多,环保价值却比磁带曲库高出很多。
数字音乐曲库的共享性质非常明显,网上传输信息快捷方便,这对普及音乐教学,产生教学交流与互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总之高校建立立体化的数字音乐曲库,老师和学生们都可以更加方面学习和研究音乐,一方面由于云端内容的不断更新,可以根据不同频道应对不同受众实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则是受众可以在线上交流中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通过检索曲库内容,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接触到更多更全面的音乐类型,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帮助提高老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建立数字音乐曲库的方法探索
(一)集合数字音乐资源,扩充现有的数字音乐欣赏曲库
1.纸质音乐资源转化为数字音乐。在现在社会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纸质音乐资源渐渐不为人所知,但音乐的精髓恰恰是在纸质音乐资源中,通过现有的科技手段,加强对纸质音乐资源的应用,会对音乐数据库的建设起到一个质的飞跃。
纸质的音乐书籍和乐谱都是很重要的音乐资源,通过扫描等方式将这些音乐资源实现数字化的储存,利用软件将这些内容变为可识别的数字化信息,并上传至音乐曲库。常见的图片或者文本、压缩文件等数字信息也可以。除此之外,集合数字资源也可以运用超文本HTML标识语言对已经转换的文本格式进行编码转换。运用这种方式比较便于使用过程中的检索、复制和转帖等功能的使用。但是使用這种方法在转化中一定要遵循网络传输协议、数据通讯格式、数据加工标准以及专业化分类标签等原则,确保转化后的数字信息能达到标准化和通用性,这样才能是数字音乐资源被高效利用。
2.数字序列形式资源转化为数字音乐。除了纸质资源外,CD、DVD、磁带等数字序列形式存在的音乐资源也应该通过刻录软件转化为数字音乐资源,常见的数字文件格式为MP3、WAV等。在转换的同时,将作曲、作词、演唱、专辑名称等信息完成的保存,这样可以丰富曲库的内容,让曲库更加专业化、规范化。
3.整理现有的数字音乐资源集合,利用网络共享、合作共赢等方式获取更多数字音乐资源。专业的音乐机构手中都掌握有一定的音乐资源,高校最初建设的数字音乐曲库也应该存在一定的资源,对目前现存的数字音乐资源进行整理,通过其他渠道获取音频、视频、圖像、文本等数字资源,将这些资源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实现音乐资源的数字化、并扩大资源占有量是集合数字音乐资源库的主要途径。近年来,网络虚拟化被普遍运用,网盘、云盘等虚拟储存也随处可见。目前很多网盘都处于开放共享的状态,在其中的音乐模块中就包含大量的用户自主上传的数字音乐资源,高校在建立立体化数字音乐欣赏曲库的时候,可以从中挑选可利用的资源。所以很多开放的或者合作类的网络平台都是可以获取数字资源集合的有效方式,为了数字音乐曲库的建设,可以将这些共享资源进行批量转化、批量压缩(无损压缩),这样不仅便于数字化资源的集中保存和提取,而且可以节省曲库的云空间。
4.购买音乐资源以实现数字音乐资源集合。除了通过免费的渠道获取数字音乐资源外,为了保证曲库的音乐品质和数量积累,还可以通过购买音乐资源的方式与相关专业的音乐资源平台合作,达到资源集合。通过虚拟主机技术以及服务器外包途径与相关有意向的机构合作,技能降低数字音乐资源哭得资源集合周期,又能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是数字音乐资源库集合资源的新思路。但这种途径容易受到网络宽带和硬件配比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限制,所以从长远来说并不利于数字音乐欣赏曲库的独立建设。另外还有一个相对直接的途径就是购买相关音乐资源,扩大数字音乐资源的存储量。可以直接购买有版权限制的付费网络数字音乐资源,这种音乐资源一般都受到正规版权公司的保护,对于高校建设数字音乐欣赏曲库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二)建设具有特色的音乐资源库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高校和图书馆建设的音乐资源库各自具有各自的特色,不过大多还是根据各自的地域特点进行建设,不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有鉴于此,建议相关单位和个人根据现有的高校和图书馆资源,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资源,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而又不脱离实际的特色资源库,既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现有资源,又可以尽可能增大竞争力,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1.加强交流,资源互通。放眼世界,数字化音乐数据库不计其数,但是分布又有其独特的规律,更多是分布于图书馆、唱片公司、出版社和其他营利性单位,分布的范围及其广泛,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又相对狭隘,仅仅是在掌握音乐数据资源的这些单位中各自独享,因其独有的盈利性,导致无法大规模的使用,资源多但掌握的人少,因此要加强各个单位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打破现有牢笼与限制,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开拓并完善市场渠道。
2.运用多种交流方式,注重用户体验。每一个单位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营销模式和网站设计,但是人们并不是对每一种模式都非常适应,这就要各个音乐数据库根据自身的客户群特点,加强调研,主动用户应用感受,不能根据闭门造车,同时各个门户网站也要加强交流,互通有无,积极地与用户沟通,从用户的应用体验出发,结合用户应用需求,打造贴合用户的应用平台。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专业立体化数字音乐曲库的建设任重道远,这无异于拉开了探索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序幕。目前市场上做的比较好的数字音乐曲库有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缪斯音乐论坛等,高校要建立立体化的数字音乐欣赏曲库可以多想这些领头羊学习,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方法,利用自己的优势,以数字音乐资源的集合方式为依托,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设计自己的数字音乐曲库建设规划,探讨出一套实现数字音乐曲库高效化、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化的可行性方案,确保数字音乐曲库未来实现数字资源集合更加优化、质量与数量双管齐下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莉.当代大学音乐教育的价值解析[J].成才之路,2010(03).
[2]靳相林.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审美心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董芳.浅谈互联网时代媒体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影响[J].劳动保障世界,2017(11).
[4]翟静.新媒体时代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J].智能城市,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