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师生心理因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影响

2019-08-21 03:17冯永传
商情 2019年30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

冯永传

【摘要】课堂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探索音乐课教学的内容、形式、特点、要求、规律和实施途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一系列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因素对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所产生的影响。心理学是提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人所进行的一切社会实践,都离不开心理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与自身心理因素对课堂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并进行有效的调控,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也成了学生获取学分的一门课程,高中音乐教师在新形式下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调控学生的心理因素,更有效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的想法。

【关键词】心理素质 心理变化 课题教学

一、学生心理因素的作用及调控

各个学龄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不同,生理及心理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高一新生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是一个较大的跨越,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情况,共性上他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但由于还处在青春发育期,学生不免有些是羞涩心理,表现情感的方式有些含蓄,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成效,就必须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观察其心理变化的原因,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心理因素的作用和调控对音乐课堂教学有很大影响。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受自身因素的干扰所产生的心理变化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情况不同,有的学生上了高中如愿以偿,他们朝气蓬勃;有的学生没有实现他们更高的理想,因此感到失落;有的学生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他们满怀信心;有的学生基础差,自信心不够。有些学生从未在众人面前展示过自己,自信心不足,在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存在矛盾心理,想举手回答但又怕答错,当别人发言了才后悔自己没勇气;在教学环节中,特别是需要学生进行歌唱时,很多学生觉得自己的嗓音条件不好,自己没有音乐天赋,因此也不敢参与到课堂,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对于教学效果也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在课堂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眼神,在学生自信心不足时给予及时的鼓励,创设机会让他们得到锻炼。

(二)影响心理变化的外部因素

1.教学模式影响学生态度。创设良好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也将影响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愉悦的情绪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量。高一新生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采取多种方式,层层引导,步步渗透。转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习惯,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了课堂的联系和延续性,并结合新课程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等要求。打破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体系,设计出开放式、综合性的新课堂结构,并充分利用现有音乐资源,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2.教师言行举止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教师的精神面貌就影响着学生的情绪。特别对于新生,新学年的第一堂课,老师给予的第一印象将烙印在他们的记忆里。教师要改变以往师道尊严的作风,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来,与学生坦诚相待,把学生当作朋友,想学生所想,乐学生所乐,在音乐课堂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由于学科特点,音乐教师所授课的班级多,学生多,但课时又少,因此和学生接触也较少,一般教师只记住几个学生的名字。要改变这一状况,可以尝试这样的做法:教师工作手册随堂带,上课之前,浏览一遍该班学生名单,下意识地记住若干个名字,在互动过程中,“不经意地”叫出几个名字,这些学生心里可能就会想“老师和我接触不多,居然能叫出我的名字”,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因此也会对音乐课产生更浓的兴趣。

二、教师心理因素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及调整

一个良好的有利于教与学的课堂氛围,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情绪,教师自身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情绪,而教师良好的情绪来源于自信心。高中新教材以新课标为指导,抓住音乐审美这个核心,立足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为目标,开辟了音乐教学的新天地。面对“内容丰富、画面精彩”的教科书时,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能只是激动,更重要的是如何把书本上的“财富”变成学生们的“财富”。有一句这样的话:“给学生一滴水,老師必须有一桶水。”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才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由情感而引起。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问问自己“对学生的学情情况了解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把握吗?课堂上该如何应对学生随时提出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接触音乐的方式不再单一,网络、电视、广播他们所喜欢的更多的是流行音乐,教师有必要“揣摩”学生的心理,设计自己的教案,应从什么角度入手展开课堂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用什么样的语言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问题的设置要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心理因素对师生所产生的“情绪”变化是相互影响的过程。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感受与认知受教师情绪与行为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的发挥也受学生情绪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增强自信心,创造理想的心理环境,使音乐课堂教学达到高效率教学。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设计[J]. 赵丹丹.  新课程(小学). 2017(08)

[2]浅谈音乐新课程实施中的几个误区[J]. 曾莹.  儿童音乐. 2017(06)

[3]教师教学决策研究的双重取向[J]. 杨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羞愧综合征
浅谈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优秀的音乐表演具备的几大特点
论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