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型监督制度,也是以此完善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助推工具。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着效率低下、具有滞后性、审计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期促进经济责任审计能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关键词】新常态 经济责任审计 国有企业
一、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新阶段,主要表现为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智职能、关注重点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政府审计发展、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使其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政治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进行研究的學术著作和研究显著增加。李林(2015)认为经济责任审计要在统一的权利义务基础上, 区分不同类型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内容, 由此建立健全各类科学、全面的审计评价体系。刘学明(2016)认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进行国有资产管控和监督的重要手段,我国必须通过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从而倒逼国有企业进行相关制度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新常态下的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模式。任慧莉(2016)认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是政府部门或相关国有资产管理者提出对企业管理者管理过程的了解需求,再结合定量和定性的评价原则,进而通过量化相关评价体系以更好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完善国家治理的作用。
纵观上述文献,大多学着都认识到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文章在现有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特点,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经济责任审计更能符合时代发展所需。
二、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人员按照我国相关审计法律规的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相关国有企业领导人在一定期间内的经济责任予以评价的活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通过审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国有企业领导人在任职期间内对有关经济活动的决策和执行过程,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及时发现违纪违法行为,最终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我国国家审计的一种新类型,它对于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以及廉政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新经济常态下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审计工作缺乏计划性,审计效率低下
经济审计工作具有相当的严谨性,主要表现在计划性和规范性。然而,目前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审计人员没有理清程序、没有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进行合理的程序安排,导致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计划性,时间被浪费。此外,对任期较长的离任审计工作,往往对审计工作时间要求较高,如果不能有计划地开展审计工作,可能导致审计重点的偏移,使得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项目上,最终导致审计效率难以提高。
2.审计具有滞后性且结果缺乏时效性
我国目前对于国有企业领导人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大多为“先离后审”的离任审计。这种审计方式的重点是事后对相关经济活动的决策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但由于缺少前期的审查和后期跟踪可能难以及时识别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是及时解决企业已经存在的问题。
3.审计评价标准不统一,结论难规范
目前我国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的审计评价体系。此外,由于现颁布《实施细则》的部分内容没有足够细化,覆盖范围过于宽泛,使得审计人员仍难以真正贯彻运用中的有关条款,最终造成审计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另外,审计评价指标不够精细化,影响了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客观评价,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效果。
三、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改进建议
1.全面提高国有企业经济责任的审计效率
提高审计效率不仅可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时效性,还可以节省人力、经济成本。首先,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决定经济责任审计效的关键因素,也是经济责任审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加强对审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使其在工作时可以有效的区分工作重点。其次,可以改进审计方法。鉴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内容较多且时间跨度较大,但可以结合原有的审计经验总结出高效的审计方法。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工作方案并进行合理分工。
2.大力推进任中审计、“先审后离”
建议领导干部任免一般情况下须“先审后离”,审计监督常态化成为领导干部任免的重要程序,审计评价成为领导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有效性,有助于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发挥。此外,内审计部门应加强与干部管理部门沟通,以便对当年可能发生的人事任免情况有所了解,尽早对经济责任审计做好安排,纳入当年审计计划。建立重点部门主要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制度,坚持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以任中审计、任期内轮流审计等为主,逐步前移审计监督关口。
3.构建统一的、具体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和关键,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经济责任审计指标的制定不仅要遵从法律法规的规定、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需要考虑到行业特征、管理机制、经营目标等。企事业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审计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可包含完成上级下达各项任务情况、经营决策、经营管理和廉洁自律情况等。同时评价时需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界定,如工作失职和工作失误的界线、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界线、现任责任和前任责任的界线、直接责任和其他责任的界线。
参考文献:
[1]邓光华.浅谈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价值的提升[J].财会学习,2016(10):140.
[2]王利红.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问题及对策探究[J].财会学习,2016(24).
[3]李林.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经济人,2015(10).
[4]刘学明.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6(07).
作者简介:杜璠(1995—),女,汉族,籍贯:四川巴中,单位: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公司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