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玲玲
摘要:分析现阶段乡村图书资源建设现状并指出存在问题,通过对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图书指导员队伍、挖掘农家书屋潜能,推进信息化发展、创建阅读品牌课程,形成“阅读+”社会服务模式、推进服务工程建设,创新服务方式等内容进行阐述,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美丽乡村 图书资源 建设 对策
一、前言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内容之一的图书资源建设,则是提升农村人们文化素质的重点环节。为了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需要因地制宜思考如何发展乡村图书资源建设。人民群众需不需要、满不满意是评判公共图书资源建设的重要价值标准,开展好乡村图书资源服务,把先进文化送到千家万户,使农民享受公益文化事业带来的文化利益,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施做出贡献,则是乡村图书资源建设与服务的重大责任与义务。
二、乡村图书资源建设现状
(一)城镇居民与乡村居民不同介质阅读率
据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城镇居民与乡村居民不同介质阅读率如表一。
从表一对比得出,城镇居民与乡村居民在不同介质方面阅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阅读率与图书资源拥有量高度相关,从数据对比可间接反映出乡村图书资源建设现状。而政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具体目标是提高乡村居民的阅读能力,针对措施是建设美丽乡村图书资源,满足乡村居民的阅读需求。
三、乡村图书资源存在问题
(一)重视前期投入,后续管理有待提升
随着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乡村图书机构建设的不断投入,乡村图书资源的量有了明显增多,但只注重对图书及配套设施的投入,却轻视了后续管理资金的投入,这包括人员的培训经费、办公经费及管理人员的补贴等投入。乡村图书资源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公益性,基础条件建设上也有自己的特征,由于后续管理跟进不足,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图书资源分布和利用还不平衡。而且普遍存在图书资源布局分散、建设重复、资源浪费、信息滞留等问题。
(二)注重数量扩张,忽视质量提升
当前乡村图书资源建设过程中往往过分注重图书数量上的扩张,忽视了使用者阅读质量的提升,面对广大阅读者对图书资源需求时,乡村图书机构还做不到让用户按需提供。因此图书机构需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分类和筛选选项,如学科、教材、年级、课程等。此外乡村图书机构还未能建立图书资源推送机制,缺乏专业学科教师对图书资源的等级划分,建设过程中规划性不强,连续性不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问题。
(三)居民获取图书资源途径单一
乡村居民获取图书资源的途径普遍是从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或县图书馆借阅,而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料普遍不能全部满足农村居民的阅读需求。其次受出版图书的内容影响,现有的图书不符合乡镇的现实需求。乡村开展阅读推广的形式不够丰富,还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阅读活动,在数字阅读方面做的仍有欠缺。
四、美麗乡村图书资源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美丽乡村图书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图书指导员队伍
乡村图书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是图书资源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在政府组织领导下进行,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有利于确保乡村图书资源建设的力度。强化政府主导、做好规划、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力度。制定图书资源建设的总体方案,将方案分解落实。把乡村图书资源建设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每个阶段建设应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开发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乡村图书资源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在巩固原有乡村图书资源管理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发展,使体制转型和机构改革稳步进行。转变思想观念,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资源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强文旅部门与当地农村社会各行各业各系统的横向联系,变传统的“被动联合”为“主动联系”,转变计划经济时期的“权位”思想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观念,使图书资源与当地社会各行各业各系统之间真正成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协调统一、规范有序的合作伙伴。
当前我国大多数乡村图书资源建设瓶颈之一就是缺乏组织和指导,因此在乡村建立图书组织机构和进行人才培养非常重要。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当地建立图书资源工作指导小组,如设立图书资源指导站或文体站,由文旅部门进行统一管理,配备热心、专业的图书指导人才,提高他们的待遇,并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稳定乡村图书指导员队伍,定期对农民进行如何使用网络设备与其它区域进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信息上报等技能,指导农民如何充分利用手机、平板电脑及网络等查阅信息、借阅图书等。
(二)挖掘农家书屋潜能,推进信息化发展
农家书屋的出现拓展了农村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农家书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文化领域的重要载体,美丽乡村图书资源建设要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功能。在兴教育、续文脉、集器物、修志书、承技艺、革旧弊的方面,促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挖掘农家书屋潜能不仅要使它成为农民群众增长知识技能的前沿阵地,更要为他们过上美好幸福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
互联网的突飞猛进发展已经影响到每一个社会公民,传统以纸质为主的农家书屋图书也面临着信息时代的冲击,传统模式的农家书屋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阅读需求。美丽乡村图书资源建设应以整合资源,强化自身电子服务能力为抓手,依靠各种数据库,最终形成网上农家图书馆,提供在线阅读方式,以解决当前由于农村地域偏僻,信息缺乏实效性和纸质图书更新慢等问题。还可以充分利用主流电子化移动终端农家书屋服务系统检索信息,一方面通过线上的用户交流推广线下的实际活动,另一方面线下的实际活动反馈参与线上活动的热情。通过线上和线下的相互循环模式,让用户更加活跃,与图书资源粘合度更高。
(三)创建阅读品牌课程,形成“阅读+”的社会服务模式
阅读品牌课程是新形势下符合大众阅读需求,有效结合社会各方有力资源的新途径,充分体现了灵活性、综合性和交叉性,通过广泛吸纳各类社会机构、出版社、民间组织及热心人士充分加入和自主操办,以公益性、开放性、社会性的运作模式,搭建整合社会资源开放平台,形成“閱读+”的社会服务模式,即“阅读+生活”、“阅读+艺术”、“阅读+科技”、“阅读+文学”等系列品牌体验课程,让乡村阅读者在体验中丰富阅读,在阅读后深入体验。积极采取措施提升服务品牌建设水平,在“以评促建”的品牌推进方式基础上,完善科学品牌建设评价系统,设立评价指标体系,营造符合美丽乡村图书资源品牌建设要求的发展环境,建立有利于服务广大农民读者的长效机制,把服务品牌战略纳入图书资料服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让媒体介入,生动讲述阅读品牌故事,充分展示品牌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服务方面的成果,为服务品牌建设营造有利的舆论和发展环境。
“阅读+”的社会服务模式是将阅读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新型图书资源建设方式,通过阅读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以精致化、品味化、乐趣化和个性化为特点提升读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实现从一般服务到优秀服务再到卓越服务的提升,从文化创新的高度和文化情感的方法上来提升服务对象对乡村图书资源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依附感。
(四)大力推进服务工程建设,创新服务方式
首先是根据当前农家书屋、农村图书室、流动图书馆以及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加大对服务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尽量平衡乡村各区域的图书文化服务工程数量,减少区域间的差异。
其次是改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图书阅览环境,增加图书资源存量。举办各种关于农业基础技术知识、农业科普常识、国学经典等座谈会或专家培训会,组成阅读结对子,指导农民科学生产与经营,为农村读者推荐质量好、通俗易懂、使用价值高的科技类和生活类图书。
五、小结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设好美丽乡村图书资源是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增加文化知识存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关键所在,其体现了中国特色图书资源建设道路的文化自觉、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有效解决农民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图书资源建设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