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格拉斯·H·查德威克
美国蒙大拿州天鹅谷中,一只狼獾在啃咬死鹿时也不忘提起全副精神警戒,这张照片是它触发感应式相机而留下的。这种行踪隐秘的捕食者天生适于在北方冰天雪地里生活。它们能适应不断暖化的世界吗?
多年前某天夜里,生物学家艾伯特·曼维尔在加拿大艾伯特省的班夫国家公园,开车去路易斯湖附近的一处垃圾场。
当时那片场地不设栅栏,灰熊经常去搜捡残羹剩饭。曼维尔正看着一只熊大嚼一块颇为厚重的剩肉,注意到自己车灯光晕的边缘处有动静。那是只狼獾,紧盯着熊和那块肉。除了眼馋它还能怎样?论体重它也就30斤吧,棕熊可不止两百斤。
“然后狼獾转眼间就跑了过去,在熊屁股上端端正正咬了一口,”曼维尔说,“灰熊掉转身挥出一掌,可是狼獾已经疾走绕到侧翼,抓起肉跑进了暗处。”
狼獾看起来不像有理性的动物,因为它们的举止相对于其体型显得太强硬和明目张胆。尽管从敏锐的鼻尖到蓬松的尾巴全长不过1米,一只寻常狼獾却能占领250~1300平方公里的领地,然后以毫无松懈的步调进行巡逻:嗅探,检视,逐猎,翻捡,打退上门的竞争者。
我曾给蒙大拿州冰川国家公园的一项开创性研究做了五年志愿者,其间曾追踪一只身上装有无线电标记的雄性狼獾,它在冰封的陡坡上直攀近500米,翻过大陆分水岭,爬坡过程花了不到20分钟。
另一只雄性爬的是园区之巅——海拔3190米的克利夫兰山,时为1月份,山峰不啻一座高耸的冰雕,而它在90分钟内爬完1500米的最后路段。接下来的十天里,它翻过西面的其他山峦,向北转入不列颠哥伦比亚,再向东大踏步越过分水岭,穿入艾伯塔省的沃特顿湖群国家公园,终于回转向南,经过更多次翻山越岭回到冰川公园。没什么大不了的。一两天内它又会出发,重走全程。
臭鼬熊,山妖,北方恶魔——几百年来,狼獾被人们刻画的形象特点除了贪婪、臭不可闻、诡计多端,还有暴脾气、捣蛋鬼、乡野居民的生命威胁。这些说法没有一个靠谱。
狼獾学名Gulo gulo,种属词根都来自拉丁词汇“暴食者”,是北极、亚北极和北半球山地区域的原生物种。它归属于阵容庞大而丰富的鼬科家族,许多亲戚都拥有热血昂扬的代谢能力,包括我们熟知的貂、黄鼠狼、猹、蜜獾、水獭、海獭。在这个类群的非水生成员中,狼獾拥有最重的头骨,最厚实的颚,最大的牙,最壮的身躯和脚,单打独斗就能拿下成年北美驯鹿那种级别的大型猎物。还有些未经查实的报告称,狼獾偶尔会把狼甚至巨熊从一头死兽旁赶走,霸占肉食。
看着狼獾,无论如何都不会觉得它们是弱者,然而人类通过下套、猎杀(有时是为了保住家畜)早就把欧亚大陆多数地区的狼獾灭除了。在美洲新大陆,政府赞助的剿杀猛兽运动搞得血肉横飞,到1930年代,狼獾已从美国本土48州绝迹。
冰川国家公园大多数情况下是只见爪印不见獾。1930年代美国本土48州的狼獾被杀戮殆尽,如今它们又从加拿大扩散过来,栖居于蒙大拿、爱达荷、怀俄明、华盛顿四州的山地。在无休无止的出猎中,狼獾有规律地巡行于数百平方公里的崎岖领地。带有弯曲利爪的大脚掌
狼獾对食物没有像对住处那么挑剔:啮齿类、鸟和体型较大的哺乳动物是最合胃口的猎物,但到了冬天它们靠腐肉也能果腹
2月下旬前后,雌獾在积雪中深挖筑巢,每胎生一到三只幼崽。上升的气温、减少的春季积雪会使它们的栖息地进一步缩小。
让这些无畏的独行侠只需片刻就能攀上光溜溜的冰壁
但狼獾以强大的毅力求生,固守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部一些地区。随着对猛兽投毒的做法在1960年代被逐渐杜绝,加拿大落基山脉的狼獾开始重新占据美国蒙大拿州山区,并零星扩散到爱达荷州和怀俄明州北部。
到了90年代,狼獾开始从加拿大向华盛顿州喀斯喀特山脉北部挺进。如今具有繁育力的獾群分布在蒙大拿、爱达荷、怀俄明、华盛顿四州,但作为一个种群仍属弱小。最近一项评估得出加拿大南部的狼獾数量在300只左右。
与此同时,美加边境两侧的獾群都面临多种威胁,大部分源于人类活动的扩张,但还有一种凌驾于其他之上的忧虑:气候变暖。狼獾对于终年气候凉爽、积雪常在的栖息地具有高度依赖性。极地的暖化固然比其他纬度更快,而类似的升温效应其实在全球高海拔地区都有发生。如果气候变化按照预期速度上演,到2050年狼獾的现存分布范围可能会缩小三分之一,到本世纪末缩小三分之二。尽管多次发生过意欲把狼獾置于《濒危物种法》保护之下的请愿与官司,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一直抵制给予其濒危身份。2016年,一名聯邦法官鉴于气候变化的威胁增强,命令管理局重新考虑其决策。此事至今悬而未决。
蒙大拿州北部这一只狼獾已是该物种在美国本土全部阵容的三百分之一。气候变化为这个本已脆弱的种群带来了进一步孤立的危险,而将之纳入《濒危物种法》的努力却迟迟得不到结果。
冰川国家公园拥有美国本土密度最高的狼獾群。但由于每只狼獾都守财奴一般坐镇广大的独占领地,4000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充其量也只供得起三四十位爷。实情是,没有哪块保护区能单独撑起规模当真足以自行存续的种群。长远来看,要应对环境变化、避免近亲繁殖,应该在更大的区域内让每一个獾群与其他同类建立联系。保护野生动物的最好规划就是设立公园和保护区,但我们还必须保障连接各保护区的天然走廊,务必让狼獾等物种能大范围游走、交换基因、适应改变的环境条件。狼獾不讲什么理论,但它们本能地知道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该走多远就得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