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映红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 古筝教学 探索
一、中職学前教育古筝教学课程的意义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教学课程,中职学前教育开设古筝课程,其开设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更多能够胜任幼儿音乐教育工作的实用人才。促进音乐在幼儿的成长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我国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发展历史还很短,学习用书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教材,也没有制定课程标准,更没有科学统一的教学大纲,各个学校和各专业老师自行决定教学用书和资料,大部分学校频繁换教材,使得教学没有延续性,难度跨度较大,让学生不能系统学习。我们的专业音乐教师应该重视教学问题,把握教学内容。以古筝教学为例,选用古筝传统曲目的基础上,再精心挑选一些学生喜欢的歌曲作为教学的内容。在循序渐进的教学中,掌握教学进度,根据学生接受能力来制定曲面难度,让程度和接受能力不一样的学生,不程式化的按照传统教学设计进行教学。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我们的教学侧重点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中职学生先自己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再将所学的音乐知识能够更好运用到未来的幼儿音乐教学之中,并且能够掌握更多的教学法,更好地传播音乐知识。按照这一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古筝教学,除了让学生有识谱的能力、儿歌伴奏的能力、音乐欣赏的能力,更多是掌握音乐教学技巧和教学的方法,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课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幼儿教师职业特点应该以专业学生的自身条件决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职音乐教学开设古筝教学课程,既能够加强学生理论学习,又能提高技能技巧训练。
学前教育开设古筝教学课程,除了掌握音乐理论知识,更好地进行技能技巧训练,让学生基本音乐知识的更好吸收与音乐技巧的更好掌握,学生加深懂得音乐鉴赏能力,又能丰富音乐的表现力。教学内容涉及体态律动、和声配乐以及节奏等多方面知识,有助于中等职业教育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增强学生音乐表达方面的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感受音乐无穷的魅力,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表现能力。
开设学前古筝教学课程,进行探索并总结经验,培养专业对口、符合时代需求,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艺术理论修养多层次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专门到幼儿园担任古筝专职老师。
二、古筝技能课加强学前教育特色,提高技能教学效率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烙上了我国近三千年的历史印记,并传承了五千年华夏文明,是中国民族音乐史上灿烂的篇章。当今社会掀起学习古筝的热潮,把中华民族的精髓更好的传承和发扬,除了成人学筝,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幼儿的古筝学习,所以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基础古筝课程,让中职学生走向幼儿园的工作岗位之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古筝启蒙教师,实现与幼儿园的良好对接,使幼教学生更快更好的胜任幼儿园古筝教学工作。基础古筝教学能提高音乐技能的培养,使音乐课程综合发展,发挥学科优势,让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始终。因此,中职学前教育音乐专业课程紧密联系基础古筝学习,让我们中职学生领悟和传承华夏文明,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古筝的传统曲目和教学,非常重视“颤揉吟”基本功技法训练,传统曲目意境深远难以理解和掌握,而幼儿的音乐教育,是让儿童完成某种音乐表演而锻炼其技能,既重训练,又要重体验,重知识技能,还要思维培养。教师不能忽视幼儿的丰富想象力、创造能力。不能把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片面看作是培养儿童相应能力,要真正地从儿童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出发,让幼儿在学习中体验,音乐教学不能偏离了最初的教学目的,要符合《纲要》要求。
因此,在学前教育的古筝教学中,要加强学前教育特色的儿童歌曲,例如《小兔子乖乖》、《世上只有妈妈好》等耳熟能详的儿歌,把古筝技法融入歌曲,让基本功练习不再枯燥,提高技能教学效率。
除了学习和练习,要多让学生进行弹唱表演活动,运用角色扮演游戏活动、齐奏等团队表演活动,提高学习兴趣。例如,《渔舟唱晚》、《洞庭新歌》、《战台风》等,都是非常适合齐奏表演的。
三、学前教育专业的古筝教学要满足幼儿园的实际需要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幼儿古筝启蒙老师,不仅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把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运用到将来的幼儿音乐教学之中,还能够更好地运用教学法。按照这一要求,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中除了着重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儿歌伴奏能力、音乐欣赏能力,还要重视音乐教学技巧。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参照,音乐课程按活动方式设置四个教学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以及3到6岁幼儿身心发展和音乐认知特点为依据划分的。从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教材编写、音乐课堂活动设置等方面,探索如何改变学前音乐教育的现状,争取让幼儿在课堂中,不仅学习到技能技巧,更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和表达,因此中职学前教育古筝学习更加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我们不是成为演奏家,而是要从基础入手,通过古筝学习,达到进一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去传承我们的民族音乐。
课堂重视音乐技能技巧教学,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明确,教学内容不能陈旧,课程设置要合理。古筝技能技巧技法训练,除了传统曲目学习和练习,要加入儿歌的弹唱练习,更多的上台表演,让中职学生具备各种能力,能够轻松进行学前教育音乐活动教学,做一个优秀的幼儿古筝启蒙老师。
四、古筝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一)音乐鉴赏能力:
除了掌握基本音乐知识与音乐技巧,还要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对音乐有再创造的能力来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加入古筝传统曲目赏析,如《高山流水》、《广陵散》、《汉宫秋月》等,对现代筝曲也要有一定程度的讲解和练习,如《战台风》、《浏阳河》等。
音乐学习除了使人潜移默化加强对美的感受能力,还能促进增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交流能力。
(二)音准能力:
古筝是弹拨乐器,对音准的要求很高,增强学生在视觉和听觉方面的能力。以名曲《渔舟唱晚》为例,大量的传统技法“颤揉吟”,弹奏中还要注意强弱的位置处理,控制音准,才能把曲目意境演绎到位,古筝每一首曲目都要把音准处理非常精准,这是每个学习古筝,尤其是从事古筝教学的老师必须达到的能力。
(三)音乐再创造能力:
不仅学习古筝技能技巧,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和表达,更要会进行音乐的再创作,尤其中职学生在古筝学习过程中,不能只练习技能技法,掌握3到6岁幼儿身心发展和音乐认知特点,在弹奏中能够把音乐律动融合进去,对音乐进行再创作。比如《小星星》,简单的旋律弹奏时,可以把大撮小撮点奏等等技法把旋律进行再创作,让学习过程充满激情,不再枯燥守旧。
中职学前教育古筝教学课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学习起来容易掌握,富有乐趣,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让学生提高自身技能技巧同时,掌握教学法,为以后从事幼儿基础古筝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礎。
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体验,从儿童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出发,音乐教学活动以启发儿童审美体验为主导,在此基础上加以技能技巧的教学。
培养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音乐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不能忽视幼儿的丰富想象、幼儿的创造能力,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激发幼儿的想象。
设置课堂活动以及教学教材。课堂活动不应以教弹奏为主,应加入更多体验式的活动,调动兴趣,教学内容也应该不断丰富,辅助教学。例如:加入奥尔夫的音乐,丰富的体态律动音乐世界,古筝弹奏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去关注特定的音乐表现,学会去倾听音乐,辨别音乐,想象来自生活的音乐和自然界的音乐世界,从而体验这几千年中华民族瑰宝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关于幼儿古筝学习与教学问题的商榷[J].音乐大观,2014,(06).
[2]于璐.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2003,(02).
[3]刘佳佳.浅谈少儿古筝教学[A].中国古筝艺术第六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活动课程的开发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单位:益阳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