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兴国
1986年7月,我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直接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孙喜亭教授,专业方向是教育经济学。跟孙先生读研究生,是我一生的荣幸。先生临终前未能告别,是我一生的遗憾。孙先生指导、教诲的三年,我不仅学到了为人、为学的实质,更重要的是从先生身上汲取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人格力量、真理力量,使我终身受益。孙先生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探索创新、直面现实、把脉问题、坚持真理的风骨一直激励我前行。
一、放手独立学习研究
1986年9月开学的时候,孙先生与我谈三年的培养方案。他说:“尽管我是导师,但学习结果怎样在你不在我,只要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好了,我们的共同任务就完成了。”我当时有点摸不着边。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感到孙先生的高明之道,他的核心是培养我的独立学习研究能力。可以说,独立意识、独立思考、独立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是一个人未来立足于社会,为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重要基础。我选的教育经济学专业在当时还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大量的基础课和专业课需要到经济系上课,而我又缺乏经济理论的根基。孙先生让我多选经济类的课程,多向经济系的相关教师学习,打好今后研究的扎实基础。在学习外国经济思想史这门课程中,我发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教育在提高人的劳动能力上的作用、教育费用的性质、教育的经济意义等有系统论述。我想尝试写一篇文章,但又没底,向先生请教,孙先生鼓励我并强调,结合课程学习写文章是深化学习成果、进行独立思考的一种好方法。在先生的支持下,我写了《论亚当·斯密的教育经济思想》,發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孙先生给我上的当代中国和西方教育经济思想现状研究两门专业课(这是两门核心课程),也很有特色,借专业课授方法,如古人所讲的,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两门课分三个阶段,先明确主题、提出研究提纲,然后讨论修改;之后收集文献材料、形成研究初稿,继续讨论、深化对重点问题的认识;最后形成两个研究报告,深入交换对两个课题的看法。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发表在有关教育刊物上,课程结束了,独立学习研究的方法也掌握了,学习成果也有了。
二、鼓励思考探索创新
在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孙先生本人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楷模。在我求学的20世纪80年代,孙先生就教育目的、教育本质、教育价值、教育功能、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现代化、教育再认识等撰写了一系列在全国有影响的文章。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先生一直鼓励我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强调从已知探究未知,以旧知求索新知,是研究的生命。要我结合专业学习,深入思考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问题。要多写文章,多锻炼思维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曾指出的,人们解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是用大脑的思维能力和智慧,而不是搬书本。要敢于投稿,不要怕退稿、怕没面子。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后,孙先生对我讲,十三大提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定了新的历史方位,我是学教育经济学的,要思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如何发展等问题。在先生的鼓励下,我就这个问题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进行了系统思考,先后撰写发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教育的发展、改革》《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运行机制》《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高教发展模式的选择》等文章。思考和研究,让我进一步开阔了自己的知识视野,深化了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应用课等课程的学习,提高了自己独立研究的能力。
三、坚持问题导向、研究实际问题
个性化指导是孙先生为师的一个显著特点。先生有一个独特真功,就是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了如指掌,并直接应用在教育管理学生上。先生的学生中,教育理论研究方向的居多,孙先生早期也是非常重视从理论层面求索教育问题、从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方面进行探索的。考虑到我读的教育经济学专业和我本人特点,孙先生一直教导我,要坚持问题导向,多关注教育现实问题,学习、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按照孙先生的教导,我非常关注教育经济学的应用问题,先后就教育体制改革、高教发展速度与效益关系、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国外教育性失业等问题撰写文章并发表在有关刊物上。学习期间,孙先生还多次提到,能否到一个地方好好摸摸教育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对策。在硕士论文选题阶段,他建议我选一个具有典型性的县,通过实地考察写一篇应用性或实证性硕士论文。经过分析县域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我最后选择了四川省原达县地区的大竹县,计划就区域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实证性研究。1988年9月至11月,我深入大竹县教育局、统计局、乡镇企业局、县志办公室、计生委等单位和多个乡镇、多所学校,对大竹县农村教育发展的历程、教育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农村教育发展道路、模式提出了对策,实行农村区域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硕士论文的写作,提高了我的调查研究能力、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进一步强化了解决问题意识、研究要为现实服务意识。
三年的时间很快,跟随先生三年的时光更是非常快乐。1989年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到原人事部考试录用司工作。我离开了教育系统,选择了一个新领域,但从没有离开孙先生教育我的如何做人、干事的精神。现在回想起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深深领悟、感受到先生高超的指导方法和育人艺术,感受到先生对学生和后辈的关爱,感受到先生对事业和生活的大爱,感受到先生的家国情怀。结合近30年的工作实践,我更是体会到孙先生的指导方法是博采众长、因材施教、自成体系,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体现了自主、独立、主体、创造的意识,蕴含了问题导向、治学济世的精神。孙先生教给我的是厚重的人生宝典,那就是,要做一个不断学习、紧跟时代的人,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人,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人,解决问题、有益社会的人。
(作者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