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昀?谢慧菁?肖慧
现在的教育有一种倾向,校园修建得越来越美,围墙也筑造得越来越结实,孩子们似乎被“圈养”在美丽、舒适的校园温室中,想象、编织着一个又一个联结世界的梦想,但因为缺少到大自然中增长智慧、磨砺品质、学会生存的机会,那么这些梦想可能也只是童话而已。
2014年4月19日,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提出了研学活动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研学要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教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主题,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形成研学总结报告。
2018年10月8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确保每名中小学生在每个学段都能参加有效的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的育人途径,研学旅行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立足学校的课程建设,找准研学的切入点,有效开展研学活动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抓手。
一、研学课程的目标定位
1.从国家意志的角度思考研学课程目标
研学旅行承载着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任,即《实施意见》所指出的:“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实验小学(以下简称西关实验小学)于2018年3月正式启动了“学科融合统整下的儿童生长课程”项目,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视野下,引入STEAM(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于一体的综合教育)重实践的跨学科教育理念,打破常规的学科界限,将研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考虑,将其纳入学校年度教育教学计划,建构“走下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向未来”的研学旅行课程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涵养大气的心灵格局为研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如“走读广州”课程项目旨在让学生通过多维度的体验,感受城市发展变化的步伐,触摸历史的年轮,领略广州千年古城的风土人情和魅力。“走读”的概念包含两个意义:“走”是希望学生通过研学的形式,走出校园,到现实的生活场景中去经历历史,用脚步串联起广州的重要历史人文空间与现代建筑地标,用眼睛观察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变迁,并能身临其境;“读”是希望通过多学科整合课程、多样式的主题阅读,拓宽学生的信息量,通过各种视听材料,迅速加强学生对广州人文风情、历史变迁的认识,同时利用专业的讲解资源,提高学生对广州的认识与印象,使学生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从社会发展趋势与家庭需求中挖掘研学课程目标
学校的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融入社会元素、时代元素。对于学生的研学能力,包括研学中的交往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学校课程能力培养的一部分。同时,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许多家长都有“放松心情、增长见识”的计划,因此,西关实验小学结合家长的专业技能与丰富的社会资源开创“家长导师进课堂”项目,真正实现有效的家校共育,拓宽研学之路。
如“STEAM+L视角下骑楼美的探索”项目,围绕“西关骑楼”从科学(S)、技术(T)、工程(E)、艺术(A)、数学(M)、语言(L)等多维度,通过实地考察引导学生探究西关骑楼的特征、分类、结构和模型设计制作与范式,引导学生展开对同一事物进行不同视角的探究性学习。力求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验、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研学过程邀请家长导师全程参与,充当教师角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从学生素养与能力现状中定位研学课程目标
从近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中可见,学生总体的身体素质情况不容乐观,存在比较明显的高分低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身体素质令人担忧的现象;同时,学生的自主探究潜力也远远没有得到开发;另外,教学评价往往会倾向于对“乖”学生的褒扬,因為“乖”学生容易管理,但是这种倾向罔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整体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受到挫伤。
基于以上各种原因,儿童生长课程在二年级开展“四美少年”项目课程,通过行美、绳美、体美、艺美四个项目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审美视觉、体能素质的教育,通过祖庙的醒狮活动实地模拟比赛,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样可以多维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研学课程的实施路径
1.周密策划
第一,根据课程总体计划,提前选定研学地点,确定研学主题,预设知识迁移节点和安全应急预案;第二,提前考察沿途道路状况,确定路线、过程、人力资源安排等;第三,提前做好相关材料收集,并形成详细学案。
2.确立重点
第一,引领学生带着基于研学主题的问题参与研学,要生成研学报告,此为“研”。第二,帮助学生深度融合课堂知识与课外实践,以课堂知识指导课外实践,以课外实践深化课堂所学,此为“学”。第三,教师要善于挖掘德育渗透点,实现德与智一体化,此为“德”。第四,为学生多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研学的过程中实现研中学、做中学,实现心、手、脑的融合发展,此为“做”;第五,安全为重,乘车秩序、行走秩序、工具安全等都要重点关注,此为“安”。
如“走读广州”项目中的研学活动计划将对多种因素的考虑融合进了计划中,并根据主题与学情,研制了研学任务单。
研学课程,无论是从安全与健康方面,还是从知识与情感方面,其主旨都是帮助学生守护好生命,让学生的自然生命有长度,智慧生命有深度,精神生命有高度。这是教育的要义,这是研学课程的要点,这是守护成长的真义。
本文系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实验小学“基于西关地域文化学科融合统整儿童生长课程”行动研究项目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