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中的双向认知冲突与改善策略

2019-08-20 02:20张玉梅
中国教师 2019年8期
关键词:园长共育家园

张玉梅

现实中,很多幼儿园的家园共育现状并不乐观,个别幼儿园还出现了家长与教师关系极其紧张的状态。为此,笔者在2016年和2017年对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个盟、市的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走访了上百个幼儿园的园长、教师,以及这些幼儿园的家长,通过面对面、电话或微信的访谈,发现家长与园方之间存在认知层面的冲突,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家园共育的顺利开展。

一、家园共育中的认知冲突

当笔者问到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有关家园共育的执行情况时,认为“家园共育难、家园共育不好搞”的管理者与教师纷纷表示:“要想实现家园共育,那得家长懂教育才行。”“跟一些家长沟通讲道理太难了!这些家长就是听不懂。”“很多家长根本不信任我们,要想做到家园合作,家长首先得信任幼儿园。”“问题不在于我们,我们努力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但家长就是不理解我们,一些家长根本不配合我们的工作!”从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所述的话语中,明显感到,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教师,认为家园沟通不畅不是幼儿园与教师的责任,而是家长方面有问题。

从笔者对家长的调查结果来看,家长的认知反应和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的看法并不一致。一些家长说:“有些老师素质不高,还不如我懂的教育知识多,怎么支持和配合她呢?”“我看老师也不信任我们这些家长。” “学校老师就是教育小孩子的,干吗总要我们做这做那,我们还有自己的很多事情要做啊!”

从以上园方的说法和家长方的说法中不难看出,双方在认知或意识层面存在冲突。笔者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认知冲突类型。

1.互不信任

一些幼儿园教师从与家长的沟通中明显感到很多家长不信任老师。例如,笔者借一次开会之际,与几位教师聊起家园共育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当笔者问到“在家长工作、家园共育这方面,各位领导和老师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多数人都摇头说:“家长工作难做,最大的问题是家长对我们教师缺乏信任感,在某些事情上,不相信我们

老师。”

其中,有人特别举出几个实例证明家长对老师没有信任感,一位幼儿园老师说:“我跟家长们说幼儿园课程以游戏活动为主,在玩儿中学,国家不允许幼儿园像小学那样教孩子们做数学题和学写字,所以,孩子回家后,家长们也不要让孩子做算术题和学写字,一定要多陪孩子玩儿,多陪孩子阅读。但是一些家长非不听老师的话,非要让我们教孩子算数和语文,还要我们每天给孩子留家庭作业,真拿家长没办法。”另一位老师说:“在我们这里也是这样的,家长对老师不信任的情况比比皆是,例如,不信任老师能把一个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教育好。”

筆者也倾听与解答了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当笔者问到“遇到那么多问题,为何不多求助幼儿园的老师”时,一些家长明确表示了对教师的不信任,例如,“老师太年轻,还没结婚,还没孩子,没有家庭教育经验”“老师知道的还没我多呢”。

以上调查到的事实说明,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不信任影响着家校共育。

2.互相抱怨

家长和教师之间不仅存在着互不信任,还从互不信任派生出相互之间的抱怨。例如,有教师跟笔者说:“现在的很多家长只会疼爱孩子,纵容孩子,不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老师在幼儿园要求孩子讲卫生,不随地扔垃圾,家长带孩子回家的路上,随地扔果皮和纸片儿,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吗?”“一些家长素质低,不但不配合老师,还总是找老师的问题!”

家长也对老师有频频抱怨,例如,有家长说:“老师把很多事情都交给家长做,不仅要家长陪孩子看书,孩子在幼儿园不听话了,都找家长的麻烦。如果这些事家长都做好了,还要老师干吗?”“老师是教育人的人,老师教不好学生,那是老师的问题,不应该怪罪家长。”

3.不会换位思考

透过相互不信任、互相埋怨的话语,再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教师和家长都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没有站到对方的角度认识与看待问题。不会换位思考,是导致和加剧互不信任的深层次原因。

那么,如何解决双向认知冲突的问题,让家园共育变得容易和顺畅呢?笔者从幼儿园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四个改善策略与办法。

二、改善策略

要想把家园关系协调好,促使家园共育顺利、愉快地开展,必须先解决双方在认知方面存在的矛盾,而要双方达成协调一致的认知与行动,又需要幼儿园的管理者与教师改变自己的意识或认知,要通过一些途径与策略消除对家长的不信任与抱怨,因为幼儿园的管理者与教师是专业的教育人员,应该在家园共育方面扮演指导者和引领者的角色,绝不能寄希望于让家长先改变或让步,再谈家园共育之事(有很多管理者与教师都有这样的期待,但却忽略了自身作为专业人员的引领与指导的责任)。

1.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是家园共育的引领者

从部分幼儿园管理者、教师说家长不信任教师和抱怨家长不配合与不支持幼儿园与教师的说法中,明显看出幼儿园的管理者与教师把家园共育的希望寄托在家长教育理念和认知观念等的自我改变上,认为如果家长不信任幼儿园和教师,不能理解和配合教师的要求,家园共育的协调一致基本上是天方夜谭。也就是说,在潜意识中,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并没有把改变家长理念、协调与家长的关系、改善家园共育的不利状态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没有意识到拥有教育专家的幼儿园应该承担起引领与指导的作用。

为此,笔者认为,要想让家园共育从难转易,从相互的抱怨转到相互的信任,首先要认清与确立幼儿园与教师在家园共育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主动改变姿态与策略,把对家长的抱怨转化成对家长主动积极的引领与指导。例如,一些家园共育工作做得好、能赢得儿童及家长喜欢的教师,他们在家长指导工作上积累了很多的工作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想做好家长工作,要想家长配合与支持幼儿园的工作,教师自己首先就要信任家长,站到家长的视角上来理解和看待他们的想法与需要,尊重他们的原生家庭,尊重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尊重他们的人格,切实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上的一些难题或困惑。只有教师主动换位思考,理解家长并帮助家长,哪怕一时还不足以彻底解决好眼前的困难与问题,家长也会对教师心存感激,会更好地理解和信任教师。在这个前提下,家园共育才有可能。如果等靠家长的主动改变、不停止对家长的抱怨,永远也创造不出、也永远等不来一个良好的家园合作的氛围。

2.教师面对家长的不信任和抱怨首先要弄清原因所在

近些年来,由于出现了一些幼儿园教师虐童、侮辱儿童人格和伤害儿童身心的个别事件,让很多家长对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心存不信任感,一旦教师的教育方式或方法稍有不妥,或者教师对孩子关照不够、对家长的态度不够温和,家长就会认为教师的素质不高、教师的育人水平和能力差等。有些家长对教师的怀疑和不信任确实没有太多的事实依据,为此,个别教师被家长冤枉也是有可能发生的事。例如,某位民办幼儿园园长大呼“不想干了”,想解散幼儿园去做别的工作,笔者问她为何不想做幼儿园了,她说:“我真是费力也讨不到家长的满意,我自己花钱到外边学习幼教先进理念,回来后我花钱重新为孩子们创设了幼儿游戏的环境,让孩子们玩中学,可家长们非说玩儿不是学习,如果幼儿园都让孩子玩耍了,将来升小学基础差跟不上小学的课程怎么办?家长现在根本不信任我能教好他们的孩子,当然更不会支持我的想法和做法,所以我想改行做别的工作。”

在此,笔者想说,不论家长对教师有着怎样的不信任和有着怎样的抱怨与怀疑,作为专业的教育者,教师都要透过家长不信任的言行或抱怨的内容了解家长的所思所想,不弄清原因就责怪与抱怨家长,只能让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更紧张,更会加剧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不信任感,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很难得以顺利开展。教师只有了解了家长不信任或抱怨与怀疑的真正原因,才能知道现象背后的潜在缘由,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到消除不信任的办法,才能转变家长的观念与认识,家园才有可能走上共育的道路。

3.教师要不断提升与家长沟通的意识与方法

其实,从很多家园互不信任与相互抱怨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一些不信任或抱怨也是由于教师与家长缺少沟通或沟通不畅而导致的。如前述案例中,导致那位民办幼儿园园长想解散幼儿园的原因之一,就是家长不理解和不支持她的教育改革行为。当笔者仔细听她叙述完她的故事之后,发现这位园长之所以被家长不信任、不支持,除了家长本身的教育理念与园长不一致之外,还有就是幼儿园园长与教师在从“小学化”转向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没有提前向家长宣传和讲解让孩子们多进行游戏活动的科学道理,也就是在教育行为的改革前没有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是导致家长对幼儿园园长不信任不理解的另一个原因。另外,当家长认为玩儿不是学习、不支持园长的教育新理念的时候,当教师与家长认识上存在明显冲突时,园长只是告诉家长这是国家要求的、这是有科学道理的,但她和园里的教师们并没有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让家长理解过早进行小学化教育的危害,也沒有结合实例给家长讲明幼儿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可起到怎样的作用,为此,家长难以接受园长的新想法、新举措。

笔者从听到的一些案例中,还发现很多家长对老师的一些要求很不满意,不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例如,有一位妈妈因孩子表现不好被老师请到幼儿园谈话,这位妈妈说她与老师在交流中发生了比较激烈的争执,原因是老师很严肃地当着他人的面责怪她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这位妈妈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当着他人被老师批评,感到面子上过不去,于是就跟老师争吵起来。由这个案例看,老师是个有责任心的老师,但她没有顾及家长的感受,没有采取适当的说话方式,导致家长的情绪失控,并认为老师连话都不会说,怎么能教好学生。

家园共育需要家园双方良好的沟通交流,教师善于沟通和有一定的沟通的意识与方法,必然会增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情感流动,家长自然会多给予教师以理解与配合。假如那位民办园长善于沟通交流,善于换位思考,就不会因缺少沟通或沟通不畅而导致家长的不支持;假如那位当着他人的面责怪家长的教师在交流之前能换位思考,能考虑到家长的自尊与情感需要,在肯定家长辛苦付出的基础上,温和地给家长一个提示,那位家长或许就会很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至少不会发生激烈的争吵。

4.教师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毕业于师范院校,但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方面,还是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教师明确表示,很想把家长引领到自己期待的合作状态中,但具体操作的时候,又不知从何做起,也不知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家长心向自己、理解自己的用心、配合幼儿园协调一致地做好教育工作。

从调查到的事实情况看,很多教师在师范院校学习期间,虽然学过教育学与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但大多数人没有专门学习过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知识,他们对于如何科学引领和指导家长,常感到没有理论根基支持,只能靠在工作实践中摸索与感悟出来的一些经验。这样一种专业水平显然是不足以推动家园共育的。

基于以上现实,幼儿园园长应通过多种途径和办法,加强教师的家庭教育及指导服务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并且鼓励教师在做家长的工作中、在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中,不断研究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方法和技能,不断从成功的案例中积累促进家园共育的有益经验,在做中学、在做中感悟、在做中不断探索进取。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幼儿园不能因为自身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暂时性不足而把希望全部寄托在社会上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组织身上,一定要通过促进教师的自我提高来做好家园共育的工作。依据笔者多方了解及深入到某些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做深度调查的结果来看,一些家庭教育宣讲团或指导培训机构的讲师未经过正规的专业学习和培训,仅凭借一些案例及宣讲的激情来打动家长,给予家长的某些建议带有偏激性与非科学性。例如,自称为家庭教育专家的某位培训师给家长提出“一定不能让孩子上网和看手机……”这样的片面化、刻板化的建议。即使是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培训师,也不能替代家园共育中教师的作用,因为与培训师相比,教师对儿童的了解更多,和家长交流沟通的机会更多,在家园沟通上可做到更及时并有针对性。

总之,幼儿园与家庭要共同合作,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一致的教育氛围。教师在家园共育中要承担起指导者和引领者的作用,教师要首先从认知上提升家园共育的意识与能力,多换位思考,多积极行动,用爱与包容,用智慧与方法搭建起稳定的家园共育的桥梁。

(作者系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猜你喜欢
园长共育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园长变马车
梦中家园
园长考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温馨家园
“无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