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强
井冈山市中心医院骨科 (江西吉安 3436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临床常见且多发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腰椎间盘各部分出现不同程度退行性病变,在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组织突出于椎管内或后方,可压迫刺激相邻脊神经根,进而产生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及马尾神经症状[1]。目前,微创介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方面表现出较好疗效,其中以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基于此,本研究选取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旨在探究经关节突关节内侧缘椎板间隙入路穿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井冈山市中心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24~72岁,平均(48.69±10.14)岁;病程1~12年,平均(6.56±2.45)年。试验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23~70岁,平均(46.54±9.45)岁;病程1~13年,平均(7.02±2.7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1)经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2)患者均知情并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突出物钙化患者;(2)穿刺部位皮肤感染或破损患者;(3)椎体节段性失稳患者;(4)全身感染患者;(5)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患者;(6)椎管内肿瘤或骨性椎管狭窄患者;(7)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
试验组采用经关节突关节内侧缘椎板间隙入路穿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俯卧位,X线定位,经关节突关节内侧缘椎板间隙进针至病变椎间盘,确认针头在病变椎间盘中后1/3位置,注入10 ml医用臭氧(40 μg/ml),推注后穿刺针退回椎间隙后缘突出部位,连接射频热凝器,阻抗为150~250 Ω,刺激实验正常后分别在不同温度(60 ℃、70 ℃、80 ℃、85 ℃)各持续治疗60 s,90 ℃治疗60 s连续3次,完成后穿刺针拔出,敷料包扎穿刺部位。
对照组采用经腰椎安全三角入路穿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L4-5椎间盘正中线旁开约8 cm,躯体矢状面45°进针,穿刺针针头位于病变椎间盘中后1/3处,注入10 ml医用臭氧(40 μg/ml),注药完毕后穿刺针退至椎体后缘,行射频热凝治疗,方法同试验组。
(1)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2)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内疼痛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纸面上划一条长度为10 cm横线,开端为0,即无疼痛;终端为10,即剧烈疼痛;中间部分为不同程度疼痛,鼓励患者以自我感觉做记号,表示疼痛程度,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
以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JOA)评分评估两组治疗效果,满分29分。(1)优:症状消失,无疼痛感,JOA评分25~29分;(2)良:活动轻度受限,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受影响,JOA评分16~24分;(3)中:活动受限,影响正常生活,JOA评分10~15分;(4)差:JOA评分<10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试验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并呈逐渐降低趋势。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5;与同组术后1个月比较,bP<0.05;与同组术后3个月比较,cP<0.05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试验组 52 7.10±1.24 3.10±1.18a 2.19±1.02ab 1.01±0.25abc对照组 52 7.22±1.31 4.24±1.25a 3.31±0.98ab 1.98±0.34abc t 0.480 4.782 5.710 16.575 P 0.632 0.000 0.000 0.000
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有保守治疗、手术、微创等方式,对于初次发病、症状较轻、突出物较小患者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而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但术后再复发患者的手术难度大,风险高[2]。现阶段,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介入治疗以其费用低、损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逐渐得到医患青睐。
研究发现,射频治疗分为脉冲射频与连续射频两种,其中射频热凝采用的是连续射频技术,利用500 kHz交流电,通过正负极快速交换促使机体组织离子高速运动产生摩擦热,最终发挥射频热效应[3]。射频热凝作用于腰椎间盘病变部位,可快速汽化髓核水分,髓核内胶原蛋白及纤维环产生收缩、变性,从而起到减压效果。此外,射频热凝作用于人体还具有阻断疼痛信号传导,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等作用[4]。医用臭氧被临床广泛应用于颈肩腰腿痛的镇痛、抗感染治疗中,当其进入人体后可氧化髓核内蛋白多糖,降低髓核渗透压,并可清除外周氧自由基,阻滞炎症介质释放,达到止痛效果[5]。射频热凝治疗中,穿刺针裸露端长度仅有0.2~1.0 cm,治疗范围有限,故选择合适穿刺点到病变靶点部位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经安全三角入路穿刺通常难以达到突出部位,而经关节突关节内侧缘椎板间隙入路能突破黄韧带进入侧隐窝,穿刺针可最大限度地接近病变靶点,有助于消除机械压迫,恢复神经功能[6]。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3、6个月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经关节突关节内侧缘椎板间隙入路穿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可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其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