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兵 陈曦(通讯作者)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医院外一科 重庆 408500)
对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而言,多数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所以一旦发生该病,具有病情危重的特点,对患者生命构成直接威胁[1]。以往常规急诊胆囊切除术在老年急性胆囊炎高危患者中应用较多,但存在术后并发症多的情况;随着经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的应用,在老年急性胆囊炎手术高危患者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对本院74例急性胆囊炎老年高危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74例急性胆囊炎高危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5岁,平均(67.6±5.2)岁,发病至入院平均时间(12.8±6.4)h,其中27例伴有胆囊结石;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61岁,最大87岁,平均(67.9±5.1)岁,发病至入院平均时间(13.2±6.2)h,其中28例伴有胆囊结石。一般资料对比,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胆囊切除术治疗,入院后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抗感染治疗,择期给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入院后基础治疗同对照组。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后,协助患者取平卧位,进行超声定位后,对穿刺点、穿刺方向及穿刺深度进行确定,然后进行穿刺,如有胆汁吸出,表明胆囊穿刺成功,将规格合适的猪尾导管向胆囊腔置入,并盘曲;借助超声对置入的导管深度、位置进行探查,确保合适,然后固定好导管,将引流袋与无菌袋连接;对胆囊腔采用1%的甲硝唑磷酸二钠注射液进行冲洗,每天2次;对存在胆囊结石的患者,待症状缓解、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同时将胆囊引流管拔除。
对两组患者体温复常时间、症状缓解时间、白细胞指标复常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对比;术后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
在体温复常时间、症状缓解时间、白细胞指标复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对比中,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d)
表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d)
组别 n 体温复常时间 症状缓解时间 白细胞指标复常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37 6.49±1.87 3.82±1.14 7.78±1.63 19.52±6.28对照组 37 8.97±2.36 5.99±3.26 10.93±2.44 23.64±8.34 t - 6.174 5.346 7.386 5.819 P - <0.05 <0.05 <0.05 <0.05
术后,观察组中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分别为1例出血、1例胆漏,并发症发生率为5.41%,对照组中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分为为1例出血、2例胆漏、1例血气胸、2例胆囊游离面穿破、3例感染性胆汁外溢,并发症发生率为24.3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4,P<0.05)。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急性胆囊炎老年高危患者治疗中,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的应用增多,并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急性期感染症状能够及时有效的控制,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2-3]。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应用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在患者体温复常时间、症状缓解时间、白细胞指标复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对比中,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该术式对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有促进作用,可促使患者尽快康复;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5.41%)明显低于对照组(24.32%),差异显著(P<0.05),提示该术式治疗中安全性更高,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手术高危患者采用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具有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在临床中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