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虹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延吉 133000)
PDCA循环管理广泛运用于药学工作的持续改进中,其效果显著[1-2],本文运用PDCA循环降低门诊药房门内调剂差错率进行探讨,阐述医院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该院的门诊药房采取的是后台预配药模式,资料来源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门内调剂差错登记表。经统计发现,2018年3月门诊门内调剂差错共发生110例。其中听似差错13例,看似差错27例,一品多规差错18例,数量差错42例,其他差错10例,见表1。
表1 药品门内调剂差错按种类统计
1.2.1 人员因素 (1)药师没有严格遵循“四查十对”:对药学服务重要性认知程度低,在调配处方时责任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有聊天,接听电话的现象(2)药品相关知识缺乏:药师对药品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导致调剂差错。
1.2.2 药品因素 (1)药品包装相似:药品包装包装颜色、图案等都相似,造成视觉混淆,从而出现调剂差错。(2)药品名称、读音相似:药品因其酸根相同或读音相似易造成药师视觉混淆,进而导致体积出现错误。如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和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因名称相似,经常发生调剂错误。(3)一品多规: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有的药品拥有两种不同规格。如替吉奥胶囊就有20mg和25mg之分。在调剂时就需要调剂药师仔细审查处方并准确调配。
1.2.3 制度因素 门内调剂差错的相关制度不完善。(1)调剂差错分析制度:药师出现调剂时没有分析制度,导致同样的错误多次出现。(2)绩效机制不完善:对于药品调剂差错没有明确的奖惩制度约制,导致药师调剂积极性不高,以至于其对药品调配错误警示度低。
1.2.4 环境因素 (1)药架空间小:药房空间有限,但上架药品众多,使得每种药品摆放的货架空间十分狭小,导致在同一货架的药品出现拿错现象。(2)上班环境嘈杂:易扰乱药师调剂思路。
1.2.5 设备因素 (1)打印的电子处方字体小、不清晰:易造成调剂人员难分清药品数量,增加了药品数量差错的错误率。(2)处方电子货位号不健全
根据上述调剂差错的现实情况,最终分析以人、料、法、环而造成的门内调剂差错为重要原因。其中以药师们没有认真执行“四查十对”、相似名字或位置药品易混淆、对新药不了解、制度不完善为主要原因,并针对每类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减少调剂差错,有目的的持续进行改善。
(1)制作警示牌提醒二次复核。警示提高药师“四查十对”意识。(2)制定无证人员及新人上级药师审核规定。树立忧患意识,强调药品调配处于整个医疗服务链的最后一环,严重的药品调配失误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3]。(3)定期进行科内调剂差错案例分析学习。每星期早会在组内传阅学习,汲取经验教训。
据美国的研究统计发现,一年中有25%的用药差错是由药品名称相似引发的,更有33%的差错是由外包装或标签相似引起的[4]。(1)看似:制定易错药品划线管理规定,并定期更换划线目录。(2)一品多规:在调剂窗口与核对窗口都摆放了需要划线药品提示牌,提醒药师药品调配是否正确。(3)听似:货位优化。调整药品摆放位置,像蓝芩口服液与小儿白贝口服液都为绿色且大小相似的液体制剂,由于其外观相似且位置相近,经常出现调配错误,所以将两者的货位进行分开摆放,以减少调剂差错,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1)制定新药点库规定,加强药师对新药的包装、货位等信息的了解。(2)白板提示管理,由门诊组长对新药拍照并通过工作微信群、开科会、交接班等方式进行通知。(3)新药录入信息时,录入商品名等电子标识区分。
(1)制定登记门内差错奖励制度,调动药师差错登记积极性。(2)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强调工作纪律,要求药师在调剂时,不允许聊与工作无关的内容,杜绝看手机、接听电话等现象,一经发现,做出相应绩效惩罚。(3)改善调剂流程。要求调剂药师手中处方不得超过2张,减少手中处方较多而心里焦急造成调剂差错。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将活动前2018年3月的门诊调剂差错率与活动后2018年6月的门诊调剂差错率作为改善前与改善后的比较数据,使干预后门诊药房门内调剂差错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2。
表2 实施PDCA循环前后调剂差错比较
通过此次PDCA循环活动的开展,门诊调剂差错率大大降低。药师准确投药、准确发放药品极大地保障了患者安全用药,有效用药,也能减少患者与医院的医疗差错和纠纷[5]。同时,这次活动激发了药师积极性、责任心和自信心,发掘出了药师们的综合潜能,大大提高了我院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