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远华,钟振华,郭荣,赵琦
(广东省水电医院 手外科,广东 广州 511340)
手指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中是较为常见的缺损类型[1]。包括切割、离断在内的诸多因素,均是导致手指软组织缺损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中普遍采用皮瓣修复的方式治疗手指软组织缺损。现阶段常用的修复方式包括指掌背皮筋膜蒂与筋膜蒂岛状皮瓣两种[2-3]。为了进一步明确指掌背皮筋膜蒂与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两种修复方式在手指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展开探讨。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接收的38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临床分析。依据修复方法的差异,设置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其中,观察组男10例,女9例;年龄21~75岁,平均(48.27±0.29)岁。对照组男11例,女8例;年龄20~76岁,平均(48.53±0.49) 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手指软组织缺损,需要行修复手术;②所有患者均认可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肝功障碍、肾功障碍、精神障碍的患者;②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为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 根据患者指端的缺损情况,将指动脉血管走向作为皮瓣轴线,旋转点应低于中阶的1/4。在缺损指端近节侧方轴线上,设计皮瓣,画出皮瓣后,在蒂部皮肤做锯齿状的切口。轻轻分离指动脉及指神经,切断后将指动脉结扎。分离蒂部血管与神经,将皮瓣游离至旋转点后,翻转皮瓣,将其覆盖在指端缺损创面处,在前臂内侧取出中厚皮片,将创面覆盖,缝合后包扎。
1.2.2 观察组为指掌背皮筋膜蒂修复 根据患者指端的缺损情况,在手指中节背部设计皮瓣。在选择皮瓣时,皮瓣的侧缘不能超过手指侧中线,轴点应为远侧之间的关节背,轴心线需要与手指的纵轴平行。于皮瓣远端位置做三角形皮瓣,皮瓣设计完成后,逐步切开皮肤、组织,至少向近侧游离6 mm后切断,使其含在皮瓣内。真皮至伸肌腱腱周膜浅面解剖筋膜的组织,形成筋膜蒂,筋膜蒂不应超过0.8 cm,在轴点向指腹伤口边缘的位置作切口,达到游离皮肤的目的,使皮瓣蒂顺利通过。在此基础上,观察血运情况,将伤面指神经断指与指神经背侧的伤口加以缝合,包扎后采用石膏固定。
观察两组患者修复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指标包括皮瓣坏死、创面瘢痕和缺损骨外露;观察两组患者修复后手指功能的恢复情况,采用质地感觉检查法,将手指功能测定分为优、良、差。其中优代表患者手指功能完全恢复,活动自如;良代表患者手指功能恢复较好,可轻度活动;差代表患者手指功能未恢复,无法活动。指定临床修复效果判定标准:①显效:无皮瓣坏死、创面瘢痕等并发症,手指功能活动为优;②有效:皮瓣坏死、创面瘢痕等并发症较少,手指功能活动为良;③无效:皮瓣坏死、创面瘢痕等并发症多且严重,手指功能活动为差。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显效+有效+无效)×100%。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修复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修复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例(%)
两组患者修复后手指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修复后手指功能情况对比 例(%)
两组患者修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修复效果对比 例(%)
手指软组织缺损主要是指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手指端软组织受到损伤。根据对软组织缺损的分析,发现导致手指软组织缺损的原因较多[4-5]。其中,主要以意外事故为主。针对手指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临床普遍采用指端修复方法。根据患者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情况,可选择的指端修复方法较多。比如,对于骨质、肌腱未外露且整齐指腹切割性伤口可采用皮肤移植的修复方式;对于骨质、肌腱外露且指端掌侧缺损的伤口可采用指掌背皮筋膜蒂修复术与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术。不同的修复方式,所取得的修复效果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医学技术更新的形势下,各种修复方式均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中。曾有研究指出,将指掌背皮筋膜蒂修复方式应用到手指软组织缺损中,可以取得显著的修复效果[6-7]。本研究重点对指掌背皮筋膜蒂修复方式与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方式的价值。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分析指掌背皮筋膜蒂修复方式与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方式在手指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从比较全面的角度上明确上述两种手术方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其中,指掌背皮筋膜蒂修复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手指功能恢复更好,且修复效果更高[8-9]。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指掌背皮筋膜蒂修复的观察组,其并发症发生率5.26%,显著低于采用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方式的31.58%;其中观察组在修复后并未出现皮瓣坏死的现象,而对照组出现了3例皮瓣坏死现象。此外,观察组修复后手指功能恢复率94.97%,高于对照组手指功能恢复率的68.42%;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16%。上述研究结果可证实,在整体修复效果方面指掌背皮筋膜蒂修复的效果更好。分析其原因,对照组采用的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方式,观察组采用的是指掌背皮筋膜蒂修复方式。在修复方式中,大量的皮瓣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手术,其对缺损创面均具有较多要求。比如,要求创面出血量少、创面尽可能地平整,无骨突出现象[10]。在此种修复要求下,皮瓣成活质量才相对较高。但是,若创面平整性较差,在修复后则容易导致皮瓣出现变性,瘢痕化严重。此外,此种修复方式在略微严重的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皮筋膜岛状皮瓣需要180°旋转,若旋转点血运较丰富的筋膜与蒂部皮肤连接的组织过多,则无法实现旋转,从而影响皮瓣的血运,最终影响皮瓣的成活性和手指功能恢复情况[11-12]。指掌背皮筋膜蒂修复方式则是在上述修复方式基础上进行创新的修复手段,此种修复手段下的皮瓣较薄,类似于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几乎不带皮下组织。因此,筋膜下的皮瓣血运更加丰富,皮瓣区更饱满,不显臃肿,降低皮瓣的坏死率。
综上所述,指掌背皮筋膜蒂修复可降低患者修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使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提高修复效果,具有相对显著的效果,可应用于临床。因此,在日后对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采用指掌背皮筋膜蒂修复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