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四季》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中职生的积极心态

2019-08-19 10:56郭惠芬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郭惠芬

摘要:中职生是一个少年已过、成年未满的特殊群体,他们因为种种原因,又经历了中考的失败,常陷入自暴自弃的消极心态之中,但他们的相对可塑性又让教育反思职责、看见希望。文章以中职教材中一篇课文《我的四季》为例,从设计逻辑教学训练积极思维、挖掘正确认知激发积极情绪、欣赏语言文字滋养积极心态三个方面,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中职生进行心态调整。

关键词:我的四季;语文教学;积极心态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5-0006-02

在现有的社会背景之下,中职生大多是社会资源少、家庭状况不佳、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他们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多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所以,整体上讲,中职生心理脆弱、心态消极、精神萎靡、自暴自弃。而一个人的人生态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生的成败,积极的人生态度会使一个人对人生充满期待和抱负,对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和动力,即使遇到挫折和困难,也能笑而对之,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困难达到心愿。而消极的人生态度则会使人觉得人生无味,自卑自轻,自艾自怜,推卸责任、逃避竞争,使人生之途一挫再挫,以失败告终。所以,中职生的消极心态使他们的人生轨迹逐渐走入恶性循环,这种走向既是个人、家庭的悲剧,也是民族发展的祸根。另一方面,中职生刚刚初中毕业,年龄偏小,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对他们进行积极心理的引导和教育就很有必要。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语文学科教学无疑是一块心育的主阵地。另外,从语文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任务来看,“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1]“健全人格”就是核心素养要素之一。所以,不管是从中职生的现状还是从语文教学的职责来看,语文教学中培养中职生的积极心态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我的四季》是五年制高等师范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杨九俊、汪政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是当代女作家张洁,她把生命的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过程浓缩在春夏秋冬四季里,形象地表述了“认真生活、无悔付出”的人生态度。而受教的学生是初中刚毕业的十六七岁的孩子。下面就以《我的四季》为例谈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中职生的积极心态。

1.设计逻辑教学训练积极思维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请从教材中找出证据论证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文本,一个是题注。文本中的“夏日”的表述时态是过去时,“秋天”用的是现在进行时,而“冬日”用的则是将来时态,可以得出作者身处秋天。题注知识告诉我们,张洁1937年出生,作品发表在1981年,同样也可以得出作者“人到中年”的结论。更重要的问题是:既然作者身处秋季,那么我们先从“秋天”入手。作者写道:“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快乐。”请问为什么作者收获的是“干瘪的谷粒”呢?

在教学实践中,中职生的思维质量比较差,有的学生说“这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这是错误的,因为事实上作者收获的就是“干瘪的谷粒”,并非是她收获甚丰,而谦虚地说“干瘪”;有的学生回答“只是因为她找水的过程中忘记带容器了”,显然这个答案过于狭窄;有的说虽然她收获甚微,但她并不介意,这又是答非所问。

“干瘪的谷粒”是一个“果”,结出这个“果”的原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而秋季前面有两季,所以周密的思维就应该考虑两个维度,时间维度和主客观因素。春天,命运给了我一块不毛之地,我所拥有的也只是“锈钝的犁”,而“细瘦的胳膊”又意味着自身的身体条件也很差。夏日里,遭遇了干旱、狂风、暴雨、冰雹这些天灾,主观思想上也曾走入误区,干旱的时候先是妄想,后忘记了事先作好准备,冰雹的时候,却是一想情愿的张开双臂,企图保护弱苗。

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完成以上材料的罗列,并把它當作完美的答案,但其实,这个答案只是解决了这个问题的一半,就是仅仅完成了“干瘪”的解释,而“谷粒”没有得到回答,换句话说,以上种种“因”只能推出“颗粒无收”这样的“果”。所以,周密的思维显然还有另外一半,就是尽管“少年时生活艰辛”“青年时历经磨难”,但作者从未放弃希望、放下责任、忘记春耕夏耘,她懂得“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她自己来耕种的土地”,所以她只得“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她在思想走入误区的时候并未一味地妄想、懊恼、哭泣而是不断地反思、努力地改进,种种主观努力并付诸于实践才让自己的收成虽然“干瘪”毕竟不曾颗粒无收。

在这样的思维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教育是显而易见的,“付出努力确实不一定有好收成,但不付出努力是一定没有好收成的”。在自己生命中,一味埋怨命运的不公、责怪父母的无能、谴责自己的平庸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接受命运中那些无法改变的因素,积极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变量,你的人生才可能真正改写成积极的结果。“自暴自弃、绝望沉沦”还是“怀揣希望、全力以赴”,都是自己的选择。

2.挖掘正确认知激发积极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的ABC情绪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2]换句话说,消极观念产生消极情绪,积极观念产生积极情绪,你要产生积极情绪,就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和看法。“我”用辛勤的耕耘克服春天的艰辛、夏日的磨难,收获了“干瘪的谷粒”,面对这个结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绪,这在《我的四季》的“秋天”的后半部分呈现得非常清晰。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在他的认知中,收获少就应该难受,应该伤心,所以他对邻居给出了安慰。但“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她为邻居的自以为是而笑,她为自己的付出和收获而笑,在她的积极认知中,看得见看不见的,所有的磨难都是人生的财富,某种程度上讲它比通俗意义上的好收成更富有,你收获的是经历、锤炼以及心智的成长和成熟,“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那便是“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的”。量具不一样,情绪也就不一样。“半杯水”是事实,“只有半杯水”的人就会悲观失落,“还有半杯水”的就会开心微笑。读懂了张洁的量具,所有的不成功、不尽如人意,就不会成为意志消沉的借口了。

3.欣赏语言文字滋养积极心态

《我的四季》放在“智慧的光芒”单元里,闪光的智慧是教学的重点,但语文课毕竟是语文课,教学还是应该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而这篇文章,文字优美凝炼、珠玑时现,利用语言教学进行审美教育和心理教育也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整体把握是方法之一。《我的四季》通篇运用象征手法,立意高远深刻,但形象具体可感。作者将生命喻作四季,生命中不同阶段所需要面对的挫折和直面的苦难,就如同四季中所要为之付出的奋斗与努力一样。通过象征手法的整体理解,让学生体悟到只有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正视客观困难,正视自己失误,无悔付出,努力奋斗,才能收获秋天的成熟、冬季的充实,润物无声地进行了一场积极心理学的授教过程。

穿插教学是方法之二,即在上面所述的教学过程中穿插语词句的欣赏。比如作者用“不毛之地”形容客观条件差,“细瘦的胳膊”代表的是自身条件差,而“锈钝的犁”指的是拥有的工具简陋,自然界的干旱、狂风、暴雨、冰雹等对应的是人生的挫折和困难,种子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比喻的是生命的成长……本文运用了比喻、比拟、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格使语言形象生动,美丽的语词如同一个个小生命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通过引导学生注意欣赏这些词句,可以更深一步感悟作者的丰盈的情感和通透的心灵。

专门的语言教学是方法之三。文章的末句是“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这句句子的表述有些与众不同,它用一个“的”字短语充当主语,也起到了否定“哀叹和寂寞”的语气的作用,但理解上稍有一些拐弯,所以首先可以作一个句式变换的练习,把句子改写成以“我”为主语的句子:“在生命的黄昏里,我将不会哀叹和寂寞!”第二步,请学生分别解释“哀叹”和“寂寞”。第三步,请学生回顾全篇、重读“冬日”部分,思考回答“为什么人到老年,‘我不会哀叹和寂寞”。因为活得充實、活得有价值而无所可悔、没有不甘,所以不会“哀叹”;因为人到黄昏老有所为,哪里还有寂寞的时间呢?这样把语言教学和内容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也达成了完美的教学收官。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6:29.

[2](美)科里·帕特森等著,毕崇毅译.关键对话[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102.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