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加栋
摘 要:新课标"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的命题思路必然重视写作的深度。通过因果推理,深挖根源;重视关联,综合辨析;理清层次,择优录用;思维导图,强化认知等四个方面对学生深度写作进行训练。
关键词:深度写作;因果分析;平衡点;层次
一、深度写作的现实意义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实施建设"部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的"命题思路与框架下",有这样的表述:"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1]情境化作文写作"具体""典型"的要求要考生能分析事件的意义、原因或性质、根源、危害等,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在"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中""形成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就是深度写作的一个具体体现。
因此,写论述文必须考虑"情境化说理"的对象及"说理"的效果。对此,可"从写作主体出发,进行'自问'式的回答;或从受体出发,从受众的角度去回答,受众想知道什么, 受众应该知道什么。经过这样的'疑问回答',使文章有的放矢"[2]。最终构建犹如"最顶层的是文章中心思想,中层是支撑中心思想的几个分论点,再下层又是分别支撑这些分论点的更细观点"[3]的金字塔结构,使思维认识全面、论证周密、见解独特,使文章富有思辨性、逻辑味、表现力和思考深度,从而在不同程度地紧扣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思维发展。
二、深度写作的尝试
怎么实施是一个多方面综合的大课题。笔者对此从逻辑思维训练角度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因果推理,深挖根源
审题时,针对自己的"疑问",通过因果分析,条分缕析,找到答案。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次"原因分析",找到"本质"原因,以弄清问题根源。
以"哄抢"话题为例:
哄抢事件,如抢夺交通事故后的白菜水果育苗等事件频有发生,符合"以具体情境为载体。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4]的要求。"典型任务要多样、综合、开放。考试材料的选择与组合要角度多样,视野开阔,为学生的思考与拓展留有足够的机会和空间。"[5]
如何使说理更加深刻,在小组讨论中鼓励更多的思维发展,在此过程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在别人停止思维的地方继续前进,进行因果推理,深挖根源,可从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等角度进行思考得出以下结论:
主观上,道德意识淡薄,贪小便宜的心理;从众心理("破窗效应");法不责众的陈旧观念。法律意识淡薄,在一定程度上,法律知识的普及程度不够或缺失造成问责难的现象;国人缺乏物权概念,"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从顶层设计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都是难以具体体现与落实。
客观上,人民生活水平不高,资源分配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原因总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写作缺乏深度,只能说明他们的思维没有充分打开。如果能得出上述结论,说明思维的视野意境开阔,写作已经进入深度阶段。写作不能仅仅停留在非黑即白的一元思维层次,对现象或问题的本质缺乏思考认识。在审题时我们不妨仔细考虑以下问题:一是对方有没有合乎理性的因素?二是我的观点有没有漏洞或缺陷?有无普遍意义?怎么去补充和完善?
(二)重视关联,综合辨析
把材料按某一标准分解为几个相关联的观点,分别加以分析,再通过比较推理," 异中求同",找出各部分之间的"平衡点"。比如:有人说,熟悉的地方一定有风景;对此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熟悉的地方没风景,所谓"熟视无睹"说的就是这个情况。你比较认同哪个观点呢?
将理由分条列出进行比较。
熟悉的地方有风景的理由可以概括如下(1)形态各异、内涵丰富(客观)"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2)情感细腻、平心静气(主观)"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3)视角变化、移步换景(主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熟悉的地方无风景的理由如下(1)刺激减弱、审美疲劳(客观)"年年岁岁花相似"(2)先入为主、思维定势(主观)(3)猎奇喜新、探索未知(主观)"人都有一颗不安定的心。"(4) 熙來攘往、终日忙碌(社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5)急功近利、浮躁焦虑(个人)
这两个观点就一定要对立起来吗?两者之间是否有异有同?是否可以辩证地看待?具体而言,"异中求同"时,可为对立双方找寻某个平衡点,从而避免论述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综合考虑,风景是客观存在的,决定因素是心态,因此熟悉的地方有无风景关键还是跟心态有直接关联。心态积极熟悉的地方有风景,心态消极,熟悉的地方就不会有风景。
在这个平衡点的基础上使得说理更周全,理性,富有辩证性和批判性,摆脱了偏激、野蛮和幼稚,对培养辩证思维、深刻说理大有好处。因此在弄清平衡点的基础上,方可真正体现学生的思考深度与严谨度。
(三)理清层次,择优录用
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使他们在面对材料的时候,能够通过角度变向、思维跟进等辩证思考的方式,展示完整而又缜密的思维过程,使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呈现出环环相扣的渐进式结构,权衡辨析后,选取最佳角度。
例如:针对上述哄抢现象,从社会道德、法律角度揭示根源;从人性角度考虑问题的复杂性;从自身角度谈处理问题;最后总结观点,提出解决措施,既升华主题,又提升内容深度。在充分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不妨从政府、个人和文化历史等角度进行思考,来提出解决措施,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使认识得以深刻化,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 "结合事例,自由畅谈;角度多样,追求数量;不在压倒,重在优化"思考探讨原则的基础上来分析原因,同时尽可能多的提供论据。根据《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的BLOOM分类表设计这么一个表格[6]:
抓住关键问题不放,通过充分地质疑、比较、鉴别、判断,使说理更加深刻,使思考的逻辑纵深得以推进,在此基础上择要论述,就使文章凸显深度。
(四)思维导图,强化认知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图文并重,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关键词与思路、主旨等建立记忆链接。上述哄抢现象材料分析后,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呈现思维导图来加深印象,再次学习,达到分析和总结的作用,激发大脑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使学习效果更为明显!例如针对哄抢现象的导图如下:
三、深度写作教学实践后的思考
高考写作的思维模式,主要偏向于深刻说理。深刻说理不仅在乎观点,也在乎结论;不仅在于论据,也在乎结论的方式和过程,在乎思路展开的逻辑。
深度写作无疑是优秀作文的标准之一,符合"發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7]的要求。"什么是'分析'?'分'是分开,'析'是剖析,即把一件事或某种现象分解成若干个有内在联系的部分,通过合理的议论让人能认清事件或现象的本质属性,从而得出结论;或者对一个概念、一个命题相联系的若干层次进行阐述,起到明理作用"。[8]但"思维的提升是个渐进的过程,……我们不可能通过参加简单的初级课程便成为一个卓越的思考者。改变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是一项长期工程。"[9]只要坚持对高中生进行有效的思维写作训练,学生一定会提高深度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4][5][7]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8,48,48,18-19
[2]胡立安.金字塔结构--应用文中的一种结构模型[D].长春理工大学,2009:13
[3]郎瑞萍.妙用金字塔原理科学搭建文章结构[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4(5):105
[6](美)Eric Jensen、LeAnn Nickelsen著.《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8]丁帆、杨九俊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 必修二.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2016-6重印):89
[9](美)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思辨与立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