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甜莉
摘要:精准扶贫强调扶贫要精准精确,具有针对性。蒲县梁路村经济欠发达,受现实因素影响,精准扶贫要求与措施落实之间存在差异,导致扶贫过程中出现困境。因此,对梁路村精准扶贫状况进行了解研究,综合分析困境成因,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摆脱困境的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自古就有社会救济、帮扶贫困的优良传统,力求达到“幼有所养,老有所依”。在我国宋代,社会救济的理念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的最成熟阶段,救济措施也非常完善,救济的质量和范围都远远超过前代,并且都后世也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文章通过宋代福利政策的一些措施,结合十九大以来精准扶贫的政策,进而为蒲县梁路村的精准扶贫提供相关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精准扶贫;社会救济;困境;思考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作为新阶段的扶贫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起来,中国的精准扶贫治理得到了长足进步,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并从强调国家的主体性和主导性,到逐渐注重农民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精准扶贫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各种现实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宋代的社会救济在中国古代史是相对成熟的阶段,而且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成果,为后世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蒲县梁路村位于克城镇西北方向,总面积有6.2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125亩,有12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经济欠发达,相对贫困特征显著。并且它处于华北平原,传统农业相对较为发展,梁路村村民多以种植玉米、中药材和杂粮为主,具有适合摆脱贫困的条件。因此,研究梁路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蒲县梁路村精准扶贫的状况
(一)蒲县梁路村精准扶贫取得的成就
十九大以来,在国家、省、市以及县政府的指导帮助下,蒲县梁路村脱贫攻坚战旗开得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一是梁路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蒲县梁路村严格依照国家公布的贫困户确认标准,对村中既定贫困人口的基本状况以及致贫原因进行一一的甄别,并最终确认。蒲县梁路村全村贫困人数由最初的51户189人,减少到目前建档立卡的13户33人,实现了38户156人的脱贫工作,其中还有个别的村落实现了整村脱贫。并且蒲县梁路村村民的收入一直呈稳定增长的态势。二是梁路村扶贫保障更加健全。为改善梁路村的贫困状况,梁路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并实施了涵盖范围较广的社会保障政策:在教育方面,对各年龄段接受各类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按比例发放生活补助费用;在民政扶贫方面,提高各类贫困的补贴费用,如《24项社会保障政策措施》中提出的,自2016年1月1日起,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976元,即每月每人有248元;在健康扶贫方面,实施新农合和个人相结合的方式,如慢性病特殊补偿比例提高到不低于60%等。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都极具有针对性,大大减轻了梁路村贫困人口的负担。
(二)蒲县梁路村精准扶贫存在的困境
因为我国精准扶贫依然处于自我摸索的阶段,梁路村精准扶贫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贫困人口识别难、扶贫资金供需差距大、政策落实不彻底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精准扶贫落实与精准扶贫要求之间存在差距。
1.贫困人口识别难。贫困人口的识别是精准扶贫工作过程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梁路村村民對目前精准扶贫认识不足、参与性不强,导致了贫困人口识别困难。2.扶贫资金供需差距大。梁路村2014年被定为贫困村,山岭纵横,村民小组呈散状分布,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少,交通不便,扶贫任务极其繁重:首先梁路村村民收入方式单一。3.政策落实不彻底。虽然梁路村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取得显著的成就,但是在梁路村具体的扶贫政策实施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半途而废现象依然突出。虽然蒲县梁路村精准扶贫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在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消极对待、半途而废的现象。
二、宋代福利政策的成功措施
社会保障在宋代时期已经相当成熟。按对象分为对贫民、官员、军人、老人、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按照保障方式分为:救灾时期的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按照救济的形式分为官方救济和民间救济。从一些学者对宋代社会生活史的视角,还可以看到宗族内关于养老和教育等方面的福利(1)。
宋代福利政策取得的成果(2):第一,宋代的社会救济以宏大的规模、齐全的机构、广泛的获益群体而闻名于世。宋代社会救济以宋王朝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支撑,以兴旺的城市,猛增的市民为持久动力,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儒释道三教并存的为思想基础,对后世的社会救济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第二,在应对自然灾害的社会救济方面,粮赈、钱赈、工赈等诸救济方式的 联合推行,不仅帮助灾民渡过难关,维持其生命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天灾造成的暴动,同时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灾害发生时,力求达到“克天灾,除人祸”。第三,福田院、居养院等救助机构的设置和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鳏寡孤独废疾幼者皆有所养”,显示了宋代浓浓的爱民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减少大型流行疾病的发生,促进中国古代了社会医疗卫生和福利事业的进步,为后来的元、明、清甚至是民国提供了借鉴。
三、宋代福利政策对精准扶贫的启示
宋代在贫困救济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设置福田院、居养院。宋代福田院的经费由国家左藏库及尚书省直接管理,开支甚巨,虽说宋代社会经济发达,但若放任福田院在全国大规模无区别设置,国家财政根本无力承担,故只能作为京师的特殊福利救济制度。被收养者方面主要分为长期被收养的“鳏寡孤独废疾者”和以乞丐为主体的临时被收养者两种类型(3)。
宋代的福利政策有其特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但是它的成功确确实实可以给我国的精准扶贫带来一些启示。我们不难看出,宋代贫困救济的成功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帮扶。所以我们要结合十九代的精神和时代的特征,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力量加大参与度、人民群众提高积极性,并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良性互动,共同发挥作用。
第一,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政府担任着鼓励、支持、引导、帮助村民脱贫的艰巨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政府更应该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和主导性,带领梁路村村民一起脱贫致富。无论是从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制定、宣传,还是这一系列政策的执行、贯彻,甚至最后政策效果的评定以及执行过程中政策的监督都需要保证透明公开。第二,社会力量加大参与度。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积极借助社会力量,有利于形成政府、社会齐心协力,共同促进梁路村精准扶贫事业的良好局面。所以蒲县梁路村要广泛借鉴国家精准扶贫的经验,呼吁广大社会力量参与梁路村的精准扶贫工作。
贫困人口致富才是摆脱困境的关键所在。蒲县梁路村村民要想彻底摆脱目前的贫困状况,必须提高自身致富能力,将输血和造血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根治贫困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注释:
郭文佳.中国宋代社会保障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张文.宋代社会救济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马晓燕.宋代救济鳏寡独老的方式及其演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参考文献:
[1]胡晓农.新常态下金融助推精准扶贫的思考——基于农村金融供给侧视角[J].征信,2017.
[2]祝慧.农村精准扶贫实践的困境和路径的创新探索[J].农业经济,2017.
[3]亢平霞.临泽县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6.
[4]张文.宋代社会救济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5]郭文佳.中国宋代社会保障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6]林楚.关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的若干思考[J].经贸实践,2016.
[7]邓新功.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J].甘肃农业,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