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地研究教辅材料,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确定教学目标,采用灵活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从不同的切入口增强物理的趣味性,以趣味带动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的开展紧紧围绕学生的思维,顺势而导地引导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讨论,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建立,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策略研究
一、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的使用降低了学生思考的切入点,使学生能够从熟悉的事物出发顺畅地进入思考状态.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熟悉事物的联系,建立生活化的课堂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物理知识的展示,使学生能够由感性过渡到理性,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学习有关"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时,利用实物操作的方法来建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给每个学生一根较粗的铁丝,看看谁能够将这根铁丝折断,学生看着那根较粗的铁丝在试图了几次后纷纷的放弃了,认为折断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教师可以激励学生来反复的折,并且感受拐弯处的温度,在不紧不慢、坚持不懈的弯折后,学生会发现铁丝慢慢的出现了裂痕,逐渐的断开了.学生对这一现象非常的好奇,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不用很大的力气就能将其折断呢?学生的这一想法激励了学生的思考,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所做的动作,让学生观察在做简单的弯折的时候无形中产生了机械能,而这种能量逐渐的转化为了热能,这个学生能够根据拐弯处的温度感觉出来;而能让铁丝折断的不是这一点热能,而是逐级积累起来的内能,学生顿悟这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样的情境,使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思维激活,在思考分析现象的过程中学习了新知识,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问题教学,调动学生思维
问题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好的问题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代表性的问题,来驱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的思维紧跟问题的转变,层层递进的进入对事物的探讨中来,实现问题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有关"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时,由于学生对声音的产生有了一定的认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可以听到蜜蜂飞舞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飞舞的声音?"这样的问题,然后给学生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有关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在灾难来袭时,小动物们的引颈倾听、四处逃散的场景,从而提出为什么动物可以感受到灾难的来临,而人却不可以?学生就会根据情境建立一定的思想,纷纷思考为什么人不能听到这些声音,人都能听到那些声音呢?学生的这些疑问不仅驱动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也激励了学生想用实验来验证的想法;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一台音频发生器,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不同频率的声音,在逐渐的增大过程学生学生可以清晰的听到一定频率的声音范围,通过学生对数据的记录,来感受人们能够听到的声音,反复几次从而得出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深入对这节课的学习.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使课堂教学有明确地方向性,确保了课堂的高效性。
三、探究教学,挖掘学生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深邃,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切的体会,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帮助学生扫除思维上的障碍,由激励逐渐的转变为学生的自发学习;教师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性的问题,在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课堂的高效性.例如学习"电磁感应"时,通过奥斯特实验揭示电流周围能够产生磁场,学生通过对电流周围小磁针的转动,来感知电流周围的磁场,从而给学生建立探究性的话题,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的探究,学生学会了利用发散思维,电流逆向流动会怎么样,有什么样的规律没有?经过学生的探究总结出安培定则;学生还会讨论出如果电流增大会怎么样.通过学生实验,学生得出增大电流可以增强磁场;另外在探究讨论中学生还会逆向思维产生问题:电流可以产生磁来吸引小磁针转动,而磁能不能产生电呢?要怎么进行实验设计来验证呢?学生的探究使得问题有了深入的思维,于是学生开始对磁产生电做讨论,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开始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
四、多媒体教学,清晰知识原理
随着现在科技的普及,多媒体的应用逐渐走进课堂,给学生的感官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形象具体的展示了知识的内在原理,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挖掘多媒体趣味性、直观性、交互性的优势,将实验的原理、现象、分析清晰的展示出来,给学生的讨论交流带了便捷.例如学习"透镜"时,先让学生实验:分别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過凸透镜和凹透镜,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只能观察到最终的实验现象;然而理解光线在其中的行进时,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行进的光线,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光线在凸透镜或者凹透镜中的轨迹,形象的观察折射光的路径.在多媒体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像看动画片一样跟着光线的行踪来思考,让学生理解实验就是简单的光的折射,对于比较薄的透镜来说,就可以将两次折射看做是一次折射.由此学生不难得出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这时教师可以再次利用多媒体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物理现象的原理.通过这样的教学,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