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建娟
童话剧表演是一种特殊的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活动形式。童话剧彰显一定的情境性、趣味性与教育性,通常以童话为素材,以戏剧为表现形式。童话剧有特定的“童话”场景,一个专属故事背景,语言活动环境氛围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载体。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前幼儿通常是以感性思维为主要方式,学前幼儿的记忆方式都是直观、单线条的。将这种直接记忆语言表达的方式技巧“链接”在一起,学前儿童在表演童话剧时会更积极、更主动、更投入,记忆也会更直接,对语言能力的发展也会更恰到好处。童话剧表演对幼儿语言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为幼儿的语言认知奠定了基石。
语言元素是构成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最基本的单位,比如,“你好”“谢谢”“对不起”“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等常用语言元素,为幼儿后续的连成长句作铺垫。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幼儿在童话剧表演中积累相关的语言元素,以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童话剧中的语言由“对话”与“独白”两部分所组成。“对话”是指童话剧中各人物间展开的语言沟通。比如,童话剧《小红帽》中就有小红帽与奶奶、小红帽与狼、狼与老奶奶间的对话,幼儿能从中学习到日常对话中的基本语言素材。“独白”通过叙述的方式展开,它为幼儿展示的是如何去做一件事。幼儿可以通过表演欣赏童话剧,积累相关的语言元素,促进语言能力发展。
学前儿童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较强。模仿是当下幼儿最明显的一种特征,幼儿会模仿自己家长、老师及动画片中的有关人物。基于这样的认识,幼儿可以通过童话剧表演的方式去模仿童话剧中的人物。模仿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学习的过程,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童话剧表演中,幼儿通过模仿也可以获得切身的语言表达体验。
学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处于萌芽阶段,无论是语言技巧还是表达方式,首先都必须建立在幼儿敢说、乐说、多说的基础之上,这是幼儿表达欲望的激发与释放。上述目的可以通过童话剧表演予以实现。教师可以引领、点拨、指导参与童话剧表演的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使幼儿主动地对表演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让表演更具实效性。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大胆地对童话剧的剧情进行创新、改造、二度加工等,以激发幼儿参与童话剧表演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想象力的培养历来被人们所重视,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前幼儿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头脑中有不少异想天开的想法,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特征,可以通过让幼儿参与童话剧表演的方式为幼儿搭建想象平台,让幼儿在想象的王国里自由驰骋,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童话剧作为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将童话故事搬上舞台,惟妙惟肖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当幼儿进行童话剧表演时,幼儿本身直接参与其中,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童话剧表演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作用,通过积累语言元素、模仿语言表达、激发表达欲望、搭建想象平台等策略,真正让幼儿在童话剧表演中发展语言能力,从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