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打新的正确姿势

2019-08-16 10:50王成
证券市场周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均值创板创业板

王成

过去几年,按照优质原则,在A股投资上,我们没有碰到过地雷;但是按照严谨的估值原则,我们没买甚至提前卖掉了不少现在还在涨的“好股票”。一旦“好股票”又创新高,就会有这样的声音:“严谨的估值原则是不是过时了?”“好公司是不是不要再看估值了?”“最好的买入不就是无脑买入吗?”

估值风险往往被很多投资者忽略,投资者可以把估值标准放的很宽,但是不能没有估值。没有估值就好比在老虎笼子里散步,之所以没有被老虎吃了只是因为老虎在打盹罢了。任何可交易商品都是有价值的,品质再好的也不能飞到天上,估值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均值回归,但是人性喜欢的是线性外推,想要把这两个完美结合就是巴菲特也做不到。在高估值状态下,即使不发生系统性问题,仅是边际上有了变化,股价可能在很久之内都没有机会,这个很久往往久到让你开始怀疑这个公司的品质是否出现问题。

有时候,股票在高估值区间停留很短暂,然后出现估值的压缩,而有时候,股票可以因为惯性在高估值区间停留很久,也可能获得较好的动态收益,但是长期来看,也一样回归均值。有些极端的案例能够把这个问题看得更清楚,比如科创板打新。

科创板近期密集发行,有种观点认为,根本不用看估值,要用博弈的角度看科创板股票,无论如何,打新是包赚不赔的,只是能够爆炒多少的问题。可是这里有个假设就是股票是会受人追捧,打不到新也要上市买一些囤起来——我怀疑这个假设。目前已经发行的5只科创板公司平均市盈率为51.5倍。总体来看,和创业板的公司质地大同小异,我选取了2019年春节后到6月初上市的18家创业板公司,目前平均市盈率为57倍(而2018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目前平均市盈率为49倍),且距离最高价(开板后容易获得最高价)平均下跌30%。

一个好问题是:既然创业板平均下跌30%,那么是不是科创板公司上市后能平均上涨40%(然后才下跌)?或许不能这么理解,因为目前的涨跌停板制度具有助涨助跌的功能,而科创板上市前5天没有涨跌停限制。制度发生了变化,且制度本身对于股价波动影响巨大。这点是值得警惕的。

在没有20倍限价、发行首日就设涨跌停板制度前,创业板打新当天平均收益率22%,但是如果5个交易日不卖,则变成亏损2.3%,所以当时的打新有技术含量,既要看质地又要看估值。并且,超过80%的创业板股票从上市当天买入持有到现在是没有收益的,事后统计来看,一方面是很多公司业务模式并不优异,业绩稳定性和持续性差,也就是说具有品质风险;另一方面,50倍的发行价绝对是一个很高的估值。作为对比,目前中证500的估值是23倍,但是创业板的估值中位数为38倍。

科创板是一个新市场,第一批新股上市很难预测开盘后的表现,也许存在疯狂炒作,但你不能因为别人疯狂而去下注。能夠预期的是,如果被炒作,最后也会和其他板的新股一样,根据市场规律很快就会和其他已经上市的股票定价差不离。那样亏的都是开盘后去追的投资者,我不知道这样的投资者有多少,以及有多疯狂,但是记住估值的均值回归是确定的。因此,科创板打新最好的策略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看质地,再看估值。

目前通过审核的31家科创板公司里,品质更好,更符合我们的投资体系的有5家。也许短期估值会很高,那就需要等待,在投资领域,耐心绝对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非常有价值,如果用历史大数据来印证的话,只有在估值合理甚至低估的情况下买优质成长股,在随后的几年才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率。而在高估值状态下买入,中短期会很嗨,但是长期持有则亏损几率极大。唯一一种能够适当放松标准的是有持续快速成长性的高品质公司,这样尽管短期估值存在风险,但是较快的成长化解了未来的风险,不过对成长本身的研究需要很专业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是拍拍脑袋觉得品质还好就足够的。

作者为上海陆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猜你喜欢
均值创板创业板
科创板一周年
科创板已开通约270万权限账户
一图读懂科创板
包容不能鱼目混珠,勿忘科创板定位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创业板)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创业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