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链
【摘 要】高校辅导员肩负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和管理的职责,是思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思政教育工作能力影响学生政治觉悟和素养。本文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思政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能力
2016年12月7-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这表明,高校的任务之一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辅导员是思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这支队伍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高低将影响人才输出质量。因此,在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背景下,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素质,特别是思政工作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在落地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辅导员专业背景制约其有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简称《标准》)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特征做了明确规定: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即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2]。目前高校辅导员学科背景各式各样,多数不具备《标准》中涉及的学科基础知识,不能充分遵循思政教育工作规律,把握学生思想特点,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开展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二)辅导员流动性高影响其持续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思政教育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时,应对学生思政教育有自己初步的工作设想和教育计划,并能在工作中恰当引导、感化学生。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面临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高,部分学生在大学三年的时间里,被更换多个辅导员。频繁的调换,让学生较难快速适应老师的教育管理方式,无形中增加师生之间的隔阂感。此外,每一任辅导员思政教育方式多少带有个人主观意识,在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性,不可避免出现教育内容断层或重复现象,这些因素影响思政教育工作持续开展。
(三)辅导员信息素质阻碍其顺利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思政教育必然成为当前及未来思政工作的重点领域,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阵地已由传统、单一的线下教育阵地逐渐演变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这无疑给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时带来新的挑战,如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呈现出新特点,辅导员能否抓住学生的新特点创新工作内容与方式,利用好新载体、新领域;又如新媒体传播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复杂性等特点,辅导员能否有效把控网络话语权,科学监管网络环境。现在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能把握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利用自媒体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多数辅导员没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利用自媒体平台时只停留在信息的“复制转发”上,较少主动制作符合学生需求的“网络营养思想套餐”。另外,不少辅导员网络舆情监管意识较为薄弱,平时未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合理诉求和辨别网络谣言,导致部分学生利用网络随意散布、转发一些未经证实的事件,引发网络舆情事件。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能力提升的方法
(一)严格把控岗位准入门槛,保证队伍整体素质
良好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是考察辅导员是否具备岗位胜任力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它的养成需要接受系统的专业学习和经验积累。因此招聘时需要严格把控准入门槛,限定选聘专业范围。辅导员拥有跟学生工作息息相关的专业知识,尤其是拥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及知识、思政教育理论知识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等,会让其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思政教育工作成效也更明显。
(二)健全职业发展奖励机制,有效提升职业认同感
高職院校辅导员普遍存在职业认同感低,流动性高的现象,原因可能有:一是工作压力大但收入不理想;二是缺乏职业发展途径,发展受阻。针对这一现象,校方应切实为辅导员提供有利的扶持政策、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配足辅导员队伍人数,减轻工作强度和压力,留有时间给辅导员谋划自身发展,提升自身学历或科研水平。同时,校方可依据《标准》中辅导员岗位职责、性质,设计本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机制及评价、晋升体系;在职称评定、工作薪酬、编制等问题上,充分考虑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3]。这样可以充分调动高校辅导员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更加热爱高校学生工作,增强工作幸福感,从而提升职业认同感。
(三)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积极提升信息素质
在新媒体时代,辅导员首先要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积极革新思政教育工作理念和转移工作方向,既不放弃传统线下教育阵地,也不排斥线上(网络)教育阵地,线上线下两阵地同时抓。其次,辅导员应主动提升信息素质,积极学习新媒体使用方法,合理利用新媒体各类平台开放性、便捷性和即时性的特点,搭建一个属于自己(校方)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场所,将学校动态和思政热点等内容发布在平台上,让学生即时掌握校园新资讯,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到日常学习和生活[4]。在教育内容上,利用微语录、微视频、漫画等符合年轻人阅读习惯的方式进行教育,力求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5]。最后,辅导员应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教会学生辨别网络谣言的基本技巧,正确使用网络各式新媒体。
三、结语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既需要辅导员顺应时代新要求,积极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又需要各高校积极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制度支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为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教育部.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通知[EB/OL].[2014-04-14].
http://www.gov.cn/xinwen/2014-04/14/content_2658616.htm
[3]曾良仔,饶先发.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基于大思政视角[J].才智,2017,168-169.
[4]陈美霖.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思政工作路径的拓展[J].智库时代,2018,12-13.
[5]金惠怡.论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思政工作路径的拓展[J].科技资讯,2018(3),204-24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