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 钱佳 宫必澄 王海洋
【摘 要】筆者以泰职院药学院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项目(扬子江药业集团)为例,比对爱尔兰塔拉理工学院学徒制开展模式,总结经验,剖析难点困境,探讨解决方案,阐述发展走向和提升措施。
【关键词】药品生产技术;现代学徒制项目
社会发展至今,高职教育经历了重科研、重理论向重实践、重操作的历史性变化,旨在培养技能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其中素质教育体现于学生在高校对人文、通识素养体系的学习,以班级授课为主,通过高等教育体系设置下的各种人文社科类通识技能熏陶,培养高情操,实现高素养。对于“技术型”人才解读,目前仍有许多院校、教师理解不够深入,改革不够彻底,仍然以理论抽象知识传授为主导,辅以在校内实训实践中心开设的简单操作项目,希望学生熟练掌握企业生产技巧,显然是错误的。为了提高生产、服务一线上中坚力量的技术技能水平,创新创造水平,素质素养水平,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领域前沿生产技术流程,并发挥个体学习差异,实现优化产业生产步骤,更好接轨国际发展步伐,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开展“药品生产技术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探索“2+1”模式向“1+1+1”或“1.5+1.5”校企双方联合育人模式转变,目前,已经顺利开展两届,从最初碰壁摸索到现在行之有效的培养体系,创新育人理念,颇见成效。
药品生产技术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由扬子江药业集团作为学徒培养企业方,与泰职院药学院合作开展的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试点项目,由于我国历史传统原因,职业教育一直是以学校本位教育范式,校企作为独立个体,交叉交流不够,此次全国顶尖的泰州本土制药企业巨头扬子江药业集团主动参与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对校企双方长足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解决了实践人才培养和扎实理论基础人才培养不可兼得的困境。校企双方多次研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理论实践课程,商讨人才培养目标,从教材的编写,课程的重组,到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采用,多维度构建学徒制项目,推行校企联合双元育人模式,学生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学徒员工,开展半工半读,培养学生岗位能力。药品生产技术现代学徒制项目第一届采取“1+2”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在校学习,学校教师培养学生系统理论知识、基本人文素养、基本岗位技能,同时企业委派工程师到校承担企业文化教育和岗位能力解读等教学任务,第二学年,学生、学校与企业签订学徒制项目三方协议书,企业委派岗位骨干为师傅,对接学生,根据企业岗位技术要求和学生个人情况制定详实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小树苗”计划,一对一师带徒方式,对师傅带教效果和学徒学习成效开展定期考核,学院派遣专任教师随学生上岗工作,针对企业岗位技术所需要补充和夯实的知识原理,利用晚上和周末对学生进行完善的理论教学和技术研讨,同时按照企业认可的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考核,校企双方认可彼此的实践考核和理论考核成绩。
在第一届实施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两个困境:一、这届学徒制是以整班形式全体进入扬子江学徒制项目中,有些学生对于未来规划不够明确,从众心理去企业开展学徒顶岗,却无法正确应对学生向学徒身份的转变,产生畏惧和退缩情绪,造成学徒制开展中的种种障碍,加大学校和企业思想安抚教育工作量,动摇整个学徒制顺利开展基石,因此,第二学年结束前,在学生完成学徒制第一年任务基础上,50%的同学选择返校专接本、专转本考试。二、我国政治体制决定了高校教育课程体系的繁杂性,学生需要修读思政系列课程、实用英语(三学期)、心理健康、体育、军事理论等,这些课程都分布在大一学年,因此学徒制班学生过早进入企业,没有药品生产技术类专业课程的综合理论学习,虽进入企业初期会有45天的岗前综合培训,但只着重于企业文化、安全生产、员工守则的基础等,培训合格后,学生被分配到各自的车间和岗位,由师傅带领在岗位上学习单一固定岗位的操作技能、要点和技艺。学生第三年返校答辩,技能鉴定的时候,基本实验操作能力不够(液相气象、紫外、荧光等),因为他们在企业的岗位操作只限定在某个车间某一工段,掌握的技能单一,没有全面轮岗构架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操作能力反而降低。
针对以上问题,第二届学徒制做了相应的调整,首先,延长学生在校学习时长为1.5年,通过延长的一学期,开设药品生产类专业核心课程:制药技术、无菌/非无菌制剂、车间设备、仪表仪器等,让学生奠定专业理论基础和基础实验操作技能,在人社局开展的技能鉴定中,学生的技能基础和操作水平明显提高;其次,在学徒制开展初期,开展双向选择会,企业到学校进行企业文化宣传,学校针对学生开展学徒制项目深入剖析,学生与家长商量是否参加学徒制项目,多方商讨,经过两轮面试选择,最终确定10名同学开展第二届学徒制项目,到目前为止,这10名同学仍然在扬子江开展顶岗实习,相较于第一届,学生稳定性提高很多。
然而,笔者认为,如需进一步提升项目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现行的药品生产技术学徒制项目,应借鉴国外成熟的开展模式,做以下调整:一、爱尔兰塔拉理工学院的针对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开展学徒制项目主要有两种模式:1.“三明治”型顶岗实习(industrial placement),针对塔拉理工全日制学生,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以“学习-实践-学习”的工学交替产教融合模式实施人才培养,学生一段时间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到工厂实习,再回到学校学习,结合工厂实习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撰写论文或者报告,如此往复交替,像“三明治”一样。学生最后获得毕业证书、技能资格证书level 7/8;2.证书培训合作教育模式(diploma training program),学徒来自企业,是企业在岗员工,每周1-2天在塔拉理工学院接受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每周3-4天在企业工作,每学期1-2周在行业培训中心学习专业的跨行业课程,以补充企业和学校内容的不足,通过学校和行业技能考核后,获得塔拉理工level 6/7证书,也可以视为制药企业的从业资格证。
职业教育今年拟扩招100万在岗员工、退役士兵,针对这批特殊学员,现代学徒制项目非常匹配,这类学员已经是在岗,有工作,需要养家糊口,如果按照传统全日制学生培养模式,就切断学员生活来源,扰乱正常的生活秩序,如果利用学徒制的优势,打破我们现有的1.5+1.5模式,采用塔拉理工学院的两种培训模式,既解决了学员职业选择问题,又达到教育部关于再教育培训在岗员工的目标,同时也解决了目前全日制学生参与学徒制项目兴趣不高,情绪懈怠的难题。此外,我们的学徒制可参照爱尔兰学徒制,构建3级或5级阶梯化内容,培训和认证使用模块化策略,遵循APL原则,灵活化学徒制项目,有益于学徒的长期职业生涯发展,也为学习型社会创建奠定基础,创设优质环境。
【参考文献】
[1]陈俊兰. 中国学徒制的现实与运行机制研[J].教育与职业.2011(33):19-21.
[2]胡锦绣.“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9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