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 陶佳敏 舒美豪 黄涛
【摘 要】由于纺织工业规模巨大,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使得纺织业高污染高排放的问题一直存在。本文通过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现状、碳排放现状的介绍,找出当前纺织品服装行业贸易困局所在,并以此提出行业出口贸易转型的必要性,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贸易出口竞争力及改善环境质量等都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低碳经济;服装产业;出口贸易;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在这些出口产业中,纺织服装业是一个典型代表,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披露的信息,纺织行业是二氧化碳的第五大贡献者。服装行业所用原料大多是纤维制品,在制造这些纤维产品以及加工成成衣的过程中会使用大量能源,由于纺织工业规模巨大,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使得纺织业高污染高排放的问题一直存在。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中国纺织行业需要考虑将低碳生产理念落实开来,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水平,更好的适应未来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
一、我国服装出口贸易能源消耗情况
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传统优势产业,凭借着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低廉的劳动力工资水平,由于纺织服装行业对科学技术要求不高、资本资金投入需要的数额也不大,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服装纺织业就开始蓬勃发展,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为纺织服装行业创造力了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使得我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服装批发商商品出口额逐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纺织行业的崛起也带来了能源消耗的问题。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其成为一个高碳排放高污染行业。在纺织服装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化纤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纺织机械、化纤机械电力消耗十分严重。除此之外,纺织服装产品的废弃物回收成本高,不易腐蚀,燃烧后又会污染空气,故我们可以看到纺织服装行业每年对能源消费总量的数额都较大。
由图1、2我们可以看出,2009-2011年间能源消耗总量趋于稳定,但从2011年以后到2013年迅速上升,在2013年出现一个峰值后,逐步回落。而在此期间,纺织服装行业对于煤炭的消费情况和能源消费走势大致相同,但波动更为明显,由此可以看出,本行业对于煤炭是十分依赖的。我国服装批发商品出口额在2009年-2013年呈上涨趋势,但2011年-2012年增幅相对较小,在2013年达到峰值2781.66亿元后逐步回落,下降幅度较小。
总体趋势与同时期能源消耗趋势相似。
二、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一)当前纺织服装行业能源消耗过大
在服装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高耗能环节。例如原材料的生产过程,由于天然材料例如棉花、蚕丝等成本高,数量有限,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等化工類产品广泛运用于纺织服装行业。据统计,这些化学纤维在废气处理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分离回收成本高昂,每吨服装废弃物燃烧会产生3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生产1千克丙纶需要消耗115千焦能量,几乎是棉花的两倍,而生产1千克尼龙的能量消耗更高达250千焦。
由此可见,行业整体能源消耗居高不下,与时代的低碳经济这一要求大相径庭,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二)碳关税等贸易壁垒阻碍出口
2009年,美国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计划从2020年起对未采取相应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国家的能源密集型和碳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这一举措使得碳关税成为国内外媒体和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低碳技术优势,纷纷将碳排放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他们以“保护环境”的名义对进口的高碳排放产品征收“碳关税”,其实质却是一种新型绿色贸易壁垒。
中国纺织服装业通常定位在全球价值链低端,产品具有明显的高能耗和高碳排特征,因此,碳关税实施后,高额的碳关税、低碳技术成本和碳标签、碳认证等相关销售成本的增加都将大大提升产品出口成本,从而削弱中国现有的成本优势,致使出口额明显下降;而且由于中国服装纺织业出口国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随着碳关税壁垒扩散效应的显现,碳关税一旦开征将对中国纺织服装业的产品出口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为提升中国纺织服装产品低碳出口竞争力,中国纺织服装业必须转型升级,着力于低碳创新优势的提升,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抢占低碳市场竞争制高点。
三、国外转型升级经验办法及借鉴
(一)德国Future TEX项目
德国的future TeX 项目是德国推动纺织业领先的战略性项目,该项目确立了三大研究方向,首先设置提升纺织原材料的利用率,尽可能多得使用可再生性的原材料,做到纺织材料最大程度的循环利用,其主要内容包括碳纤维材料的回收再利用从而实现环保的流通过程,其次是打造以顾客为中心的柔性价值链,包括四大内容:未来纺织品工厂、数字化制造过程、大规模定制和新的商业模型;最后则是研发新型的纺织品材料,例如利用天然纤维制成纺织材料,改进无纺纤维材料等。
(二)美国RFT-IMI
2016年4月1日,美国国防部长卡特于宣布成立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中第八家制造创新机构——“革命性纤维与织物制造创新机构”(RFT-IMI)。RFT-IMI由麻省理工大学负责牵头,受美国国防部的监督,同时获得超过7500万美元的联邦政府资金投入,以及近2.5亿美元的由地方政府、大学和企业等投入的配套资金。
该项目的重点在于重新构想织物是什么以及如何将纺织业打造成高科技产业。RFT覆盖了一系列称作“技术纺织品”的纤维系统,由特种面料、工业面料、电子纺织品、智能面料以及其它先进纺织品组成。技术纺织品的核心特色是基于合成纤维、天然纤维混纺和多材料纤维而构建。革命性纤维与织物具有与众不同的属性,包括不可思议的轻质和防火性,非凡的强度以及包含电子传感器等。
(三)美德项目经验借鉴
我国纺织业一方面由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仍然存在同质化,低质化的问题,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纺织业就业吸纳能力强,承载着外贸稳定与就业责任,如果简单地转型升级可能将会引发产业发展剧痛。故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中国要在借鉴美德项目的基础上走好自己的道路。
四、我国服装出口贸易现行转型升级措施及成效
(一)新原料、新技术给予产业低碳支持
目前,纺织行业正从原材料和技术入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的排放。新原料:化学纤维是制作服装普遍使用的原料。人造的化学纤维是一种混合物,相较于棉花、羊毛等自然材料不仅需要消耗更多人力物力用于生产,且生产过程中还会排放大量的高密度聚乙烯和二氧化碳。随着低碳经济的倡导,服装行业逐渐使用更加环保的新型原材料例如有机羊毛、原木天丝、莫代尔等。
新技术:纺织业新技术的提出,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废物处理时对环境的污染。以“纺织印染废水处理零排放技术”为例,该技术改变传统理念,对工业废水进行清浊分流、分质处理,尽可能进行资源回用。该技术工程改造投入低,整套处理技术装备投资小,占地面积约为传统方法的50%-60%,节约大量土地和75%左右的工业用水。运行稳定,操作及管理简便。若每天减排废水量48万吨,每年减排废水1.6亿吨;每天减排COD约720吨,每年减排COD约23700吨。
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培养专业性的纺织业材料技术人才。重视对就业技能的培训与新一代产业工人的培育,从而通过人才的前瞻性布局适应产业升级后的创新发展。最后要加大纺织服装业的机械化一體化制造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二)新的营销模式减少贸易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和资源消耗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贸易方式也发生了转变,2016年12月29日,商务部、中央网信部、发展改革委三个部门联合印发了《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电子商务全面融入,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经济增长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动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2017年,我国服装批发商品出口额为2588.57亿元,相较于2016年增长2.9%。传统贸易模式中大多数服装企业采用的是“批发+品牌”的模式,服装生产商采用的是固定的订货模式,即直接批发给国外中间商,但跨境电商打破了传统渠道的制约,借助跨境电商平台线上交流磋商,减少中间环节,从而减少资源和成本的消耗。
(三)国家出台法律法规强制要求企业减排
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开始施行,环保税确立了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和高危多征、低危少征的正向减排激励机制,从税收入手,有利于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以大气污染为例,排放同样数量具有较高危险性的“甲醛”,所要缴纳的环保税是普通“烟尘”的24倍。这种政策处理,有利于引导企业改进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特别是减少高危污染物的排放。而环保税作为地方收入,能调动地方积极性,让地方更有效地防控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 杨青. 转型背景下中国纺织服装业的低碳发展策略 [J]. 科技管理研究. 2015 (16)
[2] 张会青. 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与对策研究——从纺织服装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J]. 国际纺织导报. 2016 (09)
[3] 刘晓蕾. 浅谈扩大我国对外纺织贸易的对策思考 [J]. 时代金融. 2015 (24)
[4] 冯维,周锦碚. 德美纺织业创新综述[J].竞争情报.2016.2018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