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供应链在农村商业银行中应用研究

2019-08-16 06:56王宇飞叶志伟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金融

王宇飞 叶志伟

【摘 要】当前,我国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业生产经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对农业金融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金融服务模式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农业金融展现其独特的进步性以及发展优势,逐渐引起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基于阐述农业金融供应链发展现状,探讨如何在农村商业银行应用互联网供应链,以期进一步完善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供应链;农村商业银行;金融

快速发展的农业金融服务业诞生出农业供应链金融这一新型融资模式,改变了农户与金融机构一对一关系的传统授信方式,该模式基于整体农业供应链,以参与的农企业为核心,发展农业合作组织,予以供应链各个环节金融支持[1]。在新型融资模式下,农户规避了信贷高风险,与农企业共享利益、共担风险。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金融供应链,仍处于初级阶段,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而研究互联网供应链在农村商业银行中应用途径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现状

(一)缺乏配套体系

农业供应链金融包含生产、流通、销售一系列过程,是农业供应链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其配套体系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政府牵引,政府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创新农业生产科技,构建产业基地,建立农业销售网络。但是有数据显示,我国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只占农业固定资产投入3%左右[2],且农业供应链金融市场机制不完善,缺乏成熟的物流系统。缺乏配套体系导致农业供应链金融容易出现错位,阻碍农产品的销售。

(二)金融风险较大

在农业金融供应链中,银行、涉农以及经销商彼此之间关系密切,任何一个环节发生资金短缺都会对其他环节造成一定的影响。农村商业银行通常会重点支持供应链上资质较高、运营稳定的企业的贷款服务。但是,一旦这些企业发生信用危机,不按程序支付贷款,将导致众多中小企业、涉农无法偿还贷款。同时,涉农企业难以准确判断市场变化,销售、生产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无法按时还款。

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会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正常运行产生不良影响,无法预估的自然灾害导致农户经济严重受损,当前,我国农业保险投资成本较高、保障力度不足,一旦农户发生严重经济损失,将影响整个农业供应链各个参与主體还贷能力,进而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

(三)信用级别较低

在我国农业供应链中,中小企业是主要的构成内容。但是,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水平不高,缺乏先进的企业财务管理意识,风险抵御能力较低,加之运营规模较小,很可能发生经营不善而倒闭的情况。中小企业在失去可抵押资产时,将无法偿还贷款,导致企业信用级别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农村商业银行的放贷积极性。当前,我国信用评级体系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信用评级体系不成熟的条件下,依据商业银行内部企业账户往来数据评价企业信用等级,显然提高了评价难度。

二、互联网供应链在农村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创新途径

(一)建立创新型风险防控体系

为了降低农业供应链金融运行风险,金融监管部门应严格审查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资格,依据行业准入准则严格控制供应链金融中的各项风险。政府部门应积极配合金融机构,控制与防范农业金融供应链中的投资风险,完善农村土地产权相关制度,加强农户产权系统与客户征信系统联系[3]。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强与保险机构的合作关系,降低金融供应链的风险系数。

此外,应充分发挥价格风险管理中期货市场的应用优势,构建农产品期货与保险互动新模式。一方面,以期货市场产生的价格为标准设计能够保障农户收入水平的保险产品,另一方面,运用险资将保险公司承担的农产品价格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借助期货激活农业保险风险保障功能,通过稳定价格来保障供给[4],确保市场机制下农户粮食的安全,这一模式推动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由保证产量成本向保障价格收入转变,有利于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二)完善农业供应链金融信息化系统

互联网背景下,完善农业供应链金融信息化系统不仅有助于疏通供应链各环节的业务关系,也有利于实现供应链各主体利益最大化。农村商业银行应充分掌握农业供应链金融特点,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将供应链涉及企业的经营数据均纳入系统中,以有效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各项风险。农业金融机构应制定标准化供应链金融业务信息准则,通过借鉴其他行业信息管理成功经验,依托金融产业体系构建规范,建立农业金融供应链信息管理体系[5]。为了提高农业供应链金融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农村商业银行应结合农产业标准,逐步建立并完善农业供应链金融信息采集准则以及数据接口准则。

(三)创新农村商业银行运营模式

农业产品类型丰富多样,不同产品具有不同的金融需求。农村商业银行应为不同农业产品提供针对性的供应链金融扶持与资助。主营农产品加工的企业仓储周期以及资金周转时间较长,农村商业银行应为其提供灵活的多元化贷款服务,而养殖型农户对小额贷款需求较大。该模式改变了传统农业国家补贴方式以及农业金融供应链风险转移形式,升级金融产品,有效承接、分散和转移供应链金融波动。农业金融机构应联合农业专项保险机构为农业种植大户提供政策性种植保险,以减少意外事故、生物灾害以及自然灾害对农户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了保障银行、农户以及龙头企业的利益,可以扩大涉及农户保险覆盖面积,农业产业贷款中加入农业保险机构。

【参考文献】

[1]王一同.供应链金融创新农商行信贷业务的研究——以吉林九台农村商业银行为例[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7):47-49[2019-07-16].

[2]王信平,何新春,吴问友.农村商业银行价值链重构与优化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价值链与交易成本分析[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8,39(02):66-72.

[3]刘一成,吴若均,邹璐璐,刘欢颜,龚意迪.“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8(03):105-108.

[4]魏巍.互联网+时代黑龙江省农村供应链金融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2016(04):14-16.

[5]彭路.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主要特征与风险防范的基本原则[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36(06):20-24.

猜你喜欢
农村商业银行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与建议
P2P金融解读
支持“小金融”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