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祺,黄威龙,林碧新
(1.茂名市电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 茂名 525000;2.广东天力大地生态农业股份公司,广东 茂名 52500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稻区,是一种严重的病毒病,其传毒介体主要是白背飞虱,为害寄主有水稻、玉米、小麦、马唐、看麦娘、稗草等20多种粮食作物和杂草。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被侵染,苗龄越小越易感病,潜伏期越短;感病越早,发病越重,产量损失越大。分蘖前期感染发病后基本绝收,拔节期和孕穗期发病产量损失在30%~50%。电白地区2009年较大面积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涉及麻岗、树仔、电城、旦场、林头等多个乡镇,发生面积约667hm2,尤以沿海乡镇发生较为严重,以后年份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2017年茂名地区晚造水稻有较大范围的发生。
该病毒的一个重要发生特征是病株地上数节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蘖)枝,病株茎秆表面有乳白色大小约1~2mm的瘤状突起(手摸有粗糙感),瘤突呈烛泪状纵向排列成条形,早期乳白色,后期褐黑色。病瘤产生的节位,因感病时期不同而异,早期感病稻株,病瘤产生在下位节,感病时期越晚,病瘤产生的节位越高。苗期感病,病株颜色深绿,心叶叶片短小而僵直,叶枕间距缩短,叶鞘被包裹在下叶鞘里,植株矮小,不能抽穗;分蘖期感病,病株分蘖增多丛生,上部数片叶的叶枕重叠,心叶破下叶叶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叶片短而僵直,叶尖略有扭曲畸形。植株矮小,主茎及早生分蘖尚能抽穗,有的主茎形成包颈穗而分枝无穗,反之,分枝包颈主茎无穗。卡颈,穗小,株穗上只有极少病粒,绝大部分空壳不结实;抽穗期发病,病株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全株矮缩丛生,有的能抽穗,但相对抽穗迟而小,半包在叶鞘里,剑叶短小僵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褶。茎秆剥开苞叶有蜡白色突起物瘤,纵向条状排列,后期变成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瘤。
根据农户随机调查,该病晚稻发病重于早稻;育秧移栽田发病重于直播田及抛秧田;早、中、晚稻混栽区发病重于单季稻连片区;田块间发病程度差异显著;病害普遍分布,但仅部分地区或田块严重发;杂交稻发病重于常规稻;病区田间尚未发现有明显抗病性的水稻品种。最易感病期为秧苗的2~6叶期,拨节后不易感病。水稻苗期至分蘖前感染发病后基本绝收,拨节期和孕穗期发病产量因侵染时期先后造成损失在22%~35%。当地主要栽培品种感病情况见表1。
表1 2013~2017年电白地区主要栽培品种感病情况调查表
另据发病田块水稻经济性状调查,发病株结实率明显下降,发病严重的稻株形成包茎穗,结实率只有3%左右,近乎绝收。见表2:
表2 发病田块水稻经济性状调查表(2017年晚造在麻岗镇独楼村委会农户田块调查)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是由白背飞虱带毒引起,目前尚没有特效药可以防治,生产上只能预防为主。针对过去农户在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时“重施药、轻预防”的不良现状,农科人员在实际生产中提出了以“生产驱避”替代“药物治疗”的综合防控方案,并从2013年起,持续在广东天力大地生态农业股份公司麻岗有机水稻基地、岭门有机水稻基地、黄岭有机水稻基地分别进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控示范试验,示范试验面积约35hm2。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主要栽培品种有象牙香占、竹香红米、飞糯等,均为常规水稻品种。
针对秧苗期易感病、潜伏期短、感病后损失大的特点,实行机械化集中育秧,加强秧苗期管理,减轻稻飞虱为害,降低秧苗发病率。
适时插播。根据植保部门调查,稻飞虱在电白地区一年发生8~9代,第一代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发生,第二代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发生,第三代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发生,第四代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生,第五代在7月上旬至7月下旬发生,第六代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发生,第七代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发生,第八代在9月上旬至9月下旬发生,第九代在9月下旬以后发生。基地早造水稻通常在2月下旬育秧,4月上旬移栽,晚造在7月下旬育秧,8月上旬移栽,尽量避免在秧田期与分蘖盛期前与稻飞虱的为害高峰期相遇。合理密植,基地每1hm2机插秧苗约22.5万科,由于田间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控光控湿,田间小气候不利于稻飞虱繁殖,可有效遏制稻飞虱的大量发生。
稻飞虱具有趋嫩绿、喜荫蔽的特性,氮肥充足、生长浓密、叶片肥厚的水稻植株容易聚集稻飞虱。基地减少化肥尤其是氮肥的施用,田块全部施用有机肥料,每hm2施用经堆沤充分腐熟的鱼粉肥2625kg作基肥,由于鱼粉肥含有丰富的天然磷钾钙元素,经施用鱼粉有机肥后的水稻植株挺拔、叶色清秀,抗逆力增强,有利于降低稻飞虱为害,有效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
在稻田放养鸭,利用鸭子吞食水稻田块害虫,同时鸭子在田块踩踏游动,对稻飞虱等害虫具有觅食惊扰驱离的效果,鸭的粪便还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在水稻分蘖期放养鸭子150~300只/hm2,可减轻飞虱为害,降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
基地水稻生产遵循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在田块安装频振式杀虫灯,不使用化学农药,只在必要时少量使用生物农药,这样可以保护青蛙、稻田蜘蛛、黑肩绿盲蝽等害虫天敌,利用天敌加强控制稻飞虱种群数量。
表3 基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病情调查表(晚造)
经调查,2013~2016年基地田块早、晚造均没有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2017年晚造茂名地区发生大面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不少农户水稻田块发病严重甚至绝收,而基地水稻病丛率仅0.95%,属轻发生(见表3)。此外经观察,应用该技术后基地的其它水稻病虫如纹枯病、稻瘟病、三化螟、卷叶螟等明显减少。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控技术关键在于以防为主,重点是防飞虱,通过选择抗病水稻品种以及加强栽培管理,培养健株,有目的地减少飞虱为害,从而有效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该技术改变当前农户严重依赖化学农药防治水稻病虫的不良生产习惯,体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目前该技术只在公司基地进行小范围的试验,证实对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一定的成效。但在大面积应用的条件下,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如何,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