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走红多地“认亲”, 魔幻IP如何落地

2019-08-15 11:18
南方周末 2019-08-15
关键词:魔童哪吒媒介

社会

把脉

魏川

什么是IP?哪吒这样的就是IP。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狂飙,这个古老的神话人物强势“复活”,不只赢得了现在,也撑大了未来的想象空间。

这些年,我们言必称IP,但其真实内涵是: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巨大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运营。三个特点:一是有长期生命力,二是有巨大商业价值,三是进行跨媒介内容运营。

中国几大综艺节目算不算IP?它们确有巨大商业价值,但还未经受时间检验,跨媒介内容运营几无突破,如此说来,称它们为“品牌节目”更为恰当。

跨媒介内容运营是IP区别于常规文化产品最显著的特点,这有助于IP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延续更长的生命活力。最典型的当属美国两大超级英雄阵营(漫威和DC)及迪士尼。这些IP起始于漫画,从线上跨到线下,从纸上跳到屏上,电影隔几年推一部,商业开发覆盖游乐场、玩具、服装、食品等各行各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幕后金主盆满钵满,IP资产长盛不衰、不断增值。

动漫形式因其可塑性强,是最常见的IP起点,据统计,全球电影票房最高的IP中,约有七成改编自动漫。在好莱坞,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以一成左右的数量占比,创造了八成左右的行业利润。假如从动漫出发是最可行的IP养成路径,哪吒这次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中国人爱“认亲”,各地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要组织者,挖空心思寻找蛛丝马迹,想推着当地跟历史文化名人攀上点关系。山东阳谷、山东临清、安徽黄山三地就争当“西门庆故里”。

此番《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毫不意外,多地高调“认亲”:哪吒是我们老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四川宜宾、四川江油、河南西峡和天津陈塘庄这四地的政府部门通过官方渠道跟哪吒“攀亲”。理由主要包括:《封神演义》《西游记》有记载,吴承恩生前到过……

各地官方争相认亲,不少网民当笑话看。把神话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当作真人,确实无厘头,但各地政府官员岂能不懂这个浅显的道理?他们假戏真做,借势推介地方文化旅游资源。

最近两年,移动互联网传播无孔不入,对老中青少实现全覆盖,“传播=生产力”越来越成为一条铁律。杭州、重庆、西安等地成为“网红城市”,出现一批“网红打卡地”,带动了当地的人流、物流、现金流和信息流。

小地方在效仿跟进时,却发现自己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文旅资源匮乏,在现有的山水楼宇里找亮点——没有。在真实的历史里找亮点——没有。怎么办?只能发动当地文史学者,试着从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文学作品里找找看了。

四大名著民间影响力最大,自带流量,最容易被盯上。吴承恩、施耐庵们早已作古,“碰瓷”既不会被告侵权,作者本人亦不会开口否认,容易低成本自圆其说。

但总体上,近年来各地的这种“碰瓷”雷声大、雨点小,几乎没有产出立得住的成果。蹭热点时,宣传报道连篇累牍,嘴仗打得不亦乐乎;喧嚣过后,归于平静,两手空空,什么也没得到。

归根结底,这是没有把“媒体现象”落地为实实在在的项目,徒有一时影响力,既未进行有效的跨媒介内容运营,也未发掘培育明确的商业价值。

现有项目绝大多数难改品质低劣的老套路:建一条满是bug的所谓历史步行街,把店铺卖出去或租出去,卖些义乌制造的纪念品,或臭豆腐、奶茶,请几个业余的男女扮演武大郎、潘金莲,站在路口供游客合影……怎么看都像披着文化外衣的房地产项目。这样的街区,跟IP搭不上半点边,游客骂娘率极高、回头率极低,就连当地人都不推介朋友去。

如果各地真认为哪吒可以打造成本地IP,就向好莱坞、迪士尼等先行者学习,需先围绕以下四要素下功夫、打基础:形象、故事、价值观和普遍人性。

《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那个坏笑的哪吒形象自然有其所有者,权益受法律保护,各地不得剽窃冒用。想打哪吒牌,计划设计怎样的自有形象?哪吒的故事天下共有,在你那里有何不同?又将给哪吒注入怎样公众认可的价值观?他能否打动人?

IP四要素理顺了,再去谋划产业链:研发怎样的文化产品,通过怎样的传播渠道,让这个本地特有的哪吒形象和他的故事走红?去赢得哪个人群的好感?围绕这群人,可以研发哪些周边产品?是否有能力建造一个主题公园?除了建乐园,这个IP跟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能建立怎样的紧密关联?

问题一箩筐,一个并非谁家独有的魔幻IP哪有那么容易落地?

(作者系媒体人)

如果各地真认为哪吒可以打造成本地IP,需先围绕四要素下功夫、打基础:形象、故事、价值观和普遍人性

猜你喜欢
魔童哪吒媒介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哪吒VPro
The Analysis of Color Narration of Animated Film Ne Zha
《哪吒之魔童降世》经典台词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