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少微信群,就有多少副面孔?

2019-08-15 01:28刘璐冯万艺
公务员文萃 2019年5期
关键词:群里家族爸妈

刘璐 冯万艺

在家族群,你是那个毫无顾忌抢最大红包的晚辈;在班级群里,你是从来不说话的冷漠围观者。如果你手头有KPI指标,无论在哪个大群,你都是那个“求转发求点赞!谢谢大家!”的厚脸皮小强……在不同的微信群,变身不同的形象,早已成了现代人的日常。你的戏精指数有多高?

元气满满“鸡血”群

准大学生小潘在暑假里专门建了个学习打卡群,把新加的大学同学都拉了进来,每天群聊不间断。一方面预热一下感情,毕竟后面要朝夕相处4年。另一方面当然也想互相敦促、不荒废最后一个高中暑假,不定时给一起学习的小伙伴打个气。

这时候,一定不能忘记截图发个朋友圈,完善一下自己刻苦向上的大学生新形象。每个入群同学都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进度,看着每天不间断的打卡记录,一种莫名的自豪感涌上小潘心头。

胖了快20年的大宝,决心利用这个夏天减肥。他进了一个叫“必瘦客”的健身打卡群,希望“天天燃烧我的卡路里”。群成员必须把自己每天的运动情况拍照记录,如果谁偷懒,就要自觉发一个红包当做惩罚。不过几周下来他发现,这种容易“向金钱低头”的减肥方法并没让自己瘦下来,反而让他越来越穷。

进入保险公司实习的小陈,手机里有一个专门为和她一样的销售人员加油打气的群,名叫“8月!步步高”。正是在这里,刚踏入社会的她第一次体会到“全群鸡血”的气氛,每天她都会被群主@出来,喊一样的口号,发一样的大拇指,灌下大同小异的鸡汤,被同行的光辉业绩惊掉下巴。洗脑式的被动打卡模式,一度让小陈以为自己会在这个8月“步步高”呢!

“步步惊心”工作群

每天准时上下班的公务员小朱,无奈地向记者诉苦:“以前工作联络用邮件、QQ,只需白天上班的时候在线。有了微信群之后,每天几乎要时时在线,度假的时候也会有事儿跳出来,因为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和领导,还不敢设置静音,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事儿。”

当然,工作群分很多种,在国企上班的小王向记者讲了一个“最不用动脑子”的办法。

在工作群里,只要在老板发完信息之后的0.1秒内,作出回复即可。回复也讲究技巧,小王说自己工作3年,掌握了一点皮毛。比如,“收到”一般在正式通知之后使用,“大拇指表情”一般在老板发表工作意见的时候使用。精髓在于不管发什么都要快,最好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过,在这种工作群里完全不动脑子也暗藏风险,比如看到红包就毫不犹豫地点开。小王就出过一次洋相,他不知道那是直系主管用来给群里加班同事的慰问红包,而他的“半路拦截”不仅“挡人财运”,也让主管不免难堪,好在他迅速反应,咬牙吐出双倍红包,才算皆大欢喜。

暴露内心“吐槽”群

然而每天读完规定的英文实在辛苦,于是学习群里的小潘打完卡,很快点开了另一个微信群,和自己的高中密友吐槽:“每天打卡好累啊,背这么多单词根本记不住,估计过几天别人也会放弃吧?”

在学习群里被小潘鼓舞着的群友们不知道,原来他们的群主也会“丧”,内心也恐惧每天打卡,也同样记不住单词、常常想要放弃。

刚和爸妈报备过晚上会营养膳食的“考研党”阿怡,转身点开“火锅五人趴”群,向吃货朋友们发出邀约。阿怡已经在图书馆闭关了一个暑假,好不容易等到开学,终于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吃顿“重口味”的了!此刻,对她来说,烧烤、串串、火锅、烤肉都可以。“只要是这些爸妈嫌弃的‘不健康饮食,都是好吃的。”阿怡想着,即便没人应邀,自己点个外卖也不错。

前脚还在给大舅转发的朋友圈点赞,后脚小陆就憋不住跑到“小仙女”群里吐槽了。这是一个她和最要好闺蜜建立的群。大舅对娱乐圈男艺人的“娘”大为反感,但如果在朋友圈就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她知道爱说教的大舅肯定会语重心长地说上很多。所以,她只会选择在小范围的安全领域里吐个槽。“我觉得王鹤棣还挺帅的!”毕竟在她这一代人当中,“颜值即正义”有时只是一种放松的表达而已。

家族群,养生和红包维系亲情

比起朋友圈屏蔽爸妈,小陈宁可在一家三口的群里“报喜不报忧”。熬到周末的晚上,他掐着点和家人汇报当晚的安排。水果蔬菜、运动养生,一个都不能少,不然他们又要担心自己了。有图的时候发个旧图,没图的时候就报个平安,总之,乖巧温顺的人设不能倒,不然,正在攀岩馆的他突然收到爸妈的视频通话连线怎么办?

在上海念书的冬冬,每天都在不厌其烦地在家族群“打假”。“震惊!这些东西不能一起吃!”“‘90后已经开始秃头了!这几个步骤学起来”……他觉得自己的头发确实快要没了,为了给七大姑八大姨释疑解惑,仅有的辩论能力也快被这个群掏空了。

除了有一群對假消息异常热情的长辈外,家族群还有不少爱发红包搞气氛的亲戚。因此,你在中小学班级群可能从来是冷漠的围观者,但是在家族群里很可能又是那个毫无顾忌抢最大红包的最小一代人。

庇护所还是沼泽地?

过去形容人虚伪,说的是“有两副面孔”。细想这话,并不准确。拥有70个群的你,怎么算都至少有十几个人设吧?因为不用面对面交谈,从打下的字、说过的话大概就能得出一幅人设画像。再加上各个微信群之间相互独立,还不用担心“精分”的症状被揭发。

至于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似乎没那么重要。因为在社交网络里,每个“你”都被需要。就像一名“90后”大学生总结的,在每个微信群都秉持着自己的做事风格,然后“爱我的人继续爱,看不惯的自然就离开”。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不少年轻人很享受这样多重角色的“戏精”生活,毕竟,没有聚光灯也可以自己创造舞台。“换个微信群,换张脸”的现象,一方面为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提供了“庇护所”;但另一方面,需警惕它变成“沼泽地”,让你沉浸在某一副可以带来虚荣的面孔里,不可自拔。

作为“变脸舞台”,微信群不该成为逃避的借口,它更是一种机会。就像今年你定下的目标没能达到,换一个微信群不是为了重蹈覆辙,而是给自己一个完成目标的机会。既然想要树立自律、积极向上的形象,下一个人设也许就能帮助你实现。每一个人设的表演,事实上就是不停试错的过程。当演出结束,你就知道什么样的人是你想要成为的。

(摘自《畅谈》)

猜你喜欢
群里家族爸妈
奶茶群里戏精多
金主爸爸的炫酷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买奶茶
小熊当当和爸妈爸妈玩
皿字家族
我爱爸妈
走进植物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人兽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