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视域下高校的社会责任研究

2019-08-15 00:44徐秀秀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4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教育资源理念

徐秀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创新成为引领商业模式转型、催生全新经济生态链的核心动力。在此背景下,国家需要转变原本的发展模式,用科技创新代替投资和廉价劳动力,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健康良性发展的根本动力;个人也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综合能力,以适应市场需要。高等院校作为提供高等教育的场所,对于提升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以往的认知中,能够受惠于高等教育的仅限于那些能够通过高考这层筛选,进入高校的“天之骄子”,那些高考失利者没有这样的机会;即使是那些所谓的“天之骄子”,他们享受高等教育资源也仅限于在校期间,一旦踏出校园,高校丰沛的教育资源与他们再无半点关系。

上述观念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已经严重落伍。在科技发展高速迭代的背景下,一个人若不想被时代抛弃,必须依靠终身学习、不断进行自我提升,而高校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所掌握的教育资源,尽可能为更多人服务。换言之,掌握了优质充足教育资源的高校必须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不仅让进入高校的“天之骄子”享受教育,也要利用各种可行性手段,让那些未能进入高校的人有机会提升自我;同时,不仅在校期间用心培养学生,他们出了校园,也要有一套机制保证其能够利用高校教育资源,进入终身学习。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从终身教育视域出发,探讨高校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

一 终身教育与高校社会责任的辩证关系

(一)终身教育透析

终身教育是一个人一生所受教育的综合,包括了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在工作和生活中所进行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学习等。终身教育包含广泛,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学校教育,比如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等;二是学校以外的教育,比如各种职业技术培训,以及自我 学习和提升等[1]。教育乃育人之本,对于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来说,必须坚持终身学习,不仅在学校教育中,更要在学校以外不断学习,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终身教育这一理念兴起和发展于欧美,近年来为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接受,我们国家便是其中之一。如今,终身教育理念已经为我国教育实务界和学术界广泛接受。

终身教育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点。第一,终身教育可以最大程度提升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让人们能够更加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的需要;第二,终身学习可以不断涵养人们的素质,提升整个社会的综合水平。第三,终身学习也是人们不断完善自我,以及进行自我超越和提升的重要方式。

(二)终身教育背景下的高校社会责任

终身教育理念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中,高等院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掌握者和提供者,高校对于在全社会推广终身教育可以起到两方面的助推作用。首先,高等院校可以培养在校学生,并通过各种具备现实可行性基础的手段,让尽量多未能通过高考筛选的人有机会享受高等教育。此外,通过制度化手段“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即在学生毕业之后,仍有机会利用母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和替我提升。其次,高等院校还能涵养这个社会的向学风气。终身学习由理念转化为现实,需要每个社会个体的积极主动参与,在此背景下,向学风气兴盛与否便影响巨大。是故,高等院校在培养社会向学风气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 当前高校履行社会责任的优点和不足

(一)高校履行社会责任的优点

1. 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

高等院校对于提升个人知识文化水平和涵养社会向学风气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90年代之前,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属于典型的“精英教育”,只有少数人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所以在那 个时代,如果有人考上大学,那就表示他这一生有了保障。随着90年代末大专院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愈发褪去了精英化色彩,成为日益大众化的教育。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大专院校录取率仅为4.7%;而到了2015年,高考招生入学率已经超过了70%。一些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高校录取率更是接近90%。可以看到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我国高考招生录取率提升了近20倍[2]。

在此背景下,有越来越多人有机会进入高校,享受高等教育。对于大学的普遍扩招,有一部分人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扩招之后,上大学和不上大学的差别变得越来越小,大学的意义将沦丧。相较于这一部分人,有更多人对大学扩招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大学扩招对于提升社会综合素质、构建现代化国家有益处。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占据着基础性位置。以高等教育为基础,辅之以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自我学习,方才能建立起一套较为科学合理有效的终身教育体系。如果一个人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仅仅依靠治职业技能培训或是自我学习,那么最终的成效将不孚众望。从这个角度来说,90年代以来的高等教育扩招,让更多人能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也为合理科学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基础。

2. 各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反哺

从根本上说,高校教育资源来自于党和国家,也来自于人民。如何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让更多的人享受它,并通过它提升自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是政府教育部门、高校领导层以及社会有识之士面对的共同课题。就目前我国的现实状况来说,在如何充分合理运用高校教育资源这个问题上有了一定的探索和发展,譬如将高教教育资源投入于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电视大学以及在职教育。这些教育方式为那些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以及那些以及进入职场的人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和资源。以成人教育为例,我们国家的成教目前分为两大类,一是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二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成人教育。两类成人教育为社会人士提供了两种全然不同,同时又相互联系的两种选择。对于那些想要了解一般知识、提升自我理论素养的人来说,他们可以选择一般院校甚至是“985”“211”高校的成人教育项目,对于那些想要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具体操作性技术的人来说,他们可以选择职业院校的成人教育项目。不论何种成人教育,都为社会人士提供了接触和享受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丰富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加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各种形式的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良性终身教育得以建构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高等院校充分利用手中的教育资源,开展成人教育、在职教育等有别于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高等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既是一种教育资源的反哺,又是高等院校履行其社会责任的体现。

(二)高校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尚未建立培养全面人才的观念

高等院校是人才的摇篮,这里的人才绝不仅仅指理论型人才,也包括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但是,目前除了高等职业院校之外,绝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在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很大问题。许多普通高等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至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则未受到足够的重视[3]。近年来,随着实践能力培养为越来越多高校重视,情况有了一定改善。但学生缺乏实习机会和实践意愿,以及高校教师自身实践经验匮乏现象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普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观念难孚众望,高职院校的情况也让人颇为担忧。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学校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出色许多。但高职教育显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过于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却忽视了起码的理论培养。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将变得盲目和没有科学根据。是故,不论是普通高等院校还是高职学校都要转变原本的人才培养观念,普通高校要进一步重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要着力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打牢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其日后的终身学习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应有的准备。

2. 学校资源的开放性不够

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而高等院校凭借丰沛的教育资源,在终身教育体系建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不论是普通高校还是高职院校都通过成人教育、在职教育等方式,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高等教育。但是这些努力在庞大的社会人口基数面前显得杯水车薪,高校的教育资源还是过于闭塞,未能充分利用,最大程度遍及社会公众,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接下来,高等院校要通过一系列可行性措施,进一步开放教育资源,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触高等教育。

三 终身教育背景下高等院校加强社会服务的对策

(一)高校应当培植服务社会的价值选择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语境下,服务社会是高校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的价值所在。为了进一步建构终身教育的社会体系和社会风气,高等院校需要培植服务社会的价值选择,让高校的教育资源为建构社会终身教育体系添砖加瓦。

1. 根植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理念能否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等院校是否根植了终身教育的理念,是否按照终身教育的要求培养在校学生。所谓的终身教育,指的是高等院校不仅要在学制以内教授给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在学生毕业之后,依然要提供各种可以提供的资源,通过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学生在进入职场和社会之后,依然做到不断学习、自我提升,从而促成其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目前,许多高校的做法不符合上述愿景和要求。绝大多数高校仅仅在学制以内教育学生,他们一旦毕业,在和学校没有任何瓜葛,学校的教学资源也与这些毕业的学生无甚关系。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相关要求。是故,高等院校要根植终身教育的理念,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应有的帮助和指导。

2. 培养高校的公共精神

美国著名现实主义哲学家、教育大师杜威曾说过,大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智慧的凝结,对于开启民智、提升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认为,一流的国家必然有一流的大学;而越是一流的大学,越具有世界视野和公共精神[4]。如果去美国观察那里的大学,会发现一个共性,那就是几乎所有的大学都不设围墙,学校和社区、城市融为一体。不论是不是这个学校的学生,都能自由出入校园和各教学楼。学校的图书馆更是整个城市的共同资源,每个市民都有权力到图书馆看书、借阅。美国高校的公共精神由此可见一斑。反观我们国家的高校,几乎都有或高或矮、或长或短的围墙,学校的教学楼等设施也很难看到社会人士的身影,至于图书馆里的校外人员更是凤毛麟角,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国家高校的公共精神是相当匮乏的。然而,对于在终身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高等院校而言,却是了公共精神,便无法与社会公众和睦相处,无法向社会公众提供终身学习应有的帮助,这样一来,所谓的终身教育就成为无法实现的“空头支票”。

职是之故,高等院校需要培养自己的公共精神。首先,学校可以有形式上的围墙,但绝不能有精神上的围墙。任何一个真心向学的人都不能被阻挡在高校的围墙之外。这也是高校公共精神的最基本体现。其次,高校的图书馆应该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高等院校,特别是“985”“211”高校的图书馆藏书丰富,不同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心仪的书本。高校应该进一步开放图书馆,简化校外人士借阅的步骤,然更多人有机会提供图书馆提升知识水平。

3. 制定一套服务社会的制度安排

光有终身教育理念和公共精神是不够的,高校还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社会服务制度安排。高校应该本着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精神,涤荡日益兴盛的商业主义倾向,站在社会公众的立场上,制订一套兼具理念性和可行性的制度安排。需要指出的是,制度安排和前面所讲的理念与精神是相辅相成的。首先,制度安排必须有终身教育理念和公共精神作为基础,否则的话这套制度安排将无法为社会绝大多数人服务;其次,制度安排同时也为终身教育理念和公共精神的深化和传播创造了制度基础。

(二)重视对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1. 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

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良好的学校教育,终身教育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以,学校在培养在校学生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于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和训练,让他们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理论,从而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娴熟应用它们,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普通高校在这个方面做得相当不错,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状况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是高职院校的情况则不容乐观。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都以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作为建设目标。但殊不知,技术的实践和应用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如果没有相对牢固的基础理论作为支撑,即使学生能够处理一些简单和基本的技术性和应用性问题,也无法解决高深的技术攻关项目,更没有技术创新的潜力。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

2.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终身教育从来不是一个可以强制执行的政策项目,而是一个社会公众自动自发的个体选择。要让社会公众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兴趣,首先要让高校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和目标的树立与高等院校的引导是分不开的。从这个逻辑推演过程中不难发现,高校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方面发挥了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首先,高校要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作为施教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利用老师在课堂上宣讲,学校定期召开讲座、说明会,组织学生参与以终身教育为主题活动等手段,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其次,学校要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过去高校学生终身学习仅仅停留在口头,既有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客观责任。高校倡导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但却并未向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了在实际上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在实践中践行终身学习的要求,高校需要为那些毕业的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额帮助。只有这样,终身学习才不会沦为一个华丽的口号。

(三)积极开发多种教育渠道

不论何时,高等院校都是终身教育体系实施的关键一环。如何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让本校学生以外的社会公众借以提升终身学习的实际效果,是政府教育部门和高校领导层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就本文的观点来看,想要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就必须积极开发多种教育渠道。过去十多年,以成人教育和在职教育为首的教育模式,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高等教育资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创下“汗马功劳”。但以上这些教育模式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高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因此,高等院校领导层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出更多种的教育方式和渠道,让更多人能够通过接触高等教育来提升知识文化水平,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 结语

终身教育的观念近年来在我国广泛传播,并为政府教育部门、学术界和实务界所接受。如何利用高校教育资源,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是一个摆在高校领导层以及专家学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梳理了终身教育视域下高校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其中既有优点和值得肯定指出;亦有缺陷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加强高等院校社会服务的;路径选择和具体对策。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教育资源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我国终身教育制度建设的创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