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欣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河北 承德 067000)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任务,更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而“课程思政”则是高校培育高素质、高技能的全方位发展人才的重要支撑。在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和思路,是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必要探索和有利保障[1-2]。
“课程思政”强调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思政理念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感知知识背后的政治方向,提高自身政治觉悟和思想政治水平,达到专业素质和政治涵养共同发展的目标,成为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课程思政”强调的不是增加课程的设置,也不是增加活动的配置,而是将思政课堂带到培养人才、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是一个逐渐积累的长期过程[3-4]。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师的终身使命,要求高校教师以培养人才、树立德行为指导思想,将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成为真正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开创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4-5]。
高校落实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教育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培养政治意识,树立政治信仰,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发展方向和时代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政治信仰,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而实现人生价值。
高校落实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教育将政治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做到育人细无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帮助其在社会中站稳脚跟,找到自身的闪光点,实现梦想,塑造人格,让学生学会以健康的心态迎接时代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为社会做出贡献。
仍然存在一些高校在育人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思想和情感方面需求的考虑,使得学生在自己的大学生涯中始终找不到发展方向,难以确定和发挥自己对于社会的价值。高校教育要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在落实思政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再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并实施。
思政教育在内容上是涉及到多方面的,包括对学生的法纪教育、心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伦理道德等。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还不够完善,不能充分地体现大学生主体价值和思想,缺乏全方位的引导教育,使得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偏差和片面性。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对于这方面的引导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高校在设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过程中,大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设置,而缺乏对学生能动性的考虑,使得大学生对于大学的思政教育缺乏热情和学习效率。另外,高校往往采用理论教学的方式来落实课程思政,缺乏实践环节中思政理念的教育引导。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应引入实践性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理念。
高校中的专业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第一责任人,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能力以及政治素养决定着课程思政能否成功实施,不能单单依靠于思政课程和思政教师,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专业教学中。专业课教师要对课程思政教育具有极大的使命感和认同感,才能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加强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一方面要提高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功能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完善课程考核,建立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同时还要消除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教育会冲淡专业课教学的误解。专业教师要坚定信念,提高辨别能力,把握学习方向。
高校课堂课程种类繁多,门类广,因此高校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则需要辨别不同课程的多样性,有序推进,深入挖掘。另外,要做到专业课教师和思政教师的亲密合作,如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合作课题等。多门课程的思政教育要做到相辅相成,相互配合,不能各自为政。要建立完整的课程思政授课体系,将课程思政体现到人才培养计划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不断补充,而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要不断加入新的理念和思路。
课程的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内容要做到无缝连接,建立其内在的关联性,遵循教学相长原则,找到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切入点,而这些切入点往往是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思政教育要结合专业教育,引导学生从专业出发,思考国计民生,从而树立伟大的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做到真正的“立德树人”。思政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教育而存在,专业教育也必须注入思政元素,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设计中,要做到以任务为驱动,以实践为载体,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并有效地做到学以致用。只有将思政理念贯穿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才能提升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建立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高校教师不光要在理论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也要将课程思政的理念带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精神财富并建立文化自信。
在高等学校的教育环境中,大学生具有丰富的业余活动,包括社团活动、科技活动、学术竞赛等等。高校教师不光要在课堂学习中指引学生,更要在业余活动中参与指导,引领学生开拓创新,提升学生团队意识,将思政理念融入课下活动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不断的进步中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体会务实创新的魅力,在课余活动中培养百折不挠,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涌现出了信息化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良好地体现了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和能动性。高校教师要在与学生的线上、线下互动中,在资源的分享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根植政治理念,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要求,是高校教师在传道授业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高校教师要始终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和落实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中的主体力量,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做到传播思想,从而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