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 彦
周广飞(前一)
周广飞在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任调查一处的处长,乍一听这个岗位、这个职务,都给人一种在办公桌后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感觉,但其实上班时间里,周广飞和同事们都很少能够安静地坐下来,大多是行走在环境执法最前线,闻“味”辩“色”寻“迹”,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既要斗智斗勇,更要劳心劳力,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辛勤付出着。
7月1日,作为环境执法一线的优秀代表,周广飞在生态环境部召开的庆祝建党98周年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周广飞所在的生态环境执法局党支部,承担着多个专项工作,担子比较重,他作为其中一员,在党支部的团结带领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019年,生态环境部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组织开展第一阶段统筹强化监督工作。这项工作时间紧、压力大,各方都十分关注。周广飞奉命和9名同志一起组成保障组,坚持立足基层、服务一线的导向,全力配合各现场组,加强党组织建设,规范临时党小组活动,精心制作党建微视频,认真做好电话回访,坚持纪律作风每日提醒、每日报告,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于统筹强化监督工作的全过程。在他们的组织下,25位省工作组组长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和临时党小组的战斗堡垒作用,累计开展党员宣誓、学习活动300余次,做到了攻坚战打到哪里,党组织和组织活动就覆盖到哪里,为圆满完成监督任务、切实为地方减负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思路一开天地宽。周广飞和同事们在环境执法中,常会遇到一些工作书本上找不到答案、实践中也没有先例的现象,他们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创新。
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受到部党组高度重视,李干杰部长更是把它视为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当头炮”“牛鼻子”。这项工作包括长江干流、9条主要支流以及太湖,岸线总长约2.4万公里,横跨11省市,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从橘子洲头到扬子江畔,地形复杂多样,期间还要经历梅雨季节、暴雨洪峰、高温酷暑。
如何才能看得清查得准?周广飞和同事们深知“破解难题,需要创新思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他们摸索建立了三级排查工作模式,第一级无人机航测疑似排污口,第二级人工徒步排查,第三级疑难问题重点攻坚,形成了“天地”结合、“人机”互补的排查格局,并在重庆和泰州试点排查中得到充分验证,帮助地方建立起一份明明白白的入河排污口“底账”。同时,为确保排查质量和推广经验,他们还组织专家一起攻关,相继制定了航测技术指南、质控管理要求、现场排查要点等一系列技术文件和工作规程,初步构建了一整套的排查管理体系。
现场排查工作的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把大家拢到一起,如何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是一大考验。为此,周广飞他们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将复杂的工作要求“口诀化”“口语化”,方便大家记忆。同时,还制作现场教学视频、安全教育动画,使大家能够清晰明了地了解要求,规范安全地开展工作,为如期完成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能参与到这样一项伟大事业中,感到无比光荣和骄傲。”周广飞自豪地说。但同时他也深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曙光在前、胜利可望,但绝非风平浪静、一马平川,还有许多险峰需要翻越,还有许多险滩需要跨越,必须要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子不自满、不服输、不放松的精气神。
在第一阶段统筹强化监督工作中,共整合了7个专项的内容,涉及25个省、251个地市和3800多个点位,时间很紧。周广飞和同事一起连续工作两昼夜,统筹考虑区域特点以及监督人员的专业特长、政治面貌、年龄结构、监督经验等多种因素,科学合理地将1000多名监督人员及时协调到位、保障到位。周广飞他们虽然都感觉到了非常疲惫,但是想到能为污染防治攻坚战做点具体工作,他们都一扫疲惫,充满了成就感。
周广飞说,他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也是受到团队精神的感染和鼓舞。他感到,在生态环境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践锤炼中,生态环境执法局的党员干部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吃苦耐劳,顾大局、守规矩、讲奉献,很多同志加班加点已经成为常态。周广飞特别提到大气强化监督办公室,他们每天晚上都要对各地的工作组进行调度,审核各地问题,并安排新一天的检查清单,晚上十一二点走算是早的,生态环境部“双微”报道了他们的事迹,还将他们的1201办公室称为“永不熄灯的1201”,得到很多网友点赞加油。
“工作没有终点,只有开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周广飞表示,他决心按照李干杰部长在主题教育动员会上所强调的那样:要坚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初心和使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