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照射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9-08-15 02:14:10蒋梅柯晓斌成东茹杨丽廷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亚群疗程穴位

蒋梅,柯晓斌,成东茹,杨丽廷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2.汕头市中医院,广东 汕头 515031;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免疫功能低下是导致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化疗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是多元的,传统的认识是细胞毒类化疗药物以杀灭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由于其选择性差和毒性强等原因,对免疫系统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损伤或抑制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免疫认识的深入,发现一定剂量的化疗也可能产生免疫增强作用[1]。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在肿瘤治疗中有协同效应。我院引进的IZL-2003免疫治疗系统为极高频辐射,属复合毫米波,通过刺激相关穴位产生作用,可以干预和抑制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Th细胞的异常,提高巨噬细胞的表达水平、增强其吞噬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含铂双药化疗配合IZL-2003免疫治疗系统极高频电磁波照射治疗后,其外周血NK、T细胞水平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实验40例入组病例均来自我院肿瘤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化疗者,用含铂双药方案化疗。按患者意愿分组,其中实验组20例,男性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为62.66±9.36岁,最大77岁,最小40岁;对照组20例,男性1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60.35±10.36岁,最大74岁,最小40岁。实验组腺癌12例,鳞癌8例,ⅢB期为4例,Ⅳ期为16例,行GP方案5例,DP方案6例,AP方案9例;对照组腺癌11例,鳞癌9例,ⅢB期为5例,Ⅳ期为15例,行GP方案6例,DP方案4例,AP方案10例,见表1。

1.2 方法

实验组病例进行含铂双药方案化疗,治疗2个疗程,化疗第1天开始配合IZL-2003免疫治疗系统进行1个疗程6天的治疗,每次30分钟,每日1次,穴位选择为:血海、屋翳、足三里、关元。对照组病例进行含铂双药方案化疗,治疗2个疗程。化疗前、化疗开始后第7天采用我院检验科流式细胞术予查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了解免疫功能情况。

表1 两组的一般临床特点Table 1 Gener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groups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如性别、临床分期)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数据(T淋巴亚群计数等)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则釆用秩和检验。P<0.05则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化疗前d0、d21,实验组与对照组免疫功能,化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均衡可比性。

实验组第1疗程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化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第1疗程化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in the first cours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表2 实验组第1疗程化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in the first cours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NK细胞总T细胞Th细胞Ts细胞Th/Ts d0 15.3±13.15 71.13±9.72 39.23±9.31 29.71±9.87 1.55±0.84 d7 17.86±11.54 74.10±10.50 41.20±11.22 30.87±9.82 1.57±0.88

实验组第2疗程化疗后(d28)总T细胞、Th细胞较化疗前(d21)有所升高(P<0.05);NK细胞、Ts细胞、Th/Ts细胞化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3。

表3 实验组第2疗程化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in the second cours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表3 实验组第2疗程化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in the second cours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注:提示组内化疗前后行统计学检验,*P<0.05。

NK细胞总T细胞Th细胞Ts细胞Th/Ts d28 16.46±13.37 74.79±9.55*43.82±11.08*29.12±9.81 1.74±0.85 d21 15.68±12.23 71.04±11.42 40.38±10.41 29.13±10.52 1.63±0.80

对照组第1疗程化疗期间,NK细胞化疗后(d7)较化疗前(d0)下降(P<0.05);T淋巴细胞亚群化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对照组第2疗程化疗期间,NK细胞化疗后(d28)较化疗前(d21)下降(P<0.05);T淋巴细胞亚群化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第1疗程两组NK细胞化疗前后变化情况,化疗后NK细胞实验组较对照组升高较明显(P<0.05);T淋巴细胞亚群化疗前后两组间变化情况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4 对照组第1疗程化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in the first course of the control group(±s)

表4 对照组第1疗程化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in the first course of the control group(±s)

注:提示组内化疗前后行统计学检验,*P<0.05。

NK细胞总T细胞Th细胞Ts细胞Th/Ts d7 15.42±7.71*71.03±9.18 40.04±8.79 30.05±9.61 1.55±0.89 d0 18.27±10.13 70.82±12.82 40.50±10.79 29.84±10.92 1.60±0.93

表5 对照组第2疗程化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Table 5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in the second course of the control group(±s)

表5 对照组第2疗程化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Table 5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in the second course of the control group(±s)

注:提示组内化疗前后行统计学检验,*P<0.05。

NK细胞总T细胞Th细胞Ts细胞Th/Ts d28 16.02±6.66*71.24±10.00 39.92±11.23 29.71±8.51 1.51±0.79 d21 19.58±8.07 69.78±11.13 37.76±10.38 29.85±9.29 1.42±0.75

表6 两组第1疗程化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Table 6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in the first two groups(±s)

表6 两组第1疗程化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Table 6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in the first two groups(±s)

注:提示组内化疗前后行统计学检验,*P<0.05。

项目(d7-0)NK细胞总T细胞Th细胞Ts细胞Th/Ts P值0.034*0.355 0.287 0.586 0.672实验组2.57±10.03 2.97±8.98 1.96±7.76 1.12±5.04 0.02±0.52对照组-2.84±4.06 0.21±9.70-0.46±6.37 0.22±5.43-0.04±0.35

第2疗程两组NK细胞化疗前后变化情况,化疗后NK细胞实验组较对照组升高较明显(P<0.05);T淋巴细胞亚群化疗前后两组间变化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两组第2疗程化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Table 7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in the second two groups(±s)

表7 两组第2疗程化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Table 7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in the second two groups(±s)

注:提示组内化疗前后行统计学检验,*P<0.05。

项目(d28-21)NK细胞总T细胞Th细胞Ts细胞Th/Ts P值0.007*0.187 0.442 0.993 0.852实验组0.79±5.52 3.76±6.07 3.44±5.89-0.01±4.74-0.11±0.41对照组-3.56±3.99 1.45±4.67 2.17±4.39-0.14±4.62 0.09±0.48

3 讨论

目前,支气管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免疫功能低下或抑制状态下是导致肺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化疗存在一定的毒副反应,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如果免疫功能持续下降,可促进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80%,化学药物治疗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辅助及姑息性治疗领域。含铂双药是公认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一线方案,而以顺铂(Cisplatin,CIS)为代表的铂类药物与烷化剂作用相似,主要通过与DNA分子单链内两点或双链发生交叉链接,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过程。大部分患者在使用多程顺铂治疗后可产生耐药,而机制尚不明确。有体外实验发现,顺铂处理肿瘤细胞之后,可增强肿瘤细胞对CTL特异性杀伤作用的敏感性[2]。

免疫系统的抗肿瘤作用是通过体内的免疫效应细胞发挥作用,包括T淋巴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即细胞介导的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方式[3]。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在肿瘤免疫监视中起中心调控作用,是机体抗肿瘤细胞免疫的重要效应细胞[4]。极高频电磁波是指波长在1~10 mm,频率30~300 GHZ的电磁波,属非电离辐射中的极高频波,对生物体的作用机制可分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其中,非热效应能调节细胞的代谢与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5]。国内学者也报道极高频电磁波对放化疗有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6]。

极高频电磁波结合中医穴位刺激可能产生叠加效应。针灸学理论认为,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各穴位分别归属各经脉,各经脉隶属于相应脏腑,反映其病理状况,而刺激穴位能激发对应的脏腑经络反应,从局部到整体,调节气血运行及阴阳平衡,扶助正气,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元代医家朱丹溪在《活法机要》中提出:“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传统医学认为,癌瘤的产生与人体正气亏虚有密切相关,扶正固本法是中医抗肿瘤最重要的治疗大法之一。现代研究发现肿瘤细胞普遍具有逃避免疫系统监视的特性,而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能有效抑制某些特定肿瘤的生长,以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的免疫结合点阻断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等药物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主流。而“免疫功能”与中医所云之“正气”相类似,扶正固本与激发自身的免疫系统达到抗肿瘤治疗目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献研究表明关元、足三里、气海、肾俞、神阙、中脘等穴位与免疫功能有关。如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素问·血气形志》中提到“阳明常多气多血”,刺激足三里穴可起到扶助后天脾胃之气,补益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治疗免疫缺陷疾病[7-8]。关元穴位于下腹部,脐下3寸,为足三阴、任脉之会,古人称之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有扶正固本、调理冲任、补益精血等功效。艾灸关元穴可增强局部热代谢、提高局部皮肤毛细血管灌注量、改变局部电流值、改善机体免疫力等[9]。中医认为应按照辨证施治原则,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及机体不同症状来选择相应的穴位,不同穴位刺激表现出来的免疫反应不尽相同,多个穴位共同刺激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一穴位的刺激。本研究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中医针灸学原理,以“循经取穴”为基本原则,选穴如下:1、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腧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为生血及活血化瘀的要穴,刺激后可促进造血;2、屋翳:属足阳明胃经穴,位于人体胸部,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其穴内物质为卫外之气,犹如房屋之屏障保护机体免受外来邪气的侵袭。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等,对应肺癌常见症状;3、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合穴,刺激该穴可强壮机体、调理脾胃功能,治疗虚劳;4、关元穴:为小肠之募穴,可补益气血,医“诸虚百损”。由解剖角度看,这些穴位多处于一些淋巴结、毛细血管末梢、骨干骺端等富于造血功能的位置,采用极高频电磁波照射后,对其产生刺激,激发机体脏腑经络反应,从而调整阴阳平衡,促进血脉运行,扶助正气。

本实验中实验组患者化疗前后,第1疗程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第2疗程患者化疗后总T细胞、Th细胞可见明显提升(P<0.05),提示免疫功能得到提升;NK细胞、Ts细胞、Th/Ts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第1疗程、第2疗程化疗后均出现NK细胞下降(P<0.05),T淋巴细胞亚群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化疗后患者出现NK细胞减少,杀伤肿瘤细胞能力下降。两组同期化疗前后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第1疗程、第2疗程实验组经极高频电磁波照射治疗后,患者NK细胞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对T淋巴细胞亚群,两组间未见统计学意义。初步结果显示,极高频电磁波进行穴位照射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特色疗法,可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NK细胞水平,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与化疗产生协同作用,作为化疗期间的辅助治疗,可操作性较强。

猜你喜欢
亚群疗程穴位
TB-IGRA、T淋巴细胞亚群与结核免疫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7:04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夏季穴位养心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17 14:59:54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治子宫脱垂
中老年健康(2015年8期)2015-05-30 23:28:06
传染性软疣
大家健康(2014年8期)2015-04-30 02:58:50
疣状胃炎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进展
安徽医药(2014年4期)2014-03-20 13: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