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效果分析

2019-08-15 05:32:42张军丽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步行肌力偏瘫

张军丽

脑卒中是因血管阻塞或突然破裂致使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进而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症状,临床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上下肢的运动障碍,轻度偏瘫虽然能活动,但伴有明显的畸形步态,严重则完全丧失行走能力,是成年人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2]。研究发现[3],脑卒中偏瘫后早期进行肢体恢复训练对于促进行走能力恢复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后偏瘫诊断标准[4],且为首次发病。②对本研究涉及疗法耐受。③患者全程参与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其他原因引起的行走功能障碍或其他脑卒中后遗症者。②存在肢体残缺或其他系统功能障碍者。③并严重肌肉萎缩或关节疾病者。④资料不完整或中途退出研究者。对照组中,女24例,男31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8.94±8.74)岁;出血性脑卒中16例,缺血性脑卒中39例;右侧偏瘫26例,左侧偏瘫29例。研究组中,女25例,男30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9.27±8.92)岁;出血性脑卒中18例,缺血性脑卒中37例;右侧偏瘫28例,左侧偏瘫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患肢进行针对性肌肉活动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等,40 min/次,1~2次/d,具体强度和时间可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及需求适当调整。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康复护理,等速肌力训练:在等速器的辅助下根据患者具体耐受及肌力情况选择60°/s、90°/s、120°/s、150°/s、180°/s等角度、速度进行膝关节等速训练,每组训练30次,每个间隔休息0.5 min,共计5组,训练1次/d,且训练期间由专业治疗师指导进行,训练前进行膝关节屈伸亚极量测试,之后再进行训练,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康复护理:①心理康复指导。护理人员通过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况,联合家属对其进行心理安慰及疏导,针对康复训练计划、训练内容、训练必要性进行宣教,促使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及认知。②多样性训练指导。与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师沟通,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训练计划;床上康复期进行良肢摆放、关节被动活动、体位转换等训练,之后逐渐进行坐姿、坐位、立体活动、协调性、平衡、膝关节和髋关节控制训练,之后在矫正器、拐杖或他人帮扶下进行步态训练、日常活动训练,开始动作柔和,之后逐渐增加训练强度。③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患者居家恢复前指导患者家属相关家庭护理方法,规范恢复期营养配餐,并通过电话、微信进行随访指导,帮助患者尽早适应病后生活。

1.3 评价标准 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患肢肌力水平及步行能力的改善情况。①肌力水平:于研究对象生理指标相对平稳状态下,应用多关节等速测试训练系统,在60°/s速度下进行膝关节屈伸,测定膝关节伸屈肌峰力矩,连续测试5次,计算平均值,以及屈伸肌峰力矩比值。②采用6 min步行实验及Holden步行能力分级评估患者行走能力。步行实验:统计患者在平地上6 min内最大行走距离,连续测试3次,计算平均值。Holden分级:5级,可独立行走;4级,可在平坦路面行走,不平路面、斜坡、上楼梯时需部分协助;3级,可行走,但步态异常,或不安全,需他人监护;2级,需使用拐杖、矫正器辅助或间歇性、持续性需要1人辅助平衡;1级,需在1人有力帮助下保持平衡或行走,或需要双拐辅助;0级,不能行走,需2人协助或轮椅[5]。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肌力水平比较(表1) 两组干预前伸肌峰力矩、屈肌峰力矩、屈伸肌峰力矩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伸肌峰力矩、屈肌峰力矩、屈伸肌峰力矩比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步行能力比较(表2) 两组干预前Holden步行能力分级、6 min最大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Holden步行能力分级、6 min 最大步行距离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肌力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肌力水平比较()

组别 例数对照组 55研究组 55 t值P值伸肌峰力矩/(N·m-1) 屈肌峰力矩/(N·m-1) 屈伸肌峰力矩比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44.42±6.17 54.36±8.92 19.14±3.33 25.80±4.12 0.41±0.05 0.46±0.07 43.93±7.39 62.56±8.01 18.80±3.52 32.91±4.27 0.40±0.04 0.52±0.09 0.378 5.073 0.520 8.570 1.158 3.903 0.707 0.000 0.604 0.000 0.249 0.000

表2 两组患者步行能力比较()

组别 例数对照组 55研究组 55 t值P值Holden步行能力分级 6 min最大步行距离/m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1.39±0.49 3.32±0.84 14.718 0.000 13.04±1.93 30.35±4.86 24.550 0.000 1.35±0.51 3.89±0.72 26.117 0.000 12.91±1.85 36.88±5.79 29.246 0.000 0.419 4.302 0.361 6.406 0.676 0.000 0.719 0.000

3 讨论

偏瘫是因脑卒中患者脑部运动传导通路及运动细胞损伤,引起运动控制能力下降、肌力、协调性、平衡力等障碍所导致的。临床研究发现,肌力下降是导致膝关节稳定性、协调性及平衡力障碍的关键,偏瘫患者早期进行肌力训练则可提高其步行能力[6-7]。

等速肌力训练是在等速器辅助下进行相对稳定的运动,可保持收缩力和张力的平衡,促使肌肉充分收缩,并能根据患者疲劳疼痛情况、肌肉长度变化、肌力强弱等情况,提供一种顺应性阻力,促使肌肉在可承受范围内产生最大肌力,提高活动效率。此外,等速肌力训练还可根据患者日常活动功能需要提供不同速度的训练,根据训练反馈信息适时调整训练强度,在活动范围内的每一节点都能向患者提供最合适的阻力,提高患者关节稳定性,增强康复训练效果[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伸肌峰力矩、屈肌峰力矩、屈伸肌峰力矩比、Holden步行能力分级、6 min最大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说明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康复护理在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恢复中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患者步行能力的因素较多,等速肌力训练能从单方面改善患者关节稳定性、肌力水平及平衡能力,较传统功能训练效果更佳,配合康复护理可完全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康复护理着重于根据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协调应用多种护理措施,对功能限制或障碍者进行反复、持续、多样性训练,从而恢复相关功能,减轻病痛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的不便[9-10]。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康复护理可从多因素、多角度进行训练,从而增强训练效果。但等速肌力训练花费高、训练时间长,其训练效果受患者主观情绪等多因素的影响,配合康复护理不仅着重于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还能够重视其心理情绪的调整,从而帮助患者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更利于相关恢复训练的贯彻落实,以促进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康复护理,利于恢复患肢肌力水平,增强患者步行能力,应用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步行肌力偏瘫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步行回家
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06-09 06:59:58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20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Coco薇(2017年12期)2018-01-03 21:18:37
从步行到奔跑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