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爱学
铜陵市综合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铜陵 244000
修建公路桥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未被堵塞的河流和与道路交叉的三维交通的需求,但是由于桥梁的主要结构和两端的路基在施工过程中和运营中受载变形有很大差异,导致桥的两端路基沉降和桥梁沉降(几乎没有沉降)明显不一致,桥头的强度不足,进而桥头断裂和破裂,引起一系列问题,如跳跃,形成重大安全隐患,不仅可能导致汽车轮胎损坏方向失控,另外在跳车过程中,道路和桥梁路基的整体结构将受到影响,导致桥梁与路基之间的连接受到连续破坏[1]。因此,一定要注意改善桥梁的后背回填材料及压实质量、桥头搭板施工质量、道路桥梁两端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保证道路在运营过程中的车辆通行平顺。
设计施工方案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在进行道路桥梁工程与两端道路衔接设计的时候,上面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板,石灰用于改善土壤或渗透级砂。石料填料被夯实回填,并且桥头中的钢筋量增加。这种设计方案极大地提高了项目的质量。然而,由于背部的回填空间狭窄,施工工艺复杂,捣固设备选择有限,采用小型捣固设备进行分层压实,难以达到设计压实标准。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其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保证平台回填段的工程质量;钢筋混凝土桥头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两端道路的总承载力和抗压力。但是,由于背部的回填质量难以保证,在短期运营后搭板下面就容易脱空,很容易造成搭板碎裂或位移。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种设计方案无法避免桥头两端路基沉降引起的跳车问题的发生。
设计桥梁的位置大部分都是有河流或灌溉渠处,土质软弱含水量大等不良地基。设计单位往往重视桥梁结构的地基验算处理,而且忽视了两端路基的软弱地基处理。在道路实际运营过程中,两端路基与桥梁主体沉降有着很大差别,往往会让行车的时候产生跳车的现象,如果反复产生这种问题,会让地基的下沉情况更为严重。全面分析下沉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在桥梁设计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桥梁结构主体的地基验算设计,还要重视桥梁两端路基地基验算设计和桥梁衔接的设计[2]。道路桥梁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只对桥梁主体范围内进行地勘、考察,没有全面的对现场情况进行考察,确认软弱地基范围,在展开施工的过程中,由于这些问题,会导致软土地基处理不当。
设计过程重视桥梁两端路基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浅层软弱地基进行挖除,换填透水性砂砾石或级配碎石粗级料填料,在施工过程中要分层压实回填到原地面50厘米以上。深层软弱地基或地下水较丰富地段,采用粉喷桩、水泥搅拌桩或砼管桩进行地基加固,桩顶要加桩帽和褥垫层,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的桩间距及打桩的顺序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使地基工后沉降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我们在常规施工中,都是桥梁施工与路基同步施工。路基与桥台之间都留有2至5米窄小空间在桥梁梁板安装后再进行局部回填(俗称台背回填),采用小型机具夯实,很难达到设计图纸要求压实度。为了保证台背回填部分施工质量,建议在桥梁台背与两端路基同步施工过程中,中间留有足够大型压实设备施工作业的空间待后续台背回填同步施工。在后续台背回填时对已回填路基进行开挖台阶衔接,采用大型压实设备分层进行台背回填压实,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为了保证桥台的结构安全,大型设备在压实时要距桥台留有约50厘米不压,防止大型压实设备碰撞桥台。50厘米没有压实的部分采用小型机具同步压实。
桥头搭板施工过程中,横向之间进行拉杆的设置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防止搭板沿竖向方向滑落而造成桥头出现凹陷的问题,另外在纵向之间固定锚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使用适合的钢筋来确保各控制器之间的距离,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纵向锚栓可能会导致搭板出现一定的损害,所以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固定横向拉杆的位置以及锚栓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让施工安全性提高。在选择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首先在靠近桥台搭板下进行铺垫层的设置,另外需要控制橡胶支座的距离低于80厘米,只有如此才能合理的保证橡胶支座的距离符合要求,确保桥梁在建设过程中的稳定性[3]。在连接桥头搭板的过程中,往往可能产生一些缝隙,一定要确保施工的质量符合要求,并且在缝隙处进行填充材料的设置,加强防水渗透性。在选择填充材料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材料是纤维钢、沥青等,在进行填充材料操作的时候,也需要注意浇灌一定浓度的沥青,在填充材料位置更好的控制缝隙,让防水性提高。
桥梁两端容易出现沉降段路基在设计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及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依照桥梁与两端路基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从地基处理到台背回填到桥头搭板设计。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保证工后沉降值在设计允许范围内,确保路面与桥面平顺衔接,避免桥头跳车现象发生,保证行车的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