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形式探讨

2019-08-15 00:44:49陈伯豪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2期
关键词:思政思想教育

陈伯豪

(福州大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福建 福州)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互联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思政教育工作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网络信息的复杂性也为思政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投入全部精力在教学改革创新之中,积极探索契合新时期青年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手段,挖掘网络资源存在的教育价值,并将其合理应用到课程之中,以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现代化发展[1]。

一 互联网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困境

(一) 传统教学模式与时代脱节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中,高校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引领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以促进当代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然而就实际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问题。大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深刻,认为应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传授知识中,对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兴趣不足,导致高校思政教育还停留在课本内容灌输阶段,限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使传统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脱节。另外,高校思政教育还存在教师应用水平较低的问题,虽然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现代化教学技术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应用信息技术和操作多媒体设备的能力较低,使网络技术在具体课程中的应用只停滞在播放教学课件,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学习疲惫感,学习兴趣逐渐下降,无法在课程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导致思政课堂失去活力。

(二) 教师在教学中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互联网技术与移动互联设备的飞速发展,为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渠道,学习可利用课余时间利用移动设备进行思政学习资料的查找与下载,学生学习方式的增多,一方面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中,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与网络资源相比较少,且学生存在与教师交流和沟通的障碍,这种问题的出现弱化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的地位,学生可不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索,并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学习方式,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摆脱思政课堂的束缚。同时,在学生出现自主学习问题时,可利用网络搜索功能进行问题的检索,缩短问题解决的时间,同时减少与思政教师的交流与沟通,在无法探知学生学习进展的情况下,教师很难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从而导致高校思政课程内容不具实用性与针对性,限制思政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2]。

(三) 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增强教育难度

互联网自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交互性,在人人都可以发表自我观点和言论的网络时代,多元化的思想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快速的传播,影响青年学生的政治立场与意识形态。但由于相关网络监管技术的缺失,网络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使高校全面落实网络管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这种管理宽松的网络空间中,部分学生为更好的展示自我人性,盲目的追求网络中的异质思想,并对部分消极信息进行传播,挑战主流思想的主导地位。面对这种情况,大部分高校思政教师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把控,知识这种负面影响不断被扩大,影响整体学生的价值取向。这种问题的出现不但增加高校思政教育的难度,还存在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不良影响。而高校自身缺少对网络信息的正确认识,使其忽视对网络优秀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导致网络优秀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效。

二 互联网视角下创新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形式的路径

(一) 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传递社会正能量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教育资源的获取效率不断提升,面对全新的教育机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树立靶向思维,在充分结合当前思政教育工作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建立思政教育主体网站,开辟思政教育的网络阵地。首先院校要加强对学生与学情的分析,结合当代青年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掌握学生对网络信息获取习惯和认知特点的情况下,建立思政教育主题网站,并遵循以下原则:其一理论性原则。主题网站内容要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保持内容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为学生学习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参考。其二为趣味性原则,网络时代的带来,加快网络信息的传递速度,海量信息以爆炸式的形态出现在学生眼前,要想充分获得学生的关注,高校必须确保主题网站内容的趣味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其次院校要在网站中打造品牌栏目,更好的发挥主题网站的教育促进作用。主题网站中品牌栏目的建设需要院校聚焦校园热点和学生思想热点,品牌栏目要紧扣思政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借助网络平台发布校园热点新闻,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思想与政治意识。同时品牌栏目建设要能够及时探知学生的思想变化,在学生出现思想困惑与问题时,要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研究与讨论,在学生共同努力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升学生参与网站活动的积极性,同时确保学生思想发展的正确性[3]。

(二) 运用微媒体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消除青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壁垒。高校可借助网络创新思政教育方式,不断提升思政课程内容的吸引力,并实现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微媒体是集图片、音乐、视频、文字于一身的线上交流平台,将其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可增强思政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吸引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索和思考,进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与思政素养的提升。一方面,思政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兴趣,在平台中为学生推送具有针对性的思政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观看与思考,在平台中发表学习感想与收获,增强思政教育内容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另一方面,思政教师可借助微媒体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班级为单位建立思政课程交流群,减少学生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尴尬感,促进思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互动,并在群体中形成积极地互动机制,间接的增强思政教学内容的亲和力,使学生在良好的互动中完成对思政知识的了解与把握,更好的实现微媒体的应用价值。

(三) 应用多媒体设备增强教育直观性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延续的传统教学方法,影响思政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思想,利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思政课程内容的传授,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的个性需求,导致思政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内容的开放性为思政教育提供全新的改革动力,高校思政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可在课程开展之前在网络中查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与图片素材,并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以保障思政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微课的形式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利用短小精湛内容别致的视频传递思政教学重点知识,不但减少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枯燥感,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活跃思政课堂的教学氛围。在课后阶段,教师还可将微课发布到线上学习平台之中,为学生完成知识巩固与复习提供参考,进一步的提升高校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成效。

三 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普及,为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形式提供途径。高校思政教师要抓住发展机遇,利用创新手段来增强思政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达到提升学生关注度的效果,发挥思政教育引领学生思想的作用,以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意识与道德素养的健康发展[4-5]。

猜你喜欢
思政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