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莲,罗婷
(1.江西卫生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2.南昌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高校教师是人类知识文化的创造者,是专门人才的培养者,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民族发展的希望所在[1]。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影响一所大学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客观、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是其中的关键。
现代大学制度内容涉及广泛,包括规范与理顺大学和政府的关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其核心是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科学管理。
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市场化机制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与西方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同,我国的市场化进程是自上而下推行,政府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2]。大学教育机制的改革是政府职能改革的一个方面,现代大学制度必须符合政府职能变革的趋势以及市场进程的发展,此外,还要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帮助政府顺利完成改革,同时助于高校大学制度自身的升级。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关键还在于大学本身。各高校应当给予全校教职工人员足够的参与权和管理权,通过内部机制的优化升级实现大学制度的与时俱进。大学是学术自由探索的平台,高校内部机构的完善必须从学术氛围营造开始,科研人员应有足够宽松的探索平台,让制度辅助学术的发展。倘若大学内部机制优化升级帮助大学实现自我管理和约束,则会反作用于市场发展,以此形成良性循环,进而弥补市场的滞后以及其他缺陷[3]。
聘任制是现代大学制度的特点之一。大学教师不再是计划经济中的“铁饭碗”,高校聘任制在我国逐渐普及。教师通过公开竞聘获得相应岗位,根据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评聘职称。各高校也会根据学校规模以及未来的发展需要合理设置岗位和名额,高校的岗位聘任采取公开竞争的形式,全国范围内所有符合招聘条件的都可以报名,通过初试、复试、面试等选拔形式择优录取。竞聘上岗制度让大学教师将压力转换为动力,促使自己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
大学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传播知识、服务社会四大职能,教师是实现四大职能的桥梁。其中,培养人才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前提,科学研究、传播知识、服务社会都必须围绕培养人才而开展,四者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4]。由于培养人才、服务社会较难有效地评测,目前的评价体系更多地侧重于科学研究与学术成果,而对教学与社会服务方面有所忽视。例如,在职称晋升时,虽然各大高校均有各自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其评分标准、业绩条件表面上看内容涉及广泛,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到最终评审时仍然更多地落实在学术成果上,导致教师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论文撰写、课题研究,而将有限的精力用于钻研教学,如此既有碍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也必将受阻。
目前,大学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校职能部门对教师进行评价,使得同行评价、学生评教被忽视或因流于形式而未发挥实质性的作用。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忽视不同教师的差异与个性,无法体现科学合理、全面客观,不能有效地获得教师的认可,从而起到激励与提升的作用[5]。
大学的四大功能给教师评价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方向。一份科学合理、全面客观的大学教师评教机制,能够有效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改革需要那些禁锢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完善大学制度需要建立能够有效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市场经济,能够让大学长远发展的机制。高校的体制构建须给予教师充分的教学自由,让教师摆脱不必要的束缚,能够根据时代发展培养前沿性人才。一方面,宏观领域,大学的机制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评价体系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在内部组织构建上,要给予高校足够的自由权,让学校有足够的决策权和治理权,学校内部的大小事物在不涉及原则情况下让学校自主决定[6]。其中最为核心的在于大学可以自由支配教学资源,尤其是物质资源,让高校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自由支配,实现资源利用率的大幅提升。
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是为了激励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因此,必须要对高校的教学思路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定制。高校的教学和其他阶段的教学相同,都是为了给学生传授专业技能,只不过在教学深度和广度领域有一定区别,高校是学生认识世界某个领域的主要途径。此外,高校学习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理念,为将来贡献社会奠定思想道德基础。高校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和教师有直接关联,在一定程度上讲高校教师的精神风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空间,只有教师注重对学生道德理念和专业素养的熏陶,学生才能从学校中学习到受益终身的本领。因此,高校的教师评价机制构建必须要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并重,以此净化学术氛围[7]。
传统的高校教师评价主要以职能部门为主,这种评价形式让教师评价不够客观。为了真正反映教学效果,应当将学生评教及同行评价纳入其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评判教师教学效果的最优选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高校基本在网上进行选课,因此,可以通过学生选课意愿数量评判教师在学生群体中的地位和呼声,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的参考[8]。此外,可以借助第三方机构,无论是学校内部机构还是学生评价都有可能会掺杂主观情感,评价结果难以服众,第三方机构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在涉及晋升等教师切身利益的评价时,第三方机构通过其中立的态度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接受程度。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是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完善评价指标、丰富评价标准是必然趋势[9]。
大学教师评价机制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 年)》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高校的学术氛围,国家科技的发展,都与大学教师评价机制密不可分。高校须立足本校实际情况,反思传统评价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评价体系,为科学、全面、客观的高校教师评价做出一定的探索,解除教师评价中存在的桎梏,实现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推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