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明
(杭州师范大学 钱江学院,浙江 杭州)
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其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很多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独立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中药组成部分,更应该认识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要制定科学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创新大有可为,对拓展学生创业领域和创业形式有很大的帮助[1]。
通过选取一批如浙江省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福建省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湖北省的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等知名独立学院进行调研和走访,随机抽样1200 余名在校生,并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独立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对待创业的态度、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满意度、对创业的认知、创业知识的储备、创业能力的高低、创业环境的认知等维度,通过分析和研究调查结果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根据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为独立学院改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创业提供服务、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供有益借鉴。
具体研究技术与路径:通过文献资料收集,设计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实施调查,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调查结论[2]。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本问卷主要围绕学生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的满意度、学生对待创新创业教育的态度、学生的创业认知程度、创业能力水平、创业知识的掌握等。问卷题型主要采取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填空题。
2.研究样本的选取与实施。通过选取全国知名独立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在校生最为样本,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问卷通过与知名独立学院建立起的良好合作关系,预计共发放1200 份,5 所学校,共回收1120 有效问卷份,回收率为93.3%,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分析。通过分析样本的基本属性情况,在性别上,女生占比为63.6%,男生占36.4%。在年龄上看,样本主要抽取为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低年级年级的样本比例相对较低。在专业分布上比较均衡。整体来讲,本次抽样涉及独立学院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且各自占比合理,具有代表性。
2.样本对创业的态度分析。
(1)毕业生去向选择。样本分析表明,40.5%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就业,30.5%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后创业,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占16.6%,7.3%的学生迷茫、无目标,只有5.1%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创业。
(2)学生对创业的兴趣。样本分析表明,有45.6%的学生对创业有一点兴趣,非常有兴趣的学生占了21.9%,两项合计67.5%,由此可见,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对创业拥有浓厚的兴趣。
(3)创业想法产生。样本分析表明,产生创业想法的因素主要来自于自身的因素,占51.2%,其次是家庭和朋友同学的影响,而受到学校创业教育影响的只占6.2%。
(4)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通过抽取样本,高达65%的学生认为自主创业是每个人自身的追求,在理解创业上39.5%得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创办企业,大部分学生认为创业和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占了70.5%。50.2%的学生认为毕业工作几年后创业是最好的,这与大学生缺乏经验是相当符合的。
1.对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满意度。从调查结果来看,选择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的分别占了53.4%、15.1%、4.1%,三项合计72.6%,只有25.3%的学生选择满意,可见目前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离学生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
2.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要求。根据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把学生接受教育分成创业知识培训、创业能力训练、创业资金支持、创业政策解读、创业导师指导、创业场地支持、创业实践活动等方面,根据每个类别的认同程度分成5 级,从结果来看,排名前5 位的是创业资金支持、创业能力训练、创业知识培训、创业政策支持和创业实践培训[3]。
根据独立学院提供的创业课程分成6 个类别,分别是创业启蒙、商业知识、人际交往技巧、心理辅导、实践操作课程和其他,学生们最看重的是实践操作课程和人际交往技巧。
把独立学院学生获取创业知识和能力的途径分成5类,分别是创新创业课程、创业大赛、创业成功人士报告、亲身实践和其他,根据重要程度,依次是亲身实践、创业大赛、其他、创业课程、创业成功人士报告。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独立学院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主要包括独立学院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淡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不高、缺乏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专任教师、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比较单一、实践基地欠缺等。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在没有修读过创业课程的学生未修读的原因中,不感兴趣的学生为40%。由此可见,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不感兴趣,在思想意识层面比较薄弱。
在抽取的全国5 所知名独立学院的调查问卷中,没有修读过创业教育课程的学生,问及未修读的原因,有5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了解,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即使个别高校大力宣传,也只是停留在表面。
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没有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任教师,一般由校内相近专业的兼职教师担任创业基础理论类的课程教学,主要是学校行政人员和辅导员以兼职的形式进行授课、部分学校聘请校外创业人士担任指导、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存在明显不足,师资问题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遇到的最大瓶颈问题。
在覆盖面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覆盖面不广。目前独立学院一般只针对某一部分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4],通过重点培养让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日后走向自主创业的道路。
优质的教师队伍是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在互联网时代,优质的教师需要紧跟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不仅要受过良好的训练,还要学会从各方面提取信息,及时了解、学习并掌握好的教学方式,勇于对教学进行改革,为国家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人才资源。
以调查的5 所独立学院中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嘉庚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学科专业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总体教学计划,由人文素养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组成[5],建立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水平的评价机制,按照多元化、系统化、开放式的科学评价标准,具体包括课堂教学中的团队合作、课程教学的调研、学生创业认知作业的设计、创业计划书的撰写等实施情况、大学生创业类比赛获奖情况、学生创业类社团建设情况、大学生发明专利情况、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数量、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孵化器等平台建设情况、校园创业文化建设、创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情况、创业导师团队的建设情况等等。通过标准课程教学评价的不断修正和完善,为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沿着正确的道路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