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
越来越多的宠物出现在人们的身边,无论是微信的朋友圈,还是抖音的小视频,或是B站的宠物号,各类萌宠总是能在短时间内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宠物相关的各种业态以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扑面而来。
从前阵子星巴克推出的“猫爪杯”被横扫一空就能感受到人们对萌宠经济的狂热。这几年,日本经济学家发明了一个新词——猫咪经济学,是指不管经济多么困难,大众对猫及其相关产品的热情永远高涨,只要商家用对猫咪,就能吸引关注从中获益,猫咪给日本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撸猫”文化在中国也越来越受欢迎。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吸猫人群已经达到5000万。
而“撸猫”仅仅是萌宠经济中的一个小分支。据《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中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已达到1708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27%。其中愿意为宠物消费的人群75%为80、90后,女性占比为87.5%。
关于萌宠行业,对人们来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和卖的关系。在主人买到喜欢的宠物时,这当中还包含了一份情感、一种潮流与温情并存的生活方式。因此,有人认为,当下人们对宠物的照顾与喂养,达到了“类婴儿”的程度,也就是说,照顾一个婴儿所需要的一切,同样可以用來照顾宠物。
而愿意为宠物付出时间、精力、金钱,正是一种爱与归属感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已开始由单纯的物质享受向精神愉悦转化,由有形的需求满足向无形的需求满足转化,为感觉而消费。人们养宠物、爱宠物的背后,是寻找情感的慰藉,寻求情感的归宿。
有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养宠人士把宠物当成孩子,将近3成的宠物主把宠物当朋友来看待。在宠物主将宠物拟人化以后,会觉得宠物能感知到自己的情绪,并且通过和宠物的互动可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加强或者缓解,这种角度上讲,宠物和宠物主更像是一种互相需要的关系。
这种情感的需求,一方面与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数量庞大的单身一族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的单身人口已经高达两亿,其中8成左右是年轻人。无论是老年人口,还是单身一族,孤独成为他们共有的感受。因此,宠物作为“家人”的想法被许多宠物主所接受。
基于此,围绕宠物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各种需求逐渐成为资本密切关注的风口,宠物经济的全产业生态日益完善。包含宠物食品、宠物医疗、宠物美容、宠物服装、宠物窝笼、宠物寄存甚至宠物的情感需求等在内的宠物经济风口正在到来。
随着宠物市场的不断扩大,瞄准宠物经济的公司也活跃起来,涉及宠物周边产品领域的企业不仅有A股上市的佩蒂股份、中宠股份,新三板里也不乏此类新秀,比如瑞鹏股份、路斯股份等。不少宠物企业已经开始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尝试提供一体化的宠物服务。
当然,不仅仅是宠物用品或是服务,宠物形象的衍生作品与创意同样层出不穷,受到了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从表情包到影视、动漫、游戏等衍生产品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总而言之,伴随着一个宠物完整的生命周期,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机构、资本参与其中,他们合力推动了萌宠经济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