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承接新兴产业转移现状

2019-08-13 09:34马霞
山西农经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产业转移

马霞

摘 要:高新技术产业日益成为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竞争的前沿与焦点。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客观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中西部地区实际,总结该区域借助国际产业转移来推动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措施,进而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业转移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0-002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当前,世界各国竞相加快发展以生物、新能源、新材料、信息、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俨然成为各个国家与地区经济竞争的焦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863”计划、“国家科技重点攻关计划”“火炬计划”等。十三五规划中进行新兴战略性产业部署,将高新技术产业列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并取得了较大成就。现有统计资料显示,从2000—2016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15.3倍,达到了153 796亿元,其中东部地区增长了13.4倍,达到了109 167.6亿元,占全国的70.3%。而中部地区增长了37.1倍,达到了23 773.4亿元,西部地区增长了24.7倍,达到了17 840.6亿元,中西部地区合计41 614.0亿元,占到全国的27.1%。虽然因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基数小,其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但从规模上来看,中西部两个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大大落后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显然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处于落后地位。

选取中西部18个省(市、自治区)作为次发达地区的代表,根据实际,探寻其外向型发展道路,就如何有效利用外资引进高科技、高质量产业,进而引导地区产业绿色升级,助力中西部地区经济跨越转型发展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次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样本。

1  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承接新兴产业转移的概况

1.1  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引进FDI的规模分析

自我国改革开放来,外商直接投资(FDI)作为中西部地区承接新兴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之一,引进规模越来越大,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影响区域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外资引进的规模上呈现出一定特点。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来,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中外资企业的总产值呈快速上升趋势,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为3 848.4亿元,约是2000年总产值的28倍。但近年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出现明显波动。而外资的引入不仅增加了地区就业,也带动了地区相关行业产品的出口。2016年外资企业增至387家,约是2000年的2.1倍,从业人员年平均数增为266 076人,约是2000年的6.6倍,出口交货值也提升到2 065.1亿元,约是2000年的140.4倍。

1.2  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FDI的地区分布状况

对于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外商投资地区发展的分析,主要是从各地区外资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进行比较。从图1可以更直观地看到,2016年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对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分布在陕西、四川、江西、重庆、安徽、河南、湖南、湖北、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其中,陕西FDI最多,为168.50亿元,占中西部地区总值的39%;其次是四川,51.37亿元,占比12%,仅此两省的FDI就占到中西部地区总值的一半以上。以上提及的9个地区的FDI共占中西部地区的96%,也就是说其他9个地区的FDI相对匮乏,只占到整体的4%。

1.3  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FDI转化情况

对于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外资转化情况,主要是从中西部各外资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进行比较。如图2所示,2016年中西部地区18个省(市、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外资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合计2 281件。其中,四川最多,达到931件,后面依次是湖北307件、安徽267件、江西200件、河南178件、陕西127件、山西71件、湖南56件、重庆50件,这9个地区合计2 187件,约占整个中西部地区的96%,而其他9个地区都低于50件,在整个区域占比不足5%。

2  存在的问题

2.1  中西部地區在制定承接产业转移政策上有一定的盲目性

中西部地区因历史、地理及自然等方面的先天不足,经济和科技长期处于全国的落后水平,若单存依靠内部积累来实现经济增长,显然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恰逢国际经济调整,为中西部各省(市、自治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契机。基于此,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积极出台政策来吸引外国资金与技术。但因对拟承接产业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论证,准入规则不健全,忽视自身承接基础和配套产业承接能力,盲目引资现象严重[1]。

2.2  承接产业转移的外部环境还有待完善

外部环境是顺利承接新兴产业转移的基础保障之一。2016年,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拥有外资企业3 521家,占到全国的88.1%,而中西部地区的外资企业数为387个,只占全国的9.7%,在全国处于落后水平。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的外部环境建设还无法支撑所承接的新兴产业。具体表现在:基础硬件设施不足,与硬件设施相配套的服务、文化、制度等软件设施也比较匮乏,另外资本投资制度也不完善。

2.3  中西部地区区域发展不均衡

区域间协调发展,有助于区域间合作,发展规模经济,从而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从中西部各地区实际情况来看,2016年各省(市、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的FDI分布严重失衡,陕西、四川等9个地区的FDI占到整体的96%,而安徽、广西等9个地区的FDI只占到整体的4%。中西部各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FDI发展明显不均衡,不利于地区间相互协作,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并成为制约中西部地区进一步承接新兴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2]。

2.4  企业承接能力不足

外资技术外溢后能否有效吸收,主要取决于我国企业的自身技术水平。2016年,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外资的有效发明专利数为33 553件,占到了全国的92.6%,而中西部地区为2 281件,仅占全国的6.3%,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主要是因为中西部地区严重缺乏高尖技术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自身科技实力与跨国公司投资项目的技术水平差距过大,对引进的先进技术无法有效吸收转化,从而导致外资项目技术外溢的吸收和利用效应不明显。

3  发展建议

3.1  政府的引导作用要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

通常政府都会为重要产业的发展制定规划,引导产业发展。中西部各地区政府在制定符合其实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计划过程中也做了许多工作,但是目标不明确、发展领域大而全的问题普遍存在。

对于仍处于发展初期的中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而言,政府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综合考虑本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科技进步综合实力、产业配套基础、科技人才水平以及R&D投入能力等因素,要突出重点,切忌普遍撒网。建议今后政府在制定中西部各地区高科技产业发展规划时,在充分考虑国家级规划领域和行业的基础上,充分进行科学论证,集中选择最适合本区域发展的行业,不要贪多求全,加大投入,确保重点产业和领域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持,进而快速成长,具备一定自主研發和创新能力。

3.2  加大基础设施及软环境的建设力度

中西部地区经济之所以落后于全国发展水平,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硬环境和软环境条件差。硬环境,也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是有效承接新兴产业转移的基本保障,所以各级政府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软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外资的引进与吸收,各级政府必须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为新兴产业的承接提供必要的“土壤”,促进外资的吸收与转化,使外国投资者获取预期收益,从而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和技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3  加强区域协作,共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中西部地区要想规模经济,须深化地区区域合作,从而有效推动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均衡发展。加强中西部地区间的合作,首先要摒弃过去各自为阵、以邻为壑的旧有发展模式,勇于打破地区封锁和行政壁垒,实现资源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各地区依据自身优势,选择特色领域,共建承接新兴产业转移示范区,从而有效提高整个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

3.4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内地企业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其自主创新能力决定了承接产业转移的高度,并直接影响其对引进科技成果的吸收转化成效。中西部地区要想有效承接国际新兴产业转移,必须提高内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环境。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确保高新技术产业的健康稳定运转。

其次,加大科研投资力度。目前,绝大部分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刚刚起步,该产业具有高技术产业特征,其技术研发成本高,回收周期长,投资风险大,政府需要建立专项基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对关键技术设备的研发与生产。

再者,重视培育高尖技术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是关键。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承接能力之所以不足,高尖技术人才短缺是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各级政府需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枝茂.产业转移文献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9(4):1-2.

[2]涂平,赵唯为,梁娟珠.集聚扩散视角下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时空转移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19,40(2):257-263.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产业产业转移
河北承接京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研究
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网络分析与启示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创新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创新研究
浅谈惠安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路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