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集街“三乡工程”建设情况调查与思考

2019-08-13 09:36汪礼波喻承生
南方农业·中旬 2019年4期

汪礼波 喻承生

摘 要 姚家集街是湖北省武汉市的“北大门”“口子街”和革命老区。近年来,街党工委、办事处依托国家5A级木兰生态旅游区,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走农旅融合之路。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成果,在全街扎实推进“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以下简称“三乡工程”)建设,有力促进了农业转型、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全街近两年人均年收入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关键词 “三乡工程”;杜堂模式;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1.044

“三乡工程”建设中的“杜堂模式”被央视《新闻联播》聚焦报道,被新华社领导称道,在中央农办领导现场调研时获得了高度肯定。2017年11月15日,湖北省“三乡工程”建设现场会在黄陂区召开,与会人员考察了杜堂村“三乡工程”建设情况。武汉市委领导在讲话中对姚家集街“三乡工程”建设给予了赞扬。12月7日,湖北省省委领导亲临杜堂村考察,对企业到乡村投资兴业、带动大批农民就业增收表示了肯定。杜堂村乃至姚家集街“三乡工程”建设引起了各级领导和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姚家集街实施“三乡工程”建设的实践及调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启示。

1 明确发展思路,凝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共识

专家学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后指出,中国经济的薄弱点在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的薄弱点在乡村经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尽管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农业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就姚家集街而言,乡村经济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发展相对滞后,脱贫攻坚任务还很艰巨。街党工委、办事处在正视问题的同时,认真分析了自身优势。全街有0.67万公顷山场,3条河流,拥有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和满眼葱茏的广袤乡树,自然景观独特,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条件。街党工委、办事处据此引导全街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全街上下形成“街道要强、农民必须强;街道要美、农村必须美;街道要富,农民必须富”的共识,并在实践中积极贯彻落实。

2 把握发展方向,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和“三乡工程”

2014年武汉市委市政府、黄陂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建设美丽乡村相关政策。姚家集街党工委办事处深刻领会政策精神,借鉴相关区域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经验,结合本街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方案的核心要旨是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引导本街在外能人回乡创业,重点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和乡村休闲游,让村民能就近就业,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是姚家集街“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初步探索和尝试。经多方洽谈考察,姚家集街引进武汉万中集团董事长葛天才回到家乡杜堂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葛天才回乡投资2.6亿元,流转土地466.67 hm2,建设木兰花乡景区。第一期工程完成了275户农居的立面整治和房屋装修。经过2年的建设,木兰花乡景区于2017年3月29日盛大开园,杜堂美丽乡村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先进单位。

2017年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三化大武汉”目标,并将招商引资作为武汉赶超发展的“一号工程”。街党工委办事处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赶超,将招商引资作为振兴乡村经济的重中之重。大打“乡情牌”,强化情感融合、强化情感联络、强化情感招商、待能人如至亲,吸收姚家集街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建设。街道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强力推进“三乡工程”建设,在杜堂村、盛家湾村、崇杰村、刘湾村以及双河村共立面整洁、装修房屋669户,发展农家乐、民宿、休闲养老产业,与260户武汉市民签约入住。

杜堂村木兰花乡景区率先成立全省首家旅游服务合作社,村民以房屋和宅基地估价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和经营,确保年分红率在10%以上。目前,它已与77户村民签订协议,利用空闲房屋打造休闲民宿和农家乐,已建成运营12家民宿、8家农家乐、1家土特产电商、1所中国文艺家书画院、1所非遗文化泥塑馆和1所木兰文化博物馆。此外,景区租赁空闲农房打造大学生创客中心,吸引街内外大学生返乡创业;参照共享经济新模式推出“共享厨房”,让下乡市民以厨会友,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景区展现在市民面前。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及“市民下乡”工程,上述村相关村湾贫困户三项收入即通过房屋作价入股分红收入、就近打工收入、土地流转租金收入显著增加,对贫困户脱贫销号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2018年,全街12个重点贫困村整村脱贫出列,3 854名贫困人口脱贫。

3 创新经营模式,着力实施资源共享、民企双赢

在推进“三乡工程”中,街党工委、办事处解放思想,大力践行总书记提出的提高农村集体和农民财产性收入,让社会财富最充分地涌流的要求,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和房屋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为农房的租赁经营提供制度支撑,有效推动了农民闲置农房转变为财富要素、农村资源转变为创富资本、农产品转变为农商品、农民转变为合作股民、乡村转变为宜居宜业乐园,极大地释放了农村土地和资产资源的潜能,促进了农民收入从单一农业收入向4种收入转变,即土地的流转收入、财产入社的分红收入、就业的工资性收入和自主创业的经营性收入。木兰花乡景区开园半年来,吸引游客54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08亿元,促进村民户均年收入6.2万元,带动3个村集体年收入60万元,成功实现40个贫困户脱贫。群众交口称赞,杜堂富了,杜堂美了,杜堂强了,成为“三乡工程”促进乡村振兴的典范。

它的经营模式如下。1)入股成立杜堂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通过评估,村民空闲农房按1 600元/m2价格入股合作社,农户按照入股10%保底方式进行分红,上不封顶,保障了村民的合理收入,同时保证了市民下乡的经营生活环境。2)市民固定投资民宿模式。投资市民负责房屋装修,可享受每月2天免费居住权。市民投资后无需打理,民宿由专门的民宿管理公司管理运营。3)文化下乡模式。2017年7月,中国文艺家书画院行政院长王彪带队中国名书画家入驻杜堂村,合作社免费提供200 m2的房屋一套。聘请中国木兰文化收藏家叶蔚璋先生利用董事长葛天才祖宅建设木兰文化博物馆,旨在提升当地村民的文化素养和景区的文化内涵、知名度以及影响力。4)共享模式。罗丽莎、罗兰以及付志国原本是在武汉发展的普通市民,后在市民下乡政策的激励下来到木兰花乡风景区,共创花香小厨特色农家乐,服务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通过共享模式,降低了市民投资成本与投资风险,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带动更多市民放心下乡、安心创业。上述经营模式的实施,使村民的收入结构从单纯的“务工+务农”收益发展为“土地流转收益+家门口就业工资+房屋入股保底10%的收入+超过保底分成收入+后期景区内创业经营收入”。基本收入加固定浮动收入,让村民不出一分钱摇身一变成为股民,不仅有效利用了自家闲置房屋,更充分激活了村民的再就业和再创业激情,直接带动村民增收、贫困户脱贫、村集体收入增加。

4 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三乡工程”在农村行稳致远

姚家集街实施“三乡工程”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动实践,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让群众看到了习总书记要求的乡村振兴的新曙光。全街“三乡工程”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姚家集作为重点贫困街,相对农民的期盼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以确保“三乡工程”在农村行稳致远。

1)从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认识“三乡工程”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刻认识到“三乡工程”顺应了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是汇聚合力振兴乡村的新举措,是聚集要素振兴乡村的新途径,是拉动消费振興乡村的新实招,是深化改革振兴乡村的新抓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提升认识境界,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广泛宣传,积极行动,担当作为,扎实推进市民向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程落地见效。2)出台优惠政策和制定规划,以便遵循操作。3)各单位各部门通力协作配合。“三乡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涉及的单位和部门要层层压实责任,明确职责,简化手续,提高工作效率。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越偏远的地方风景越优美、民风越淳朴,越适合开发民宿旅游。但是,基础设施特别是路、水、村湾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投入不足,导致企业开发成本高,影响了市民下乡、能人回归。因此,要切实加强“三乡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三乡工程”与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全域旅游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度结合,为促进新时代“三农”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