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林华
慕课(MOOC),这一从高等教育领域兴起的教学方式经过快速的发展,已迅速影响到其他层次的教育和领域,其中就包括中职教育。这一基于在线自主学习与评价为一体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不仅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出了挑战,更是改变了師生教与学之间时间与空间的范畴。在数据信息大爆炸的现代社会中,慕课无疑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中职语文作为一门传统的基础文化学科,在中职类学校的课程中本身就具有特殊的地位。慕课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是数据信息化的又一产物,如何将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与慕课相结合,从而产生一种更加适合中职语文发展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清华大学程建钢教授提出:“高校可以借助 MOOC真正推进混合教学改革。”事实上,中职语文也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混合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探讨了适合于混合教学模式的传统语文教学“元素”,适合于混合教学模式的慕课“元素”以及混合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慕课(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之意。慕课,起源于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首次宣布将课程免费放到网上,引发一波在线课程建设的热潮。2011年秋,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由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共计16万的学习者同时注册并学习,由此催生了Udacity在线课程。2012年4月,斯坦福大学的两名教授创建的Coursera在线免费课程也上线,学习者不到一年就突破了234万人。由此,慕课的学习开始掀起一股热潮,《纽约时报》也把2012年命名为“慕课元年”。我国的慕课起步比较晚,2013年,我国慕课用户注册人数才十来万,2014年达到了150万。但是,近两年,我国慕课用户人数急速增长。据统计,至2017年10月底,我国慕课网站用户已突破1000万。这与信息化发展速度是相呼应的,其发展前景也是值得期待的。
(一)课时占有比例较低
中职类学校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基础文化课的课时比例调至最低。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一年级的学生每周只有2节语文课,二年级第一学期部分专业每周2节语文课,部分专业甚至不开设语文课,而在二年级第二学期,部分专业每周开设4节语文课,部分专业每周调为2节课。三年级第一学期由于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参加高考,则安排每周8节语文课,以便高考复习。这在每周总课时为35节的教学安排中,占比就显得特别低了。与普高每周平均6~8节的课时相比,比例相当低。这就造成了学生、家长,甚至是老师都有一个普遍的意识——语文课在中职是无足轻重的。
(二)学生方面
中职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据一组调查数据显示:2375%的学生进入职校是为了早日找一份好工作,708%的学生是父母安排上职校的;5958%的学生喜欢技能课,75%的学生喜欢文化基础课;2917%的学生喜欢语文课,633%的学生对语文课只是一般程度的喜欢;625%的学生认为学习了语文变化不大,没动力,225%的学生认为对于语文学习没有兴趣。通过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的动力明显不足,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
另外,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差,缺乏学习主动性也是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问题。据调查问卷显示:720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语文学习习惯不好,40%的学生临时翻看课本,3208%的学生是有时间才翻看课本,根本不看的有1208%。可见,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语文缺乏主动性,在语文课堂中,他们是被动接受。除此以外,缺乏成功体验,存在明显的自卑心理;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纪律差,课外阅读量极少等,也是目前中职学生存在的几大问题。
(三)教师方面
中职教师都有着这样一种矛盾的上课心理,即“要了教学效率没了课堂纪律;要了课堂纪律没了教学效率”。事实上,这个“教学效率”并不是真正的“效率”,学生在没有“课堂纪律”的情况下,又何来“效率”呢?目前,大部分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跟不上信息化的发展,甚至停滞不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本已“沉闷”的课堂变得更加“沉闷”。不少语文教师还习惯于“一言堂”,详尽而系统地把知识“喂”给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相对枯燥,课堂内容少,教学手段单一,五官刺激单调,封闭式问题多,开放式问题少,学生听课效率低。作为老师,越是想让学生学到知识,就越是“一言堂”;作为学生,越是听“一言堂”,就越不肯思考问题,越不想学习语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也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混合教学模式,就是把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和基于计算机(移动终端)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
(一)适合于混合教学模式的传统语文教学“元素”
混合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整合了语文教学模式和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到适合于混合教学模式的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些“元素”。
1.教师的主导者优势
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充分发挥了“导学”功能。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密切关注学习者的情绪,可以面对面近距离地感受学习者对于所授内容的把握程度,甚至还可以灵活地把握教学节奏,机智地进行教学对话。
2.黑板与粉笔的作用
语文课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养,还可以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例如书法。一个书写功底扎实的语文老师完全可以通过黑板和粉笔把书法这一传统的中国文化很好地传承给学生,让语文课堂在不经意的“板书”中得到有效体现。这是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无法取代的。
3.诵读机会的直接体现
语文的学习,一定是“多读”“多写”“多讲”的过程。所以,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有一个很大的“读、写、讲”的课堂对话空间。教师的朗读与表达的范体,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越深刻,学生表达的诵读需求也就越强烈。
(二)適合于混合教学模式的慕课“元素”
要改变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状态,就必须加入新的理念,让慕课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生根发芽”,有效地落地于中职语文教学实践。
1.“知识片+微视频+在线测试”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
我们可以把一篇课文、一个大知识点,甚至是一个单元的课文,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知识片,将一个个大知识点分割成若干个小知识片,然后运用丰富多样的信息化手段,例如动画、视频和仿真等将每个小的知识片拍摄成6分钟左右的微视频,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视频的同时完成一定的客观题在线测试,从而完成课程的学习。
2.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慕课平台依托云计算平台,进行有效的在线实时互动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地通过平台的讨论区或论坛进行互动。可以是针对某个知识片或微视频的思考讨论,也可以是对整个课程的探讨学习。
3.学习“大数据”概念,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
平台通过系统化的数据挖掘,使教师能够随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能及时进行反馈指导,能够持续改进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借以实现“因材施教”式的个性化教学与学习。
(三)混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在这里,笔者以《新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开头模式》这一知识片作为案例,来探讨混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在这一知识片中,学生主要是掌握新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开头的一种特定模式——“引、评、亮”。本次课具体过程为4个学时,教学环节包括案例呈现、视频自学、案例再造、知识讲解、随堂小测、心得体会等六个环节,用时共90分钟。
1.案例呈现
在课堂上,教师先通过网络平台呈现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将以往一些好的作文开头案例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视频自学是此次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视频讲解”栏目中观看《新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开头模式》的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在讨论区,要实时进行师生互动。制作这段微视频时,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尽量将知识点和议论文开头的写作技能讲解透彻。在视频自学过程中,学生还要完成相关的客观题的检测。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作文的开头形式让学生进行判断。并且,教师可根据平台统计的测试情况,实时了解学生的知识片掌握情况,并做出及时有效的反馈。
3.案例再造
这是面对面学习的一个环节。教师先对案例进行简单分析,并进行引导性的提问,尝试让学生自己分析案例。在师生的共同讨论分析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 既可以再次观看《新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开头模式》的微视频,也可以参考“文字讲稿”栏目中的写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自行完成上机写作练习,并将作业上传到“作品提交”栏目。写作练习过程中,教师进行现场指导答疑。练习后,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点评。而提交的作业,由教师在课后及时地进行在线批改,学生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教师评语和评分,也可以在课外针对错误进行修改,并再次提交。
4.知识讲解环节即为传统课堂上的理论讲解
教师在案例学习后,从具体的写作练习中引出议论文开头模式写作的理论基础知识,并进行详细讲解,进一步完成知识的梳理和完善。
5.随堂小测环节
由于是写作的练习,所以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的习得,学生要完成四道课后写作测试题,再次检查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 测试和作品评分按46的比例作为本堂课的最终成绩记录到课程平时成绩中。
6.心得体会环节
在这一环节,教师将引导学生在学习后思考学习心得体会,并使用 “学习反思”栏目中的讨论区与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将四道写作题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指出谁的作文开头写得好,好在哪里,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直观的学习。
整个课堂虽然耗时4个学时,但是,整个学习过程不会因为课堂的结束而终止,学生可以继续利用平台资源进行知识巩固和在线交流。
任何教学改革都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混合教学模式,我们也必须面对一些问题。
(一)教学设备
慕课需要网络,需要计算机或者是移动终端,学习者要在网络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学校的教学设备有限,或者说家庭条件不允许,那么,学习任务将无法完成。
(二)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在制作微视频,创建交流互动平台时,要涉及很多的信息化技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信息化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课堂的效果,甚至是学习的效果。那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强化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制作高水平的微视频,从而引起更多学生学习中职语文的兴趣,达到学习的目标。
(三)评价的时限和水平
对学生掌握情况的评价,肯定是越及时越好,这样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但是,慕课由于人数上没有限制,也必将会面对跨班级学习的情况,人数众多,所以,如何又快又好地给学生进行评价,这是对语文老师的一大考验,尤其是像写作课、阅读课这样的课程,该如何评价,确实需要中职语文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个规划即将期满,我们确实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发展的巨大影响力。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生态,无论中职语文教育在中职的课程体系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位置,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无论是从思想认识上,还是在专业水平上,甚至在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上,都应该达到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发扬传统,创新教学。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