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桥梁

2019-08-13 08:12胡波
新课程·小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胡波

摘 要:学生与文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但往往學生自己的阅读能力有局限,在阅读文本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碍。这时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和指导,去做学生与文本交流对话的桥梁,帮学生创造一个情景,使文本变得生动、形象。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沟通;创造情景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一种理念,也是我们平时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的重要理论依据。

在这些对话之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但小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受他们自身阅读能力的局限和生活阅历的限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碍。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和指导,做学生与文本交流对话的桥梁,帮学生创造一个情景,使文本变得生动、形象。可这座桥梁要怎样去搭建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创建平等的对话环境

对话是指双方在一种平等的关系中,进行交流和自我构建。我想在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想法见解为主,教师所起到的是一个桥梁的作用,引导、点拨学生,使其能主动与文本进行对话,而不是生硬地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灌输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时“喂”字的处理:小柳树说的话中有这么一句“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啊!你看我,我多漂亮!”一个“喂”字传神地刻画了小柳树的骄傲自大,自以为是。教学中,我紧扣“喂”字,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加深体验。我创设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指着一个孩子说:“喂,把你的直尺借给我用一下!”再让学生体会一下,老师用这样的语气借东西,你愿不愿意借,为什么?然后让孩子说一说你觉得小柳树是怎样一棵柳树?再读小柳树的话体会小柳树对小枣树的傲慢无理。

二、给予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

文本,不是静止的,它是灵动的,有生命力的。学生要倾听它的“悄悄话”就一定要走进文本,去感知它。而读通全文是感知的基础。“读通”就是把文章读顺畅。让学生读顺畅课文,就要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怎样才能让学生读顺畅文章呢?教师可以以多种读的形式来促成学生熟悉课文的过程。例如:通过自由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通过指名读,师生共同纠正读书中出现的错误读音。读者,读出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听者,侧耳倾听,或有感悟。

三、巧妙填补文本空白

波兰哲学家罗曼·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提供给接受者一个“图式化”结构框架,其中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点,给接受主体的参与以自由。也就是说文本中还有许多的空白,我们教师就要去帮助学生填补文本空白,使其具体化。例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然后又举起来。

在这一句话中体会阮恒心情的变化时重点,所以在此处我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想象阮恒在每一次举、放时是怎样想的,对此处的空白进行填补,以达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精神的目的。

四、借助文本插图,创设情境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课文中的插图也是我们重要的学习的资源,也可以帮助我们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例如: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我让学生看着课本中精美的插图,思考:究竟是什么使安静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学生阅读课文和文中的插图后,就会有新的领悟:安静留恋这里的碧蓝的天空、和煦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翠绿的小草、五颜六色的小花、漂亮的蝴蝶……而天空、阳光、空气、小草、小花、蝴蝶……这些则汇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画面。透过“整天”与“流连”这两个词,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安静对春天的无限热爱。由于插图与课文的结合,会让学生心中的画面更加丰富。让学生得以走近文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文本中的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读通文本。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就是他们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对话的情景,搭建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可以用心去发现、感受、倾听文本字里行间的“悄悄话”,从而最终达到对文本正确、深入地理解和感悟。

参考文献:

[1]梁昌辉.多文本阅读,点亮学生言语经验[J].江苏教育研究,2018(32):48-50.

[2]章可欣.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3]郑沛,铁艳娜.巧设议题,提高多文本阅读教学效率[J].西部素质教育,2018,4(4):253.

[4]魏薇.小学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编辑 刘瑞彬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