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式班级活动的育人价值研究

2019-08-13 08:12刘诗思
新课程·小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班级活动育人

刘诗思

摘 要:班级活动是拓展小学生生活体验的有效途径。有价值的班级活动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立足学生道德养成。德育应以班级活动为契机,让学生在思辨式活动中有所悟、有所得,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关键词:思辨式;班级活动;育人

一、小学班级活动现状分析

现在小学的各个班级都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的是学校统一下达要求,各个班级必须响应的,有的是班级自主组织的。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不难发现小学班级活动存在的问题,其中最严重、最明显的是:活动繁杂,意义不足;缺少“德育”渗透。不可否认,现在的班级活动形式是丰富的,但千篇一律,形式大于意义。作为班级活动主体的学生缺少自主的机会,思辨能力也不够。班主任应关注班级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让学生成为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总结者,让学生在活动中有真切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道德认知,由“生活”到“活动”,再由“活动”到“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引导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做合格的、有担当的社会小公民。

二、人人都是“纵横家”——思辨式班级活动开展策略

思辨式班级活动的目标是“人人争当纵横家”,包括“整班学生培养愿景”和“学生个人发展目标”。前者指班级学生都能拥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有正确的价值观并能知行合一。后者旨在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问题,了解思辨所需的形式逻辑及推理逻辑,形成辩证思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科学精神,主动担当责任,积极实践创新。

1.开展常规活动,形成辩证思维

思辨式班级活动从“立德树人”的德育培养核心出发,结合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内涵,开展“两难问题”的系列化实践研究活动。活动以学生“自主开展社会调查”为基础,以“质疑与辩论”为学习与互动的主要手段,以“引导学生做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价值判断和个体道德智慧生长”为目标,努力使学生在道德判断的过程中丰富直接经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主要形式有:漫画创作、思维导图探秘、现场采访、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现场辩论等。

活动内容取自学习日常、社会现实,活动以“思辨”为基础,以“辩论”为主要形式,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乐趣,又让学生的认知和道德情操得到有效的提升。活动开展前,学生自主发现两难话题。主题确定后的研究过程能让学生深刻感知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道德问题的严肃性,初步学会换位思考,判断矛盾双方的利弊关系,并选择正确的行动。在常规活动中,班主任起指导作用,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帮助。

截至2019年1月,我班已开展了四个主题的“两难问题”研究活动:

以“志愿服务做不做”这一主题为例。当问及“志愿服务做不做?”时,很多學生会不假思索地高喊:“做!”可是,真正在现实生活中落实的又有多少呢?志愿服务遇到的困难有哪些?学生前期通过资料搜集、采访、问卷调查发现:本年级大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的频率低,平均每个学生一学期参加志愿活动0.8次,理由五花八门,以“没途径”“没时间”居多。而通过到福利院、老年公寓、聋哑人学校等地实地走访,学生发现问题还不仅仅出于“学生”自身,有的学校以“志愿服务”为口号,走过场,这让志愿服务的双方都“无所得”。小组在合作探究后达成共识: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应该率先垂范,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和社区服务,并应该积极号召更多少先队员加入此类活动。志愿服务不仅仅是表演个节目,而是真正用心、用行动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关怀,流于形式的志愿服务不如不做。他们也懂得了志愿服务不一定要去福利院、敬老院,而是在社会的各个场所。于是,班委及时组织了“小小志愿者在路上,闪闪一颗心在发光”的后续实践活动,从校内走向校外,一个学生邀请一个社会成员一起参与爱心服务,此举获得好评后,形成了“纵横家1+1”系列活动——“1+1画一画”(“两难”漫画),“1+1辩一辩”(“两难”辩论),“1+1做一做”(实践),真正让思辨式班级活动的价值得以体现。

思辨式班级活动扎根于传统文化土壤——继承纵横家风采,拥有洞悉时事的眼光和思维。活动发展仰望更高远的目标——培养大社会的小“纵横家”,眼中有他人,眼中有世界。活动切实地关注学生自身,关注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社会生活、道德两难问题的前延后续,努力让“两难问题”活动成为常规活动,其实是重视对学生辩证思维进行循序渐进式的培养。

2.挖掘多种资源,提升辩证思维

思辨,不是“随意的想象”,而是“有依据的思考”。思辨式班级活动往往是在大家面对各种问题之后开展的,只有当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切实了解所研究的现象,才能寻求正确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自身应该具备对相关资源的敏感度,能通过有效的途径获取资源、辨析资源的价值并加以运用。

活动最常运用的是学校资源,用什么?怎么用?何时用?……这些都是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家庭资源是抓手,如果有家长在街道工作,在社区志愿服务方面能获得第一手信息和有效机会,那么“如何与人沟通”就是学生参与活动的必修课。此外,充分挖掘社区资源是必不可少的,社区宣传栏和广播都是活动开展的有效资源,运用这些资源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过程。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拥有沟通协调、思维创新的基本能力,应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自由组队、自主调查、自觉反馈、自愿参与,经历寻找资源和整合资源的过程,学生能留下踏实的成长足迹。

3.关注生活日常,运用辩证思维

案例一:过圣诞还是元旦?

2017年12月,有学生提出:“过圣诞还是元旦是一个两难问题。”听罢,我暗自窃喜:学生初步形成了辩证思维。由班委组织,学生在一节班会课上进行了辩论。作为“旁听生”,我很满意学生这次的思维碰撞。支持过元旦的学生认为圣诞节是最具代表性的西方节日之一,已在中国风靡多年,而中国人自己的节日都没这么热闹,这种对比让国人有了危机意识。“元旦”则具有中国特色,学生以国家在当年1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依据进行观点阐述,甚至利用校外资源,让政府部门人员发声,大大提高了观点的说服力。最后,大家投票确定了过元旦。辩论过后,学生又以百分百热情参与元旦活动策划。前后两场活动,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度变高,“立德树人”也就潜移默化了。

案例二:劳动节要不要劳动?

学校要求我设计今年劳动节活动方案,我征询学生的意见。学生出现了抱怨的声音:平时学习辛苦,想好好休息;活动浪费时间,不如多做几道题;六年级可以特殊化,不做這次五一活动。于是,我让他们展开小辩论。有了以往的思辨积累,小小的辩论说来就来,个个说得有理有据,声情并茂。我又抛给他们一个难题:“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活动有意义?”学生提了几个简单可行的活动,看来学生是不喜欢花里胡哨的。轮到我提意见了,我说我赞成这个劳动节只劳动一个小时,只是最后加一个“发朋友圈”,这可把学生乐坏了,个个跃跃欲试。看来活动“与时俱进”很重要。学生既进行了职业体验,又受到了大家的肯定,能真正从内心尊重劳动者。

4.商议评价方案,鼓励辩证思维

活动内容和形式都由学生自主设定,活动评价自然也由他们敲定。经过学生商议,活动评价方案诞生了。班级每月评比“纵横家”,评比条件是:积极参与活动,有主人翁意识,有创新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起模范作用;在系列活动中表现优异,能学以致用;有完整的成长档案,在多元评价中获得发展。

三、立德树人潜移默化,社会参与自主自觉

1.思辨式班级活动对学生发展和班级凝聚力的影响

思辨式班级活动立足儿童本位,强调学生自主,挖掘个性潜能,体验合作共赢。在“问题提出,方案拟定,活动实施,活动记录,活动反思,活动报道”过程中家校协同,鼓励学生自主自能,合作探究,提升了学生观察、判断、推理和智慧行动的能力。同时在合作交流中,学生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升了班级凝聚力。学生表示:“参与思辨式班级活动,老师不会批评我们说对或者说错,她会肯定我们口中所说的观点,但是我们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能不断进行认识的调整,最终的行为能符合道德规范。”

思辨式班级活动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体验活动,面对的是现实的问题,活动形式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思考现实问题,这就使得他们对辩证唯物主义有初步的认知,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中,他们会寻求最合适的方式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真正做到自我管理与自主发展。

2.思辨式班级活动的辐射效应

班级活动与学校活动相整合,使效率最优化。学校活动为班级活动提供展示平台,从而影响更多的班级开展思辨式班级活动。思辨式班级活动的辐射不仅在校内,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将辩证思维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并以此解决实际问题、传递正能量。

有育人价值的班级活动才是有效的活动,“立德树人”应在活动的设计、进行、总结的方方面面进行体现。当代社会有很多两难的问题,学生碰到的也不少,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其实就是其道德素质的体现。学校教育要密切关注学生成长的轨迹,让思辨式活动创造更大的价值。

编辑 张佳琪

猜你喜欢
班级活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十年送刊路 十年育人情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